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通过对丰水地区的典型代表省份江西的农业、工业及其他产业虚拟水消费量、贸易量的计算,得出了各产业间虚拟水净转移以及区域间虚拟水的输入输出量,建立产业间虚拟水转移矩阵,量化了产业间虚拟水的转移情况。结果认为,农业是虚拟水最大的净转移和输出部门,其所利用的水量实际上向制造业大量转移。该结论从投入产出分析视角为丰水地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内容提要:基于居民部门封闭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扩展,并将政府部门从最终需求列中转移出来,纳入到生产部门,列入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政府部门所在的行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各部门(包括居民部门)的税收支付,政府部门所在的列是政府对各个部门的各种消费品和劳务的消费额,得到了扩展的局部闭投入产出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了各种乘数。进一步将投资考虑进去得到动态投入产出扩展模型,使得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居民部门、政府部门成为一个完整的投入产出平衡体。 相似文献
4.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两个方程组投入产出分析有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两种表式,就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来说,它有两个方程组:1.分配方程组,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AX+Y=X可化为X=(I-A)~(-1)Y (1)2.生产方程组,用矩阵的形式表示为:A’p+θ=p可化为p=[(I-A)~(-1)]’θ (2) 相似文献
5.
一要研究一国经济的周期波动趋势,首先要了解和把握该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状况,国民经济的增长状况,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来反映。从国民收入统计(NIS)来看,对国内生产总值可以从投入(即要素收入)和需求 (即支出)二个方面进行测算。国民收入统计与投入产出表(I-0表)的关系非常密切;在NIS中的增加值就等于I—0表中的最初要素投入,而NIS中的支出就相当于I-0表中的最终需求部分。所以,国民经济的增长也可以根据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进行测算。下面分别从供给方和需求为给出国民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人口核算是社会经济统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几年来,西方国家在国民经济核算领域建立了“国民帐户体系”(SNA),在人口统计领域中,能否系统地引入这一方法技术,从而进行人口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从运动的角度来看,人口运动与经济运动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可以从流量和存量两方面进行理解和分析,都同样需要遵守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7.
编制物质产品和劳务投入产出表,必然会遇到如何在各个部门之间分摊金融部门的总产出的问题。 金融部门的营业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经营汇、兑、结算、代办等业务获得的手续费收入,一部分为运用存款(包括发行金融债券等吸收的资金)所获得的利息、红利与吸收存款所支付的利息的差额。SNA建设,前一部分为金融部门的真实服务费用,后一部分为金融部门的虚拟服务费用。真实服务费用应当分配到接受这种服务的各个部门,分别作为相应部门的中间消耗或最终消费,对此,没有什么异议。但对于虚拟服务费用的分摊,却 相似文献
8.
基础产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民经济整体及其他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复杂的关系,经济总量的变化往往反映为产业构成的变化,而产业构成的变化无不对经济总量产生影响,事实上,经济增长过 相似文献
9.
地区绿色投入产出表编制——宁夏1997年绿色投入产出表编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核算是一切经济分析、研究、预测、评价的前提。没有合理准确的核算体系就无法获得研究分析所依据的数据,没有合理准确的核算体系就无法为人类的行为做出客观的评价和睿智的指南。当可持续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经济发展观,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认识的时候,建立一套全新的集资源、经 相似文献
10.
二阶段投入产出分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使投入产出研究进一步深化,实现凯恩斯投资乘数的结构化,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刘起运教授提出了“二阶段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本文根据这一技术,提出了编制二阶段投入产出表的具体方法,同时利用我国2002年数据,实际编制了用于构建结构式凯恩斯投资乘数模型的二阶段投入产出表,并给出了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民经济各部门水资源消耗及用水系数的投入产出分析——2002年投入产出表系列分析报告之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课题组 《统计研究》2007,24(3):20-25
摘 要:本研究以2002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并结合水资源公报、中国环境年鉴等统计资料,对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水资源消耗进行了投入产出分析,这是对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重要应用之一。本研究结合2002年投入产出表,编制了2002年度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分析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各部门的用水量及相应的用水系数,并分析了各部门之间的用水相关关系;计算了产品的输入输出对水资源使用的具体影响。主要结论:(1)水资源消耗较大的部门为农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化学工业等部门;(2)各部门完全用水系数的差距相对直接用水系数较小,食品制造业、住宿餐饮业等部门对水资源消耗的间接拉动较大;(3)我国水资源出口结构仍不够合理,水资源紧张局势总体上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能源消费水平空间差异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离差指标来测度中国能源消费水平空间差异,并将离差平方之和分解为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使得能够测算总体差异的地区构成;将离差绝对值之和分解为各影响因素贡献份额,使得能够找出影响地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水平空间差异不断扩大;能源消费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是由三大地区内部差异引起的,其中地区内部差异主要来自于东部地区;人均资本存量是影响我国能源消费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本文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影响力系数是产业关联测度中重要的分析工具,然而影响力系数的传统测算公式存在诸多缺陷。综述了影响力系数的传统测算公式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产业结构(份额)、衡量标准以及中间投入的国内外区分等因素,对影响力系数的传统测算公式进行了改进;在中国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影响力系数测算公式改进前后计算结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计量模型的西部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构建西部农业投入产出的指标体系和建立西部农业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计量模型,研究了西部农业投入产出之间的相关关系和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农业人力投入、财力投入对农业价值量产出贡献度基本一致,西部农业人力投入对农业实物量产出贡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摘 要: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下同)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的贡献,外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FDI的环境效应相应成为关注焦点。本文主要讨论如何估计FDI的转移效应。首先给出了污染转移效应的定义,其次构建了外资经济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并基于此提出转移效应的理论测度公式,最后,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提出了理论测度公式的两种可行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增加值贸易的效应研究——基于广义假设抽取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相关数据,构建了多区域假设抽取模型,实证分析了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增加值贸易的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有助于提升自身对各行业的增加值消费,也有助于其他国家之间的增加值贸易以及其他国家的增加值消费,在全球价值链下中国的增加值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2)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对不同的国家影响不一样,对美国、日本的增加值进出口影响较大。(3)全球价值链下中国的各行业增加值贸易的效应大小并不一致,部分行业的作用大于其他行业,例如农、林、牧、渔业的内部效应大于其他行业。根据以上结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增加值贸易,其他国家也需要加强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另外,在采取进出口税率调整等政策扩大增加值贸易时需要注意行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三驾马车”对国内经济拉动作用的再评估——基于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编制针对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了消费、投资和出口各自所诱发的国内增加值,以体现"三驾马车"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测算结果表明:2002年至2007年,GDP总量对最终消费的依存度最高,但呈下降趋势,对出口的依存度最低,但呈上升趋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最终消费贡献度最小;最终消费和非加工出口对国内增加值的诱发系数在下降,而资本形成和加工出口的诱发系数在上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135部门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应用投入产出价格影响模型测算了房地产价格变动对中国物价总水平和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分析了房地产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传统的运输需求模型还是LES或ELES模型,用于交通运输消费的行业性需求分析或预测都存在不足,主要是指标的实物化和多因素造成的函数关系的不稳定性。通过设置交通运输消费倾向,并引入持久预期收入和生命周期等理论模型可克服这些缺陷。借助交通运输消费倾向可以对中国居民交通运输消费市场进行区域划分。交通运输消费倾向与第三产业发展程度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积极支持落后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缩小地区差距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Journal of Statistical Computation and Simulation》2012,82(4):477-478
This statement of retraction refers to the iFirst version of the paper that has since been removed from this site. A PDF version of the retracted article can be viewed in the Supplementary Content section of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