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化转型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实际,也是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性标志。在宁波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转型期,其中,第一次转型发生在我国古代,南宋初年为关键的定型阶段,此次转型的结果是使宁波地区的文化形态由“未开化”走向“精致化”;第二次转型发生在我国近现代,民国年间为关键的定型阶段,此次转型的结果则使宁波地区的文化形态由“精致化”走向“世俗化”。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正处于新一轮文化转型的关口,由“世俗化”迈进“现代化”应成为现实文化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原生态文化在当下的流行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又与这种文化本身的特性有关,而各种误读和滥用提醒人们有必要运用新的理论分析工具对其进行重新理解和把握.通过建立坐标系,将原生态文化分别放置于城镇化背景的时间坐标和边疆民族地区的空间坐标当中,不仅可以发现对其研究的多重意义,还能够深入理解城镇化进程对边疆民族地区原生态文化的影响.通过提出从社会发展历程来理解原生态文化,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其本质.对于原生态文化的未来走向可以从坐标变化中进行把握和前瞻,并以此对“传统-现代”、“中心-边缘”等传统划分标准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3.
《成才与就业》2013,(17):21-22
为进一步通过沪剧推动沪语的传承和发展,让“上海乡音”再次成为闵行最为原生态的文化因子,增加市民对闵行城区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丰富梅陇镇百姓的文化生活,闵行区日前举办了“我是明星”2013“上海乡音”沪剧电视大赛暨闵行区梅陇镇社区学校沪剧沙龙招募活动。  相似文献   

4.
论改革开放以来主导文化视野中的流行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流行文化迅速崛起并蓬勃发展,然而,在主导文化看来,流行文化的“对私域的发现和重视”、“对娱乐的追求和迷恋”和“对权威的消解和利用”正是流行文化的“低俗化”倾向,而这一“低俗化”问题的实质在于流行文化具有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  相似文献   

5.
以各民族传统文化为依托的原生态民歌,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发展沉积下来的文化遗产。它拥有不可替代的艺术特性,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复制的。通过对原生态民歌的生成“材质”、“族域性”、“基因”的文化特征和内涵以及个性化唱法等予以分析。旨在为创建原生态民歌区别于其他音乐种群的“族域性音乐形态模式”的理论架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心得体”是近年文化解读热中流行的一种新的文体样式,常用于解读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体”重在个体体验,通俗易懂,它使“精英文化”变成平民易于接受的“草根文化”,大大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大众的心理距离。这种为普通人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简易方法的“心得体”是一种新的流行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原生态文化”现象产生之后,成为众多学科尤其是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文学、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就其研究目前主要有如下立场和主张:一是“对象”的实证和科学主义范式;二是当作一种虚幻的文化观念创造和进行批判的主张;三是指认为一种民俗审美的大众化重构性实践;四是从地方或民族生计模式的文化生态知识和技能挖掘与利用的角度去研究;五是基于现代经济背景的开发与保护的思考和研究。这些研究的倾向在逻辑上把“原生态文化”活动“实体化”了,没有“主体”立场,即没有把“原生态文化”当作“人的活动”去理解,所以看不到问题的实质。“原生态文化”虽然在实践上它可以以一定的文化产物作为媒介显现,但其本质不是这些媒介物,而是“人的活动”,应从人的生产实践方面去认识和揭示。  相似文献   

8.
鉴于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不断出现一些流行文化现象,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于2002年组织开展“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与对策研究”的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1)试图捕捉、透视近年来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态势,把握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西方流行的“文化进化论”中有一些成分值得中国地域文化研究加以批判借鉴。其中,“文化生态学”和“文化进化能量法”以及“新进化论”等学说,均在一定程度上与唯物史观有所契合,对我们解剖中国地域文化的异同提供了某种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10.
对原生态歌唱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探索原生态歌唱的规律和文化属性,可以发现:原生态歌喝在当下之所以会产生强烈的社会影响,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和复杂的文化缘由的.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和发展,必然唤醒民族文化意识的回归:原生态歌唱艺术的重振,是对"文化自觉"的充分体现,是文化自身完善的必然选择;原生态歌唱艺术的回归,也是对文化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的见证.  相似文献   

