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容     
宽容是豁达,是包容,说到底就是懂得容忍。骆驼刺能容忍蚂蚁在它身上安家落户,才得以生生不息;蜥蜴能容忍蝎子和它共处一穴,才使之安然无恙;河蚌能包容眼中的沙子,才诞生了美丽的珍珠;大地能包容万物的共存,才有了如此缤纷多彩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既有巨大的成就和经验,也有严重的失误和教训,它昭示人们,精神文明建设要象物质文明建设那样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是前提;坚持不懈,以一贯之是保证;党的领导是关键;加大资金投入是保障;制度建设是根本。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真正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小品文应该具备如下4项缺一不可的特征:1二形制简短;2.无固定体式;3.随意、轻松、幽默;4.含义深远,意境阔大。小品文的产生和发展与散文的整体发展分不开,它只有在散文体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以后才可能产生,它的发展也与一个时代的政治气氛、文化趋向以及作家的个性和爱好有关。  相似文献   

4.
高等师范教育招生制度简论定远一、招生在师范教育中的重要性招生,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环,它是学校教育的人口;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发现、选拔、培养、使用人才的一项最基础工程;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它是古往今来选贤取才的一条最基本的途径,历来受到社会的关...  相似文献   

5.
在对《牡丹亭》的解读中,“情”始终是一个有效的门径。而《牡丹亭》对情的塑形是含混的。理清这种含混可以使我们对历史流逝的感受变弱,经典的不朽才得以实现。《牡丹亭》中的情是形而上的“情”;它是想符合人伦的情但又不是;情与孝的关系上作者趋于情;欲与情之间作者故意地含混。它不仅仅是对个体情欲的肯定。它通过美化“欲”,将其扩张入已被认可的“情”,由于回转又在讽刺、谐仿情。这种含混是因为晚明价值论的混乱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哈耶克认为多数投票或决策的民主不具有价值和目的意义,而自由才是终极价值和目的。民主必须受到几个条件的限制其一,民主的范围是有限的,它不能伤及自由这一人类共同原则;其二,民主不是智慧产生的源泉和场所,它只不过是已产生出来的何种智慧能获得更多的支持的过程。只有自由才是产生智慧的源泉和场所。其三,民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必须预设少数意见可能变成一种多数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展现新科学的混沌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世纪初孕育、后期才兴起的温沌研究,是当今“新科学”思潮中的一个重要代表。混沌现象的提出是科学深入发展的必然;混沌研究的发展是现代科技成果的结晶;它为各学科的研究开阔了思路,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8.
在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看来,人类的灾难和社会的不公正是人类自身活动的结果。就实现社会公正可资利用的资源来讲,强力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平,但超出一定限度却能导致社会的不公正;理性的增长有利于消除社会的不公正,但它却是暧昧的和不可靠的;宗教的大爱思想使它在宗教团体范围内对社会公正的贡献具有纯粹性和慈悲性,但对于更为复杂的社会公正问题却无能为力;暴力革命或借助政治力量都只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手段,而社会公正本身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电影艺术及其理论在本世纪内受到的质疑与挑战,阐明了电影不完全是艺术,它首先是大众传播媒介,然后才有纪录电影与非纪录电影、电影艺术与非电影艺术之分;强调中国当代电影唯有吸收世界各国电影文化之长,以我为主,实现整体综合与综合创新,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整体功能,才能承载历史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教育美学     
教育美学在交叉科学日益繁茂的态势中产生,它是融教育与美学,思辨与应用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的实施体现在整个教育系统循环之中,主要是通过四个层面操作运行。一是决策者的学识、远见、智慧、胆略以及历史责任感的素质(美质);二是研究者的比较意识、创新意识,时空意识以及求实精神的涵养与风度;三是教师的造人能力、语言艺术、教学工艺、美育方法所组成的讲坛高度;四是学生的好学、乐学、会学、活学以及调动非智力因素,把握体能与智能相长的技巧。这四个层面的通力合作,还有全社会的投入,才能促进现代教育的直观性、愉悦性、情感性、创造性原则的构建,教育的发展才显示其和谐,协调美。  相似文献   

