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制度安排下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以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保险参加意愿与保险水平选择两个层面的考察发现,尽管家庭保障、土地保障仍然是农民规避老年风险的主要方式,但他们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需求非常迫切,且其养老保险参与意向受到个人、家庭、社区等多层面因素的影响。文章认为,在经过5年的调整与观望后,中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迫切需要适应农村形势、根据农民的保险与意向,为农民出台更为合理的制度与方案,让社会养老保险能够切实地为农民的养老风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贺丽丽 《西北人口》2007,28(6):117-122
家庭养老是目前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主要的养老保障形式。对甘肃省镇原县张老庄村家庭养老现状的研究表明,农村老年人在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对家庭和子女的依赖性较强,尽管家庭养老的保障水平较低,但老年人对家庭养老的满意度较高。笔者从历史、文化、经济、制度等方面对家庭养老长期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新时期家庭养老的诸多弊端,提出了家庭、社区、社会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3.
张丹  张园 《西北人口》2012,33(4):78-84
本文立足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和发展,以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为目标,首先总结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制度现状,其次剖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政策法规现状,然后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实践现状,最后从尽快制定与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建立"全覆盖、多支柱、可持续"普惠式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供给水平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养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作为农村养老保障支柱的地位正在逐渐减弱。文章利用"2002年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的调查数据,从老年人的养老所需和土地收入的供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土地养老的现状。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地区差异、老人及其子女的人口特征、家庭特征这三类因素对土地养老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老人及其同住子女的年龄、文化程度、从业类型不同,导致土地养老的可能性呈现显著差异;家庭规模越大、人均责任田越少,土地养老的可能性越小,而家庭总收入的影响则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城乡统筹社会保障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为指引,立足于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结合国际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演进路径的比较分析,探讨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选择及适宜的运行机制,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我国农村正式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传统的家庭保障、社区服务、互助组织等有机结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土地的养老保障功能由于土地收入递减、人地矛盾突出和农民就业状况改变等原因已逐渐弱化。同时强调土地的保障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城镇化进程。因此本文提出在经济发达地区应建立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由政府、集体、个人共同出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且分人群分阶段实施,以真正解决农民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黑龙江、山东等六省农村调查数据,比较分析了老年人与家庭中年轻成员对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的不同看法。研究结果显示,在农村地区老年人对养老保障、保险制度已有较强的需求;农村家庭收入来源已显多元化;家庭养老仍有较好的基础;代际之间已经存在养老认识上的差异,年轻一代更倾向于依靠自己、配偶的力量养老。  相似文献   

8.
回答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对个人养老存在挤入还是替代效应是建立和完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文章基于新三支柱橄榄型可持续发展养老制度调查数据,运用Logit和Probit模型分析家庭结构、养老保险参与对居民个人养老储蓄意愿影响以尝试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研究结果表明:(1)仅有一个子女和需要赡养老人数量较多的居民个人养老储蓄意愿更强;(2)希望提高养老保险缴费个人比例并不能显著提高个人养老储蓄意愿,但父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能显著提高个人养老储蓄意愿;(3)家庭结构、养老保险参与对个人养老储蓄意愿影响存在性别、年龄、收入、户口等异质性。整体来说,家庭结构小型化、核心化带来的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会激发个人养老储蓄意愿而社会养老由于替代了家庭养老部分功能同样对个人养老存在挤入效应。因此应在提高居民个人养老储蓄意愿,推动第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完善的同时,注重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与个人养老等养老模式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离乡 ,向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聚集 ,构成了一个既区别于传统农民又不同于城市居民的群体。其养老保障仅仅“依靠土地和家庭养老”的方式已不符合这一群体生产生活的客观实际 ,但由于利益协调和管理上的问题 ,没有也不可能将其纳入城市社会养老保险。因此 ,为他们建立专门的与城市有差别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一、农村养老方式的历史演变1.历史上农民养老问题的解决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养老的传统,农民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和家族来解决。家庭制度——包括封建主义的伦理纲常和历代推崇的大家庭制度、以及与之相联的土地制度和生活方式,使老人的老年生活有了一个制度性安排,这就是以个人的终生劳动积累为基础,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模式(王思斌,1995)。这种模式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老年人在家庭中的经济和社会权威作保证,人们基本上活到老、干到老。它要求多生子女,要求对子女进行道德的驯化。这种模式下,老年人…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口,80%在农村,探索适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养老保险新路子,解决好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是目前改革中急需进行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养老制度基本上采取家庭养老为主的办法,使农村老人的生活基本上得到保障。但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者经营风险增长及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原有的保障制度已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决定  相似文献   

