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高继文博士撰写的学术专著《新经济政策理论研究》,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对新经济政策时期俄共 (布 )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系统的研究、评述。该书在研究视角、方法、创新等方面有不少独到之处 ,总的看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理论价值 ,值得推荐。  该书的突出特点是主题鲜明 ,现实性强。新经济政策理论不仅对 2 0世纪 2 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而且与苏联社会主义后来的命…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依托其实现联共(布)理论创新的个人素质、理论资源、实践基础等条件,从联共(布)思想理论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总体上实现了对联共(布)理论创新的科学诠释,认为从实际出发是实现联共(布)理论创新的基本前提,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实现联共(布)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推进联共(布)理论创新的关键环节,党内争论是实现联共(布)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推进联共(布)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斯大林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前进方向、实现党建的规范化与模式化、以思想政治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把理论创新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理解及集权政治和文化专制的思想与行为,也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留下了惨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3.
1921年春,俄共(布)召开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决议,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进入恢复国民经济的新时期。继续探索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新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经过艰苦、曲折的历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什么?综观列宁1921年到1922年的一系列有关论述和俄共(布)的决议。最根本的是无产阶级政党解决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工农之间的经济联盟、经济结合的问题。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的、有决定意义的压倒一切的任  相似文献   

4.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加强干部教育、开展整党整风、准备社会主义理论等多重需要,通过干部教育的制度规范、整风运动的实践运用、政治领袖的理论诠释、组织会议的推介部署,有效实现了《联共(布)党史》的大众化传播,增进了全党对联共(布)党的历史、理论和经验的认同和接受,对中国共产党理论学习、政治实践和社会变革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对《联共(布)党史》的学习推介,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新经济政策"是列宁领导俄共(布)在探索落后俄国如何走向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正确分析世情、国情和党情,大胆探索,开拓创新,重视实践经验并及时修正错误而获得的理论成果,是俄共(布)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解  相似文献   

6.
在1925年前后,联共(布)党内发生了一场关于苏联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大辩论,联共(布)领导成员中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意见。一方以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为代表,另一方以斯大林、布哈林、李学夫等人为代表。斗争的结局是,斯大林关于苏联一国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赢得了全党绝大多数党员的拥护,成为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表明,斯大林在这场斗争中  相似文献   

7.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列宁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伟气魄和科学精神,毅然决定在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自十月革命胜利以来,特别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来,从政治到经济,从思想路线到具体政策的经验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学说创造性的贡献。它的实行不仅标志着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为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配合过渡时期总路线宣传推介,《联共(布)党史》成为全党乃至全国学习苏联运动的重要文本.《人民日报》充分发挥其议题设置功能,对《联共(布)党史》学习运动进行多方位的舆论发动、方法推介和经验总结,对于扩大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影响,推动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深入实践发挥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9.
1921年初,苏维埃俄国结束国内战争后,开始转入和平建设时期.由于帝国主义战争和国内战争的破坏,当时苏维埃俄国的国民经济处境十分困难.为了医治战争创伤,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带来的消极影响,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以实行粮食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允许自由贸易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政策.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使苏维埃国民经济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解决以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所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要贡献之一.本文仅就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理论方面,作几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评联共(布)若干领袖对列宁主义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逝世以后,联共(布)领袖斯大林、布哈林、季诺维也夫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向国外学习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思想、党的学说、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政治遗嘱",有正确的理解和阐释,但夸大了列宁主义的国际性质和国际意义,在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上说了过头话,曲解了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容易发生革命的思想等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成功与失败、高潮与低潮的曲折发展历程。前苏联与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有两次大的理论创新 :(1) 2 0年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理论 ;(2 ) 80年代后逐步形成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上有三次大的转换 :(1)2 0年代初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 ;(2 ) 2 0年代末由新经济政策转向斯大林模式 ;(3) 80年代以后由斯大林模式转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事实证明 ,在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 ,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 ,而要根据各国实际情况制定新政策 ,发展新理论 ,创造新模式。只有这样 ,社会主义才能永葆青春之活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很值得认真研究 ,这个问题已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与学术界的热切关注。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高继文的新著《新经济政策理论研究》就是这方面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 ,该书在构思、立意、方法、观点等方面有些独到之处 ,有显著特色和优点 ,是一部有份量、有意义的精品之作。一、主题鲜明 ,立意有深度。以前学术界对新经济政策问题研究较多的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性。本书重于研究 2 0世纪 2 0年代新经济政策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  相似文献   

13.
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多年以来,学术界对列宁这一理论的形成时间和基本内容,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分歧。包括传统的观点即20年代联共(布)的观点认为,列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和提出了“一国首先胜利”论,其内容包括一国可以夺取政权和一国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等观点(参见《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有关章节)。另一种观点认为,列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形成和提出了“一国可以夺取政权”的  相似文献   

14.
俄共(布)的建设与苏俄社会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和俄共(布)在苏俄要不要同德国签订和约的问题上反对“左派共产主义者”的革命空谈,指出其思想方法上的原因一是主观脱离实际,二是教条主义,不恰当地乱套革命理论。经过思想工作和思想斗争,党端正了思想路线,通过了赞成苏俄同德国签订和约的决议,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事业。1921年春,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这一时期,俄共(布)强调党的统一,反对派别活动,使党能够正确地制定并顺利地实施新经济政策;俄共(布)还强调党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积极的实践,促进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这说明,俄共(布)把党的建设与经济政策的转变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15.
布哈林对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市场关系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确定新经济政策实质的最重要的标准,要通过市场走向社会主义,并且对新经济政策中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以及如何制订计划等问题作了有力论证。这是布哈林新经济政策理论的核心内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联国内战争(1918—1920)结束之后,以列宁为首的联共(布)党及时地把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当时极端困难和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列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其中的对外经济政策,就是高度原则性和高度灵活性巧妙结合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后,由于国内战争以及俄共(布)党内“直接过渡”思想的影响,苏俄的经济建设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一九二一年,列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论述了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如何进行经济建设的问题。一九二一年三月苏俄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思想的具体实施。当前,重新学习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史学工作者对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使我们颇受启发。但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如促使列宁和俄共(布)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粮食税是否是新经济政策的中心内容?新经济政策与1918年的经济计划是怎样的关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是如何完善的?本文仅就上述问题谈一点肤浅的看法。一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创造性的经验。本文依据列宁晚年的有关著作及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侧重从三个方面探讨列宁新经济政策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即: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立足于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这一主线,对生产力范畴及其历史作用原理的丰富和发展;新经济政策处理俄国五种经济成分相互关系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的新发挥;新经济政策探索苏维埃俄国的政治上层建筑革新、建设和文化建设及其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相互关系的历史辩证法等。  相似文献   

20.
孟晓东 《宿州学院学报》2011,26(4):26-27,61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任何重大事件都是历史合力的产物。苏俄(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终止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思想方面上,俄共(布)党内对社会主义的教条理解和普通民众村社思想的原因,不利于新经济政策的延续;在政治环境上,当时政治体制集权化和高层权力斗争,也不利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从经济因素上看,新经济政策不能很好地发挥生产作用和不能快速满足苏联"强国梦",决定了这一政策具有暂时过渡性。一定意义上讲,20世纪20年代,新经济政策在苏联的终结具有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