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功能主义以"外溢"和"超国家性"为核心,其实质是功能主义和联邦主义的折中,它对当今一体化尤其是欧洲一体化的进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有厄恩斯特·哈斯、菲力浦·施密特和约瑟夫·奈。  相似文献   

2.
农村"赌码"的蔓延已严重干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部分农民的正常生活,本文从社会学中新功能主义理论角度分析了农村"赌码"的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了控制"赌码"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功能主义理论在欧洲的一体化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在全球化的今天,东亚也在推进区域的合作。根据新功能主义理论,区域的合作应该是由上层和民众层面的双向推动,这样区域合作才能够完成。东亚的发展由于历史的因素,上层的合作阻力很大,而推进东亚各国民众之间的交往对于东亚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功能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理论观点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思维,为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景象。本文集中考察了作为新功能主义突出代表的亚历山大的观点,分析了新功能主义与传统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教授提出的。软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理清软实力理论发展的过程,明确其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阶段。按照约瑟夫.奈的观点,软实力是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的吸引力。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但要依靠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还要依靠文化的吸引力、政治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外交政策的影响力等表现出来。软实力理论的提出最初是为维护美国的霸权,但该理论的提出也克服了过于依赖物质权力来界定国家权力的片面性,也为其他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同时,软实力理论由于过于宽泛,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难以分清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相互关系;具有内部矛盾性等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7.
新功能主义是在批判继承功能主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一体化理论,是研究欧洲一体化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在欧洲一体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发挥了不同作用。新功能主义认为在条件合适时,有一种能动的、扩展性的一体化逻辑,并最终导致取代可能过时的民族国家,其方法不是通过联邦而是通过超国家共同体的新型机构来实现。外溢和超国家机制是新功能主义的核心要素。虽然新功能主义是描述欧洲一体化的一个有用的分析工具,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其研究方法和实践指导都受到了评判。  相似文献   

8.
随着跨国交往和相互依赖的加深,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日益突出。奈和基欧汉通过对跨国关系的研究阐述了国家间互动、跨国互动、跨政府间互动对世界政治产生的影响,这从理论上冲击着传统的“国家中心”范式,促使国际政治研究向世界政治研究的“多中心”范式转变,因而奈和基欧汉的跨国关系研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欧盟司法与内务合作的新功能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勇 《国际论坛》2012,(2):73-78,81
新功能主义是一种有着广泛影响的欧洲一体化理论,运用该理论对欧盟司法与内务合作进行分析和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新功能主义理论主要思想的基础上,试图对欧盟司法与内务合作进行理论解读。新功能主义认为,欧盟司法与内务合作的产生与发展是溢出效应的体现和结果;超国家机构在该领域中地位和作用的不断提升是欧盟司法与内务合作发展的重要成果和衡量尺度;欧盟司法与内务合作的发展动力源自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溢出效应产生的压力;欧盟司法与内务合作的发展提升了欧洲人对超国家机构的政治认同,促进了欧洲公民将其政治效忠从民族国家政府向欧盟超国家机构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的中日关系一直都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但这并不是两国国内大部分人所愿意看到的。尽管中日两国政府都力图发展双边关系,但日本国内的政治右倾化是破坏中日关系的一股强劲力量。因此,要发展中日关系,首先应该遏制住日本国内破坏中日关系的观念和行为,然后按照新功能主义的理论开拓两国合作的技术领域;在一个领域的合作成功之后,转向其它领域的合作,最终建立一种有效的合作机制,从而使得两国关系进入良性运转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在中国的流行和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夫·奈的软权力学说提出了与硬权力相对的软权力的概念,阐述了它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奈的软权力学说有其自身的理论缺陷,而中国也出现了对其生吞活剥地解读的倾向,因此,有必要对奈的软权力学说的认识进行审视和整理。  相似文献   

12.
权力论是国际关系学研究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苏姗·斯特兰奇和约瑟夫·奈基于自己的研究,分别提出了软权力和结构性权力.约瑟夫·奈认为,"软权力"与"硬权力"是相对的,是一种"通过让他人做他人自己想做的事情而获得预期结果的能力".苏姗·斯特兰奇则把权力分为联系性权力和结构性权力,她强调结构性权力是一种权力拥有者能够改变其他人面临的选择范围,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的能力.两种权力观均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日趋加强的今天,这种非传统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形成非传统权力的扩张.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些非传统权力,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有其复杂的的缘由.其中既有历史原因、现实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苏联解体这一现象,对今天如何认识和坚持社会主义提供了诸多警示.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在冷战期间的重要身份是“文化冷战斗士”。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反共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共识的塑造和同新“左派”史学家威廉·A·威廉斯的论战上。这种政治活动分子的身份及其强烈的意识形态取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施莱辛格史学的客观超然性。  相似文献   

15.
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 ,欧洲联合运动蓬勃发展。出于对外总体战略的需要 ,美国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极为关注 ,其态度和政策经历了由反对到谨慎支持再到积极介入的转变。作为一种重要的外部动力 ,美国的政策对早期欧洲一体化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战后美国军事当局依据JCS 1607号文件对德实行严厉的管制政策.随着冷战形势的变化,1947年7月美国军方发布JCS 1779号文件,开始复兴德国经济.1949年5月联邦德国在美国的策动下建国.朝鲜战争期间,1950年9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NSC 82号文件,正式决定重新武装西德.1951年8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NSC 115号文件,加快推动包括西德在内的欧洲防务一体化进程.随着美国对德政策的转变,西德与西方国家建立起平等的盟国关系.正是借助于冷战兴起的背景,西德在战后迅速摆脱战败国受压制的地位,发展成为西方阵营中一个自立、自主、自强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美国当代著名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对政治的积极参与常使他遭学界指责,认为他有将史学研究政治化、简单化的倾向.本文通过追溯其学术取向的形成过程及对其史学思想的解剖指出,施莱辛格深知参与政治实践可能影响学术研究立场,并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不断自觉地加以反思,形成了强调历史的学术功能,追求客观主义理想的史学观,对历史与政治的关系亦有独到见解.这使他较好地处理了治学与从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至12月,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力主继续保持中立静观的消极政策。这种主张并非是一味的消极退让的产物,而与格鲁对远东形势发展的预估和设想有很大关联。在他看来,只要能合理利用外交技巧,就可能同时兼顾美日关系、美国在远东的实际利益和其所坚持的原则,实现美国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机会主义的设想反映了格鲁的外交观和他对美国远东利益的认知,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人士在远东外交问题上的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