11.
曹雪芹与金庸虽然隔着两百年的时空,但是在创作个性的主体选择与响应民族文化的呼唤上,却若合符节。从反映的文化层次上,《红楼梦》与《鹿鼎记》居于中国文化系统的两极,正好构成了循环的中国文化背景。作为作家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中国文化进行的反思与批判,《红楼梦》有对文化凤凰涅槃的绝望的期待,《鹿鼎记》则沉潜到历史中寻找文化持续更新的动力。虽然曹雪芹与金庸对于文化的层级、文化的角度表现有别,但他们的基本写作立场依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忧思"传统。基于独特的创作个性与独立的思想判断,他们对中国文化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新的构形,并创作出了能作为民族文化镜子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艺术自身特殊的形式美与装饰美具有丰富历史文化意味和传统情调,成为消费时代视觉符号的重要代表,传统艺术作为传统文化资源的一部分,以其成熟、细腻、有力的文化信息与装饰语言强化着当代的设计传达。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络(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普及与迅猛发展,使人类的整个生存状态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使得互联网对校园文化产生了巨大和明显的影响,校园文化呈现出了新的内涵与特点。要在突出文化品位、强化文化特色、规范文化管理等方面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语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于中国学术界来说,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政治全球化与政治多元化、拒斥"西方中心论"和狭隘的民族文化观与向近现代西方先进文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和民族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从问题学的层面上支撑着全球化语境的四条问题链。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小说在欧美传播状况不容乐观,部分缘于读者心理期待下的语言不可译性,而这种不可译性在很大程度上为语言的文化个性,如文化负载词和文化语用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6.
英语同韵俚语是汉译的一大难题,主要问题在于汉语词汇上存在缺位现象和英汉文化上存在重大差异。文章通过分析英语同韵俚语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并对常见的翻译方法及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认为英语同韵俚语汉译应采取归化策略,采用民族中心主义态度,让外来文化入乡随俗,同时,要充分而灵活地利用汉语言及汉文化的各种元素,如文章暗示、加注也是解决这难题的一种较为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文化视野下的网络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它超越了技术本身所存在的界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网络传播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文化受众,而且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体现出时尚性、大众性、多元性的文化特征,因此,网络传播既拓展了受众的文化视野,又把世界文化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  相似文献   

18.
作为潮汕文化深层次底蕴的潮人文化心态异常复杂,一方面由于儒文化的濡染浸润,呈现出强烈的家族观念与祖先崇拜、尊儒重礼、好中庸、追求精细技巧等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经商传统的影响而呈现出冒险开拓、崇尚奢华、团结互助等特征。传统儒文化与重商观念存在对立,但也有融合,儒文化对潮人的经商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论“视觉时代”的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刷媒体“读图时代”和电子媒体占主导地位的“影像时代”的来临,诠释了正在进行的文化的“视觉转向”——由“语言文化时代”向“视觉文化时代”转变。文化生存的基本形态由文字的阅读转向形象的观看,引起了文化精英的普遍忧虑。文章认为,形象的兴起并不必然地带来理性文化的危机,因为形象同样可以达成对事物的深层认知,形象和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互补的。往深处看,语言的衰退也并不就是受形象挤压的结果,文化的审美化才是“视觉时代”必然来临的深层原因,而文化的审美化又是植根于文化个体生存状态改变的历史背景之中的。  相似文献   

20.
“雅”文化与“俗”文化是组成我国传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雅俗的观念一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间艺术的繁荣而进行着转变。雅俗观通过具体艺术元素的表现同样也体现在设计创作之中。正确地看待雅与俗在设计创作中的体现,它应当是设计师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雅”文化与“俗”文化在设计中所起的作用都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在设计中体现文化内涵,追求“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