12.
论当前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出现了新的情况,主要表现在①农村人口的流动以及核心家庭的出现、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给老人照顾带来了困难;②农村养老物质供养成本较低,医疗等费用支出大;③孝敬老人的观念弱化,家庭养老纠纷增多,养老质量参差不齐;④农村老人自我保障能力差,家庭养老风险系数增大。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当坚持以家庭养老为载体,实行家庭养老,同时,正视传统家庭养老不足,解决传统家庭养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诸多矛盾,积极探索家庭养老的社会化形式,从而为老年人安享晚年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由王树新主编的《中国养老保障研究》一书已由华龄出版社出版。养老保障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该书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系统分析了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形势 ,在社会、家庭急剧变革的形势下 ,中国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探讨了养老保障制度未来发展的方向。该书重点讨论了如下问题 :养老保障改革的难点与出路 ;养老保障中政府、社会、单位、家庭、个人所承担的角色 ;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与规避 ;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养老保险机构的调整 ;城乡养老保障的未来之路 ;老年医疗保障 ;住房养老保险 ;独生子女父母的养…  相似文献   

14.
一个文化社会学的新视角管窥农村养老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农村养老文化",主要是指家庭或社会在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物质赡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资源方面的思想观念、社会伦理、价值取向和制度规范。家庭养老是传统农村养老文化的基本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传统农村养老文化的内涵与依托、当前农村养老文化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以期构建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各地区农民基础养老金现行给付标准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完善农民基础养老金制度过程中需要将养老需求和养老供给相结合,建立农民基础养老金给付适度水平模型。文中依据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养老保险替代率和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建立农民基础养老金给付宏观适度标准.依据恩格尔系数和养老保险合意替代率建立农民基础养老金给付微观适度标准.对各地区基础养老金及基础养老金与土地养老、子女养老、社会救助养老联合给付的适度性进行了检验。提出各地区分层次、分阶段向适度区间调整、财政适度补贴、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彩霞 《人口研究》2000,24(2):53-58
通过对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养老方式的分析研究.认为家庭养老是最主要的形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认为应该利用利益机制来改善养老状况,明确老年人对土地的权利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地位,使子女在养老的前提下,能得到土地使用权的拥有和继承,使养老在较好的交换条件下进行.同时,政府应用减免老年人农业税和各种提留的手段支持农村的家庭养老事业.  相似文献   

17.
从浙江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方式的变化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态势王先益人们对我同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重新认识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农村人口家庭规拟Z和缩小,老年人家庭增多,近年来我国农村一些地区赡养纠纷案件呈增长的趋势,老年人供养问题日渐突出;传...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长期以来土地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当农民丧失土地以后,面对就业难、家庭保障功能弱化的困境,迫切需要制度性安排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本文以西安市城中村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失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现状,为提高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是增进农村老年人福祉的必然要求.通过对辽宁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需状况的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实证分析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内在结构与逻辑机理.结果表明: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需求意愿、家庭特征、制度特征和供给能力,各影响因素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因此,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需要尊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意愿,加大居家养老服务政策支持力度,注重体现居家养老服务的公共性供给,优化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机制,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水平,有效增进农村老年人福祉.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并要求“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我认为在现阶段探索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方案时,一定要把视野扩展到探索建立逐步覆盖农村全体居民、以保障基本生活为目标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大框架下,研究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的科学定位及与相关制度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