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与石头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爱石、藏石、集石成癖。 宋代书法家米芾,把奇石呼之为“兄弟”、“石丈”,见之要三拜九叩。相传,有年他去涟水做官,涟水多奇石,有的玲珑剔透,有的峥嵘磷峋,真是千姿百态,米芾十分喜爱这里的石头,到任第一天就闹了个  相似文献   

2.
五羲之补联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家门的春联常被人揭走。一年,他忽然在门上贴了一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的对联,人们以为不吉利,都摇头走开,谁也不揭了。到正月初一,王羲之在上下联各被了三个字:  相似文献   

3.
论称“蔡邕《石经》三体书”不能作为《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辨伪的证据潘良桢古今书名之隆,莫过于“书圣”王羲之。然而不仅其剧迹《兰亭序》真伪至今尚有争议,而且其书论之传世者也多属伪托。其所传书论中有《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一篇,文未自述学书经历,言来确...  相似文献   

4.
作者简历:孙礼,号凿石公,1957年生,以三戒堂、倚石斋名其居。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赤峰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赤峰巴林印社副社长,赤峰书画院、红山书画院书画师。  相似文献   

5.
《金陵瞭望》2011,(10):88-89
石头的岁月是人的个体生命难以比拟的,任何漫长的象征物无疑会带来忧郁、沧桑与感怀的情绪。她在一次获奖感言中谈到了从繁花盛草到“太湖石”系列的转变是因为“一种内心的追迫”:  相似文献   

6.
东晋“三王”王羲之、王献之、王珣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则是名扬中外的希世之宝。当年乾隆皇帝获得这三件宝物,特收藏于养心殿内的书斋,起名为“三希堂”。“三希”,三件希世之珍宝也。  相似文献   

7.
根据南朝宋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荀伯子《临川记》载:在临川城东的新城山(今抚州市第三小学一带)上有王羲之墨池。王羲之是晋朝的大书法家,传说中他的墨池遗迹,除临川的以外,浙江会稽、永嘉、湖北蕲水、山东临沂、江西庐山等地也有。不过,其中以浙江永嘉和江西临川的最为出名。浙江永嘉王羲之墨池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在永嘉积谷山上有宋朝大书法家米芾所题的“墨池”二字,江西临川王羲之墨池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宋朝大散文家曾巩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著——《墨池记》。  相似文献   

8.
维宁 《百姓生活》2011,(3):43-44
9年前,她是一个美丽纯真的女大学生,他是一个街头“书法家”。这位“书法家”只有半截身体,全靠以手代腿蹦来蹦去。女大学生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她走近这个“半截人”。之后,他们结婚生子,演绎了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情童话。  相似文献   

9.
“泰山石敢当”词义难解,“石敢当”之人于古史无征。通过“泰山皇玺”的考证,得知“泰山石敢当”实为“泰巖 當”误写讹传,而“當”字应释为“堂”或“皇”,因而“泰山石敢当”原为“泰巖堂”或“泰巖皇”。“泰巖堂”即“泰山明堂”, “泰巖皇”即“泰山皇”。“泰巖堂”石碑,为古时“镇堂神石”,“泰巖皇”为原始“泰山神”。“泰山神”原应为“神龙禹皇”。  相似文献   

10.
王羲之、赵孟頫都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都是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在书法艺术上都有极深的造诣和巨大的贡献。细细评赏两位书法家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两人的艺术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的。后人对王羲之是交口称赞,奉之为“书圣”。然而比起王羲之来,后人对赵孟頫则褒贬兼有,微词颇多,这就是所谓的“厚王薄赵”现象,本文试图分析一下这一现象的原因。 王、赵二人都来自官僚家庭和书香门第,都有为官的政治经历,且都受到过皇帝的宠爱,书  相似文献   

11.
勤奋出英才     
学习有秘诀吗?许多人是希望有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向父亲询问学习书法的秘诀,王羲之指着家里的18只水缸说:“写字的秘诀就在这些水缸里面,你把这18缸的水写完,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2.
根据江苏省季允石省长构筑江苏新世纪人才高地“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几个领域,形成若干高峰”的指示精神,2001年,江苏省人事厅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江功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这个计划包括教育行业的“青蓝工程”,医药卫生行业的“528工程”和“135工程”,电子信息行业的“IT高层次人才工程”,机械汽车行业的“313工  相似文献   