11.
比较研究是古代曲论家用得多最娴熟的方法。正是借助戏曲与经典的比较,戏曲的地位才得以确立;基于戏曲与名著的比较,戏曲对传统文学的继承才格外醒目;通过戏曲与诗词的比较,戏曲的艺术本质才得以充分显现。考察古代曲论中的比较研究,可以触摸前人的认识历程,清晰地看到前人怎样通过比较而鉴别,通过鉴别来把握戏曲本质规律,从而推动戏曲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独体”是儒学的一个传统概念,牟宗三将它继承下来,并用它来表示其“良知”本体。在牟宗三看来,不同的哲学流派对于“独体”表现持有不同的态度。当然,作为儒家思想的继承人,牟宗三是赞成“独体”之表现的。他认为,“独体”之表现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一是“赤裸的生命之情欲方面的蠢动与冲破”;其二是“生命之智慧方面的烛照与欣赏”;其三是“生命之道德方面的实践与参赞”。在这三个层次当中,惟有第三个层次才安顿了生命;正因为如此,这个层次的“独体”也构成了对前两个层次“独体”的统摄,进而也构成了对人类所有思想的统摄。  相似文献   

13.
古典人权理论认为,只有个人才是人权的主体;在内容上,人权是指以自由权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在本原上则有先验论与经验论两个分支;其实质强调人权的对抗性;在人权与法律关系方面则认为法律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这一语汇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它更是一种时代风尚、潮流、趋势等诸种特征的总汇。90年代中国文学话语的特征是:1.话语格局的多样化;2.语境的碎片化;3.话语关系的演变,即作者写作与读者阅读的关系,就是作者是以教化、训诫、鼓励读者为己任;4.批评的尴尬,它难以使作者满意又对读者有教益;5.文学的图像化追求;6.政治话语支配转为商业话语的渗入;7.深度美学转为“镜式”美学;8.失语状态下的话语,即作者在创作时,有时就真的有不知道自己应怎样言说才好的感觉。这种即时性的审视可能给未来几年的文学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中的德育为首在实践中常常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德育为首原则赋予德育极高的“优位”,另一方面,德育工作的行难和低效,又使它处于很不相称的“弱位”。其最终实质都与对“德育为首是什么”的认识直接关联,因此,有必要对其内涵予以正解。德育为首是指德之于教的人才价值取向观;德育为首是指德资于才的先导和基础作用观;德育为首是指德蕴于教的整体德育合力育人观。  相似文献   

16.
吕游 《社区》2008,(5):33-33
闻知一同学中年猝死,心里一惊。听说他多年经商,吃过苦、受过累,可就是把金钱看得太重,临了空抱百万家产含悔而去。那天,与几个同学一起吃饭,对生死感悟颇多。有一同学忽然用筷子夹起一片牛肉,对大家调侃说:“这片牛肉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送进自己嘴里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就不是你的。”之后,他又夹起一块黄瓜:“这块黄瓜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吃下去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也不是你的。”接着,他又端起一杯酒:“这杯酒是你的?不,你只有把它一饮而尽时它才是你的,不然它还不是你的……”  相似文献   

17.
慢半拍     
孙道荣 《社区》2008,(17):37-37
小城有两家电影院,一家老的,坐落在老城区,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建筑。它的辉煌,已经像它的外墙一样斑驳不堪;那家新影院,前两年刚刚建成,矗立在新区,高大气派。老影院的顾客,越来越少,除了设施太陈旧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已经沦落为二线影院.新片都放成旧片了,它才开始放映。而新影院是一线影院,所有的大片、新片,都是和全国同步上映。  相似文献   

18.
教育生成人,要在“交往”中进行。“交往理性”是一种包含“公共交往”和“个体交往”的双重交往行为。即,“教育交往”首先从根本上是一种以理性为基础的公共交往,它是教育培养人的根本着力点;其次才是由人的主观努力、意志来承担的“个体交往”,它是教育培养人的扩展形式。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文化蕴涵与翻译肖坤学一、引言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是整个文化的基础;一个民族的文化正是因为有了语言才得以保存。另一方面,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演变都离不开文化背景。语言直接反映一种文化的现实。作...  相似文献   

20.
确定人才的标准是学历标准和能力标准;人才有两大素质——德与才。德才有四种情况——德才兼备、有德无才、有才无德、缺德少才;面对德才不同的人,怎样使用是其重点——人用好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人没用好,就会问题百出、矛盾重重;用人,关系到管理的成败、事业的兴衰,因此用人是管理的一个重大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和关键在于单位部门企事业的领导而不在个人;实现用人的公平性、竞争性和人道性以及三者的有机统一,要靠良好的机制,而良好机制的制定和贯彻执行靠的更是领导。故用人之关键是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