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第二国际理论家中,普列汉诺夫对意识形态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刻.他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新诠释、对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的析分,以及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复杂关系的探索,都是具有开拓性的.普列汉诺夫使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获得一种新的形式.这种形式对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以后苏联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的基本资源.  相似文献   

2.
长期来,马克思主义的生产观曾遭到多方面的歪曲,发展生产力的实践活动也受到抑制和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近十年,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在我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生产力在我国人民的实践活动中也放在了中心地位.一、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生产力理论的发展我认为三中全会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在认识上,理论上有如下重要突  相似文献   

3.
对于生态危机趋势的研究是70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研究的一个热点,它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简要评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4.
后马克思主义是以后现代主义为其主导精神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批判精神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范畴进行解构,并显示了强烈的建构意图.经济学语境下的后马克思主义也有与此相同的特点.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抛弃了马克思本质论的研究方法,把研究的视角转向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国外马克思主义狄更斯批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狄更斯的作品问世以来,批评家们运用种种批评理论与方法研究狄更斯的作品和生平,但是唯有马克思主义批评纵贯170余年的狄更斯批评史。国外绵延不断的马克思主义狄更斯批评大致经历了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80年代及其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四个阶段。必须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文化批判的同时实现了批评视角、批评方法的多元化,但是在研究文学与社会、历史、现实的关系这一根本问题上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的狄更斯批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宝库,昭示了马克思主义批评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以后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试图阐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从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把握江泽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纲领,总的来说是: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政党、不同的派别那里,又有一些差别和变化。那么,民主社会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不同情况下到底是怎样的呢? 一、世界观中立,是社会民主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新特征第二国际及其所属西欧各国的社会民主党,在十九世纪末出现伯恩施坦主义以前,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在那以后,修正主义的实践愈演愈烈,但在理论上、纲领上,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自“五四”前后在中国传播开来以后 ,便逐步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掌握。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 ,寻找中国革命的真理 ,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为了认清现实的中国 ,需要了解历史的中国 ,因此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起 ,一直延续至三、四十年代 ,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如郭沫若、侯外庐等 ,相继应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 ,研究中国的社会史和思想史 ,杨荣国便是这一群体中的后继者。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在那个时代 ,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学者用以指导研究中国的社会史和思想史的 ,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  相似文献   

9.
这本文集收集的是列宁的一些短篇论文或者著作摘录,其内容主要的就是怎样认识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早在属克思主义产生后,就是国际工人运动中实际存在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过半个世纪的斗争而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取得统治地位以后,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后,在列宁所处的时代,便具有了十分迫切、尖锐的性质。这不仅因为愈来愈多的、处于各种不同情况并且是从各种不同方面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每一个后来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会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又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以前,学界就有很多研究.而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提出以后,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问题的研究就更多了,并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本文就此作一些理论的新思考. 一、考察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问题的视角转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基本组成部分的第一个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样一种定位和提法,不仅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性,而且引起了考察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问题的视角转换.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理论思潮,"后现代知识左翼"在台湾学术生产和话语生产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但以后现代主义为基础的后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是苍白无力的,始终没能提出一种替代方案或未来图景,这也是台湾思想界长期无法有效对抗"本土主义"意识形态的深层次原因之一。要改变这一状况,只有重新回到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实践哲学路线。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是要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政党。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学说,就是指导建设这样的革命政党的一门科学。加强党建科学研究,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是研究无产阶级政党这一特殊矛盾运动规律的,即研究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重点研究无产阶级在取得国家政权,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党的建设和领导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传统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儒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起到过一些阻碍作用,但也发挥过积极作用。后一作用的表现就是儒学作为零散的思想资源被改造、整合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中。由于时代条件的改变,今后,后一作用还可能有所加强。但是,儒学的主体结构和本质内容从来没有、以后也不可能全面进入马克思主义,这是二者在阶级基础、社会基础、时代基础上的巨大差异造成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儒家化只能是一个梦幻泡影。  相似文献   

14.
《反杜林论》是马克思宅义的“百科全书”,它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做了系统科学地论述。一、《反杜林论》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恩格斯说:“我们这一世界观,首先在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中问世,经过二十余年的潜伏时间,到《资本论》出版以后,就以日益增长的速度,扩大  相似文献   

15.
一、共产党执政后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把发展生产力置于首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此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针对过去忽视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明确提出:“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①并从多方③予以深到阐述。他认为,执政党致力于发展生产力,有其重群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要求。首先,是由党的理论基础所决定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存、九。\主义hg理论~:冲*,发展生产力这一条具有归行多Wc的意《利…  相似文献   

16.
一、思想解放伴随着观念变革人类思想发展史表明:每当历史的重要转折关头:必然伴随着深剡的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是这样,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也是这样,只不过其指导思想及其性质根本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7.
改造社是"五四"运动以后,在江西出现的开展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组织。从改造社创立背景、创建过程、发展历程以及主要活动等方面的分析表明,改造社是江西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坚力量,改造社的贡献,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江西的早期传播与革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准备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试图分三个不同时期粗略地阐述一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立过程。认识论是研究人的认识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理论学说。而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以及认识的源泉等问题,是认识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只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得到了唯一科学的正确解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是在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中诞生的。它经历了一个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再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不同时期。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自伯恩施坦以降,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就被指责具有布朗基主义的倾向,特别是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成功以后,更加为这一主张提供了"实践证明"。那么,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盲动乃至恐怖特征的布朗基主义倾向呢?不仅在理论上伯恩施坦及其追随者误读了马克思的,就是在实践上中苏正反两方面的不同结局不仅没有为,反而为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成功做出了更充分的证明。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地回顾与思考它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历程,有着历史与现实的重大意义。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从传入之初就显现出鲜明的阶级性、强烈的革命功利目的和具体的实践精神,其理论来源具有间接性。毛泽东是真正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家。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思想得以空前传播与发展,同时也存在着忽视和否定艺术超越一定政治、经济条件限制的文化意义的弊端。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的研究摆脱了前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模式的束缚,开始走向多元多样化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的发展,充满差异甚至矛盾,是一场艰难的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