13.
伍弱文 《中华魂》2013,(14):52-52
想起那些在岳麓山漫游的日子,想起那些可爱的石“蝌蚪”.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会晤。我们上古的祖先就是用这些石头“蝌蚪”交流呢。这些石“蝌蚪”是我国最早的汉字:“禹文字”,爬满石“蝌蚪”的石碑叫禹碑。  相似文献   

14.
需用耳朵来“观赏” 时光要倒退回几年前,重庆市丰盛镇村民寥顶富在犁地的时候,偶然挖到一块石头。他想将石头扔远点,突然发现石头内居然有响动。他拿石头到耳边。摇,石内传来“叮叮咚咚”的悦耳撞击声。“石头会唱歌?”廖项富叫来家人,在自家田地附近挖掘,居然又掘出数十块响石。  相似文献   

15.
据说,晋代大书 法家王羲之,有一年 搬到一个新的地方 居住,正值大年三 十。大家都在做过年 的准备工作,有的已 经写好了春联。 当天上午,他叫 儿子王献之拿来笔 墨纸砚,欣然挥笔写了一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的春联。不料,春联刚贴出去不一会儿就不翼而飞了。原来,当地的群众都知道王羲之是一个名气很大的书法家,大家都把他的墨迹视为珍宝,千方百计地寻觅收藏。不用说,这副春联是被人揭走了。王羲之只好又写一副“莺啼北里,燕语南郊”,叫儿子再贴到大门上。结果还是“飞”走了。王羲之暗自好笑,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又写了第三副春联“祸不单行,福无双至”,用刀子从中一裁两段,贴  相似文献   

16.
王羲之是在世界艺术史上有着盛名的中国东晋书法家。关于他的生卒年 ,自古以来 ,说法多种 ,争议不绝。近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中国文学》卷与《美术》卷 ,虽各有说法 ,但仍大抵沿袭于《晋书》所言的“五十九寿”的范围内。本文依照《晋书》、《世说新语》 ,及王羲之的墨迹等古籍 ,从王羲之及同时代的名人的活动史料的考证入手 ,证实了王羲之出生在西晋太安二年 ( 30 3) ,去世于太元四年 ( 379) ,享年 77岁。关于王羲之何年任江州刺史 ,古今史论之中大抵指为咸康六年 ( 340 )。本文依据《晋史》 ,考证为 :王羲之约于永和元年 ( 345)至永和三年 ( 347) ,任此职  相似文献   

17.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人称“书圣”。其书法历来受到众多大家的推崇,从唐代的欧阳询、诸遂良到颜真卿、柳公权,到宋代的苏、黄、米、蔡,以及元赵孟頫、明董其昌等,都对其推崇备至。在书法艺术上,王羲之在继承汉魏时期笔锋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书法风格。其书法以灵动飘逸为核心,后人常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赞美其书法。本文从书法风格、形成原因两方面,浅析王羲之的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初期,我见到开封市博物馆收藏的一部《唐拓十七帖》,由于我对“唐拓”二字感到希奇,又有所怀疑,因而对这部帖进行了初步探讨。 《十七帖》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传世作品之一,在唐代已享有盛名。据唐张彦远《书法要录》中说: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爱王羲之的字,不惜重金购求和用尽办法搜集,得到草书二千纸,命褚遂良等按照书迹和内容分类编排,大都一丈二尺订为一卷,  相似文献   

19.
一、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及正确的方法  歌唱现象从生理角度出发,可分为:发声器官、呼吸系统和共鸣腔体。歌唱呼吸的掌握和运用,在歌唱技巧训练中尤为重要。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早已为人们所重视。唐《乐府杂录》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分抗坠之音,既得其术,即可致遏云响鼓之妙也。”元《唱论》中道:“歌之格调:抑扬顿挫,………爱者有一口气。”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形容歌唱时的生理状态和主观感觉为:“气沉丹田,头顶虚空,全凭腰转,两肩轻松。”声乐教育家王品素教授在教学实践中则强调歌唱呼吸的抗坠之意,她用…  相似文献   

20.
画扇 《老友》2013,(12):43-43
我们家有三位“收藏家”:父亲、小侄女和我。 父亲成为石头收藏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那时父亲刚刚退休.正被“退休综合征”所困扰,成天像个破旧的摆钟似的从这屋晃到那屋.无所事事。有一天.父亲实在闲得慌,便跑去爬山。在半路上.坐在一个石头上休息时.他被脚下的一块石头吸引了。没有艺术细胞的父亲.不知道怎么就把这块石头看成了惟妙惟肖的“老寿星”。于是.父亲不顾路途遥远,费力地把这个“老寿星”请回了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