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起跑线     
2007年的这个新学年跟以往似乎没什么不同,进入学龄的约1700万儿童要到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开始一个新的阶段,为他们未来的人生打下重要的基础。如果成年人不健忘的话,他们可能还会记起,学校生活带来更多玩伴和朋友的同时,也会带来烦恼。不喜欢的课程、过于严厉的老师,被同学欺负,还有恼人的分数。事实上,今天的孩子面临的苦恼要比他们当年的父母多得多。他们面临更沉重的学业,即使他们只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也必须从早忙到晚。甚至在成年人已经休息的周末,他们还在上补习班精进学业,或者是在学习各种额外的技能。他们不得不提前经历以往成人世界才会经历的东西,比如白热化的竞争,对成功的看法,或者老练的察言观色。无忧无虑的童年已经渐行渐远。编辑:祝翠霞zhucuixia7@126.com  相似文献   

2.
特殊教育生态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特殊教育社会生态学模式的产生出发 ,提出了特殊教育生态观的具体架构 ,将特殊人群置于社会环境中分析 ,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一方面要发掘他们自身的潜力来适应社会 ,另一方面社会环境应该为特殊人群提供相应的支持系统 (心理建构、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社区支持、其它相关支持 ) ,以帮助特殊人群适应社会 ,为弱势群体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龙岩市部分客家在学儿童的调查,发现他们对客家方言的掌握并不熟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长自身的原因以及家庭语言环境的原因,也有社会和学校重视不够的原因。客家方言的有效传承,家庭教育最为关键,学校要适时推动,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营造良好的客家方言传承环境。  相似文献   

4.
《离开亚特兰大》是美国当代非裔女作家塔亚丽·琼斯的处女作,该小说讲述了三个非裔美国儿童在"亚特兰大儿童谋杀案"期间的悲苦生活和他们在死亡阴影下对爱、友情与安全感的渴望,以及在挣扎中求成长的迫切愿望.从社会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将整个生态环境视为一个由家庭子系统、学校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共同组成的动态系统,对受到"亚特兰大儿童谋杀案"影响的三个儿童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儿童身心尚未成熟时,其身心发展主要受到成长环境的影响.并指出这三个子系统和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儿童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大学生面临着从未遇到过的社会环境,又处于学习和生活的转折和过渡阶段,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许多实际问题,也会产生不少思想问题。如何及时引导他们明确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如何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也是每个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任。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起点开始,起点则是一年级大学生的思想衔接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考的转折     
他们都曾是高考的失意者,现如今却是响当当的成功人士,他们相信:高考不过是人生一个细微的转折,曲径通幽,也会有别样的精彩。我们不是在否定高等教育,而是想对这些刚刚经历过坎儿的孩子们说——人生是一条长久的路,得意失意绝不在一时一刻。  相似文献   

7.
为系统地考察学校环境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机制,需要从众多的影响因素中遴选出主要的变量,然后将同伴关系置于系统主变量中去考察.该系统包含三大类变量,一是学校标签变量,包括学业成绩和师生关系,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地位、角色、奖惩情况均可概括其中;二是儿童气质变量,是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内部环境变量;三是人口学变量,主要包括儿童的性别和年级变量.以同伴关系为因变量,构建一个学校标签对儿童同伴关系影响的系统模型,是我们深入、全面认识学校标签效应对儿童同伴关系影响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学龄儿童取得入学资格,进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开始正规学习,这是儿童生活经历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转变.入学标志儿童个体进入一个发展新阶段,将对儿童个体心理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绝大多数流动儿童已经进入流入地的公办学校就读,他们就读的学校可以分为以流动儿童为主、流动儿童与城镇儿童比例相当、以城镇儿童为主三类。从学习适应、社会交往和心理融合三个方面探讨了学校类型对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影响,并使用南京、杭州、苏州和绍兴的调研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显示:与以流动儿童为主的学校相比,在城镇儿童比例较高的学校就读会给流动儿童带来更大的学习压力,但可以显著提高他们对学校的满意度;同时会显著增加流动儿童所感受到的歧视,但也显著增加了他们的朋友数量。总体来看,在城镇儿童比例较高的学校就读显著提高了流动儿童的本地人身份认同,有效地促进了他们的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转型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是他们的教育问题。文章通过梳理留守儿童的道德成长环境及其现状,力图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成长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一个全面的探究,以期对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弱智儿童入学临界期是弱智儿童生活道路的重要转折时期。由于这些儿童缺乏系统的早期干预,又有着不同于一般正常儿童的身心特点,给适应学校生活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对入学临界期的弱智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入学常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对这方面的实验研究也是势在必行的。现将我们对此所进行的实验研究报告、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12.
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更是存在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教育问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最头疼的就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缺乏家庭的温暖,与父母聚少离多,祖辈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近人意之处,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亲情、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现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儿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而且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能力辅导儿童的学习,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环境较差的局面,另外,父母的长期打工生涯给孩子们造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一样的思  相似文献   

13.
作为城市“第二代移民”的流动儿童,虽长在城市,但在社会体制、文化身份上并未被城市完全接纳.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看,流动儿童在社会融合过程中的家庭支持、学校支持和社区支持存在很多不足,其主要原因是流动儿童生活环境中资源匮乏与滋养不足.应从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多重系统的层面出发,构建流动儿童群体的社会支持,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城市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14.
陈衡哲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衷儿童教育的学者。她在《衡哲散文集》等作品中,对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女子教育等进行了阐释,形成了自己的儿童教育观。她的儿童教育观的形成,可以从其成长经历中找到根源。陈衡哲的儿童教育观启示我们,要注重儿童良好成长环境的营造,同时要尊重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5.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公平存在着群体内外的差别。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整体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男生成绩显著差于女生;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女生成绩差异大于男生;母亲外出型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在留守群体内部最差。留守经历是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欠佳的主要原因,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恶化了留守经历对留守儿童学业公平的负面影响。解决留守儿童学业公平问题,要强化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指导和监管责任,设法改变家长的出行方式,尽量降低母亲的外出务工出行率;学校教育要在分类指导基础上注意留守儿童不同亚群体学业表现的差异性,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发展和完善寄宿