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具有课程意识不仅仅是新课程改革向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也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需要、内在渴求.增强课程意识已经成了高校教师完善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教师应做教材的支配者,在课程意识指导下求发展;应做反思型实践者,在课程意识监督下求发展;应做学生的知心人,在课程意识感染下求发展;应做同行的同路人,在课程意识鞭策下求发展.  相似文献   

2.
谈新时期高师学报编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 ,做为特殊商品的学报毫无例外地也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 ,竞争机制已经介入。为争生存求发展 ,学报编辑尤其高师学报的编辑 ,除了应具有通常论及的政治意识、经营意识、知识重组意识、精品意识外 ,还应具有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定位意识。本文对后三种编辑意识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3.
语言意识是借助语言手段及联想场而形成和外化的意识映像的总和.语言意识具有人本属性和民族属性.任何语言意识都是具体某个民族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跨文化交际的实质是两种或多种语言背后意识映像的交流,是两种或多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对话.语言意识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因素,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了其认知功能、交际功能、情感功能和元语言意识功能.  相似文献   

4.
做一名合格的编辑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应具有创新意识,应具有服务意识,应具有市场意识,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较强的语言规范化意识,应具有精品意识,应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5.
覃俏丽 《南方论刊》2013,(10):103-105
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是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进行的。培养学习者自觉的跨文化意识,使学习者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的主要目标。本文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提出教师应具有跨文化教学意识,并对教师跨文化教学意识在教学中的实践以及教师应具备的跨文化素养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6.
当代哲学陷入了意识哲学形式下的形而上学与后现代旗帜下的怀疑主义之间的僵局,其焦点在于存在构成是否具有确定性,而争执的有趣特征在于,正是现代意识哲学的工作平台———现实经验存在———含有后现代主义可以插足对抗的逻辑裂隙,即内容特殊性观点下的一切哲学思考都必然被推入变动不定处境。后现代主义正是从内容层面坚持怀疑主义的。怀疑主义所导致的消极相对主义破坏认识秩序,钝化人的认识力量,必须给予理性反击,以重新确立人的真理信仰和认识上的严肃态度。其核心任务在于辩护存在构成的确定性。这需要并只有进行先验批判才能完成,因为先验领域才具有抗御无限变动性侵蚀的能力。但康德以形式逻辑为基础的先验哲学难以切中存在问题,不能被承袭而用作反击当代怀疑主义的武器。只有对意识的存在所进行的先验批判,才能使形而上学超越现代意识哲学而完成对认识确定性的解释和论证,最终驱散具有消极破坏性的后现代主义幽灵。  相似文献   

7.
公民意识是实现新疆现代社会治理和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边疆多元社会价值整合的工具。对新疆公民主体意识、国家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平等意识、道德意识等方面的全面调查分析显示:新疆公民具有一定的公民意识,但处于比较基础的阶段,且整体状况较为复杂。应进一步加强公民教育,将公民意识内化为各民族的认知,外化为具体行为,逐步形成各民族的群体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8.
女性报告文学是第三转型期文学景观中的亮丽风景。这种由具有女性意识和书写能力的女性作家完成的报告文本 ,拥有着价值取向上的亲缘意识、献身意识、悲悯意识和搭救意识 ,并由此续接了女性报告文学的优秀传统 ,表现出了重新出发的良好态势。这表明 ,女性报告文学正由自觉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和宣传中,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误解,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化问题意识、理论意识、学术史意识,这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图书是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统一 ,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法规、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帮助人们陶情冶性的特殊商品。图书编辑是图书生产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 ,其素质高低不但直接影响着图书质量 ,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出版社的存亡兴衰。从我国国情和图书出版的实际出发 ,结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笔者认为 ,当代图书编辑必须具备法纪意识、求实意识、效益意识、求精意识、协作意识、宣传意识等六种意识。一、法纪意识。出版无小事 ,图书出版既是一种产业 ,更是重要的宣传舆论阵地和意识形态工作部门 ,具有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等显著特点。这要求…  相似文献   

11.
试论新加坡国民意识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长达140年的英国殖民统治下,新加坡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殖民当局采取的自由放任和自由移民的政策,形成了独特的多元社会。1959年新加坡获得内部自治后,人民行动党面对不同文化、种族和宗教的矛盾与冲突,采取谨慎的态度,通过形成共同价值观的方法,促进新加坡国民意识的产生。新加坡国民意识的形成对新加坡各种族的和谐以及在短期内迅速实现经济现代化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我国的国际战略经历了两大阶段 ,其主导价值取向也由意识形态至上转换为国家利益至上。本文从分析作为价值取向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开始 ,论述了我国国际战略价值取向转换的过程及其理论和依据 ,并对 2 1世纪我国国际战略的价值取向作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继承传统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民族几千年所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一座伟大的丰碑。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就要发扬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妥善解决民族道德的传承问题。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伦理思想,又要增强现代道德意识。大力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继承。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团结始终是关系国家统一、国家安全、国家治理的大事。民族团结教育的使命、实践路径等有利于促进“五个认同”,有利于解决民族问题,有利于国家和社会治理。“民族团结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央提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思想和实践有助于消解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失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齐泽克基于"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原则,对意识形态这一历史性概念做了辩证的分析.他认为,意识形态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或者三种形态,即"自在的意识形态"、"自为的意识形态"、"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自在的意识形态是作为观念复合物的存在形式;自为的意识形态是作为仪式等物质形态的存在形式,最后一个阶段则是意识形态自身的否定之否定,即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是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无意识层面的"幻象"存在形式.他试图说明:意识形态的定义就在于我们认为非意识形态的东西恰恰是意识形态本身的悖论性.  相似文献   

16.
刘文辉 《学术探索》2011,(1):121-126
20世纪90年代以传媒话语为主导的传媒语境呈现为一种无所不能的“文化霸权”特性,它与市场经济合谋,建构了人欲横流的消费主义景观。在传媒语境的笼罩下,文学叙事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一尊独大”的历史合法性失效。由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不得不主动调整话语策略,不仅以“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等“下沉”的姿态面对文学,而且还通过“激励表彰”和“宣传评介”等手法满足作家的“逐利”需求,同时也对作家借用大众文学的美学符号达成“谅解”。文学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生存关系表现出多维选择流向。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同时带来了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碰撞。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马克思主义必须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碰撞中,吸纳其他意识形态中有益、合理的成分,从而发展壮大自己。同时,面对各种错误思潮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动态的冲击,我们要继续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实践指导作用,敢于迎击。只有将马克思主义视为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动态之根本所在,社会思想动态才能不断获得正能量,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才能在社会思潮的批判与自我批判中彰显自身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领域赢得最广大人民根本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民族的民族性格非常复杂,其中充满着"混乱"与"矛盾",除了心理-生理遗传基因、自然地理条件、宗教、思想根源等各种因素影响,俄罗斯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急剧扩张等其他众多原因导致俄罗斯民族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和结构,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其民族哲学和精神基础的缺乏使俄罗斯民族性格出现了"二律背反"现象.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它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20.
恐怖主义意识形态,其核心内容也就是煽动和蛊惑国家和民族的分裂,突出表现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思想下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搞好意识形态领域的攻防斗争,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地位,从而运用科学理论的强大思想武器抵制和消除恐怖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