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秋萍 《现代交际》2011,(10):180-181
笔者曾在《读者》上看到一篇关于中国农村"留守孩子"的文章,读后颇有感慨。"留守孩子"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随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完整的家庭教育与监护,许多"留守"孩子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有的还出现违法犯罪行为。而另一些有过"留守"经历的孩子,他们又随父母远离故乡,去异地生活、学习,人们常把这批孩子称为"新市民孩子"。"新市民孩子"能否融入新的集体,他们的身心又会经历怎样的变化?2008年9月,我接了一个高一职高班,包某就是其中的一个"新市民孩子",在不断的磨合与规范中,他顺利地完成了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回想自己一起与他走过的三年历程,感觉如释重负而又十分欣慰。  相似文献   

2.
在房奴和准房奴的工资单上,总是赫然写着"房子"两个大字,在孩奴和准孩奴那里,还有"孩子"两个更醒目的大字,而在这大字之后的数字越发小得可怜……房子、孩子已经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重要和最大笔的支出,学会理智、科学地理财,不仅让我们能有所应对,更事关生活和工作的舒适度,且来看看四类房奴的故事和专家从理财角度提出的建议吧!  相似文献   

3.
吴雪征 《职业》2010,(3):24-25
在房奴和准房奴的工资单上,总是赫然写着“房子”两个大字。在孩奴和准孩奴那里,还有“孩子”两个更醒目的大字,而在这大字之后的数字越发小得可怜……房子、孩子已经成为我们一生中最重要和最大笔的支出,学会理智、科学地理财,不仅让我们能有所应对,更事关生活和工作的舒适度,且来看看四类房奴的故事和专家从理财角度提出的建议吧!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传媒对"孩奴"热词的炒作,具有加剧年轻人经济焦虑和生育恐惧、推助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以及忽略和屏蔽了生育价值和父母责任等负面后果,并对传媒所渲染的"孩奴"现象和被夸大的孩子经济成本加以实证拨正。作者强调,养育孩子的经济成本虽走高,但不同家庭的个体差异较大,而经济成本的投入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无显著的正相关,父母们可通过成本结构的优化,即减少那些可多可少的经济成本,增加时间成本、感情成本的投入,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积极效果。同时,孩子对父母心理满足和成长促进的积极效用也不容忽视。传播媒介应更多地承担正确舆论导向的社会责任,社会也应为缓解市民的家庭压力提供政策和文化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有家难归     
有家难归李克贤日寇血腥统治东北三省时期,用尽残酷手段奴役东北人民。他们强迫男青年,从16岁起编为"青年团",20岁起征兵役,未征兵的则"勤劳奉仕"(修铁路、公路、挖山洞),编为"自卫团",或抽抓劳工。可以说,一个男子从小到老都得无尽期地被侵略者驱使奴...  相似文献   

6.
现实关注     
音乐考级弊端太多 家长别害了孩子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近期针对当前“学琴热”现象表示,别因钢琴考级而揠苗助长,还孩子一个童真的世界。 盛中国说,要成为音乐家,有几个先决条件:一是极好的音乐天赋;二是物质基础;三是有好的老师。然而,这些条件同时出现的几率实在太小。因此,盛中国建议家长“还孩子一个童真的世界”。 盛中国还指出,现在盛行的音乐  相似文献   

7.
孩子从来都是被摄影的对象,年轻的父母都想用更多的胶片将孩子欢乐的童年记录下来。孩子在各种指令的摆布中,完成了一个个茫然的过程,他们只是为了实现亲人快乐的工具,完全没有快乐的感受。在我家的相册里,有许多水平很"臭"的照片,那都是女儿彤彤的作品和她自己快乐的记忆。不过这些水平很"臭"的照片中也有数张让人眼前一亮的佳照。  相似文献   

8.
余国良 《职业》2013,(19):72-74
中职教育的"入口"不是研究"怎么教""怎么管",而是探寻"是什么"。了解孩子的深度不同,看孩子的角度就不同,对待孩子的态度也会截然不同。一切教育皆有线索,用心去悟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9.
《女性天地》2011,(12):54-54
现在的家长都希望孩子多阅读,爱上阅读,可是面对图书市场上越来越丰富的儿童读物,家长们又挑花了眼,不知从何下手。于是,一些家长将视线转向了与阅读有关的兴趣班,以期能培养起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殊不知,最好的"阅读班"就在家里。家庭亲子阅读既可以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又可以使父母从容有效地引导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金色年华》2010,(9):20-21
“要生育还是要生存”、“房奴+孩奴=一生为奴”……类似的苦涩调侃近来在中国80后群体中引发了空前共鸣,也催生了一个新名词——“孩奴”。所谓“孩奴”是指父母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为子女忙碌,失去了自我价值的生活状态。如今的“孩奴”恐慌症在中国的年轻人中迅速蔓延,不敢生、不想生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1.
刘晗 《职业》2011,(7):13-14
孩子是一张白纸,而职业规划这浓墨重彩的一笔,到底该由谁、在何时落下笔墨?身兼耶鲁法学院教授和"虎妈"双重身份的蔡美儿说,保护孩子的最佳方式,就是帮助他们为未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2.
都说现在是新时代,人们过着崭新的幸福生活,但职场却处处呈现着一派"奴相",买房、买车、生孩子、消费,这些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主题在潜移默化间使我们"奴态"毕现.一旦成"奴"就终生为"奴"吗?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为大家解析职场中的"奴性"危机,并从职业规划角度破解避免成"奴"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宅妈的定义:生完孩子之后,选择暂时或长期宅在家中,照顾孩子和家庭的妈妈。跟宅男宅女一样,她们拥有"宅"的特质,不爱出门和应酬,喜静,热爱网络,最爱的是孩子。  相似文献   

14.
吴浩 《现代交际》2010,(12):270-270
让孩子学会感恩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校以"感恩自强、快乐成长"为基点,形成了"在体验中学会感恩,在感恩中快乐成长"的特色体系。通过感恩体验,使学生完成情感-行动-实践-回报等一系列活动,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莫让“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孩子的乳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当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正在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然而有助于青少年心智健康发展的精神氛围却不容乐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凸显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并正严重干扰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作者指出:"社会达尔文主义"把人生还原到了适者生存的动物世界,从而消解了人类最珍贵的真善美和亲情友情,更误读误导着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发育。由此,本文呼吁社会各界"切莫让‘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孩子的乳汁",坚决抵制反映这一倾向的观念与制度的泛滥。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柔软性”与孩子成长[日本]牧野胜子郭洁敏译一、对父亲之作用的研究兴趣在日本,由于父亲劳动时间长,工作繁忙,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一般都是母亲养育孩子。通常的情况是,母亲生下孩子后就停止工作,专心致志地哺育孩子。"男主外,女主内"这一性别角...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10,(3):34-35
都说现在是新时代,人们过着崭新的幸福生活,但职场却处处呈现着一派“奴相”,买房、买车、生孩子、消费,这些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主题在潜移默化间使我们“奴态”毕现。一旦成“奴”就终生为“奴”吗?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为大家解析职场中的“奴性”危机,并从职业规划角度破解避免成“奴”的秘密。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陪伴他们长大的时光是宝贵的。身为父母,你给孩子带来的到底是温柔的雨露,还是刺骨的寒风?该怎样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和陪伴?2018年,本刊将在每一期的"教育会客厅"邀请一位教育大咖来做客,告诉我们该如何做更好的父母,养出更健康的孩子。  相似文献   

19.
夫妻本是同林鸟朱雪壮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分飞。"我看当今社会上多数的夫妻还是"大难来时仍同飞",做到老伴、老伴,老来相伴,白头偕老。我和老伴便是一对患难夫妻。当年在"文革"中,我被打成走资派、叛徒,蹲了"班房",她带着5个孩子,在我每...  相似文献   

20.
两位老人和十个残疾弃婴的故事文/夏子图/田蹊天黑了,如意躺在炕上喊着:"妈妈,妈妈哪儿去了?"龙龙接着说:"妈妈上班去了。"张兰英老人说:"孩子大了,见别人有妈妈也开始要妈妈了。我就教他们说妈妈上班去了。可总有一天孩子会知道他们没有妈妈,他们是被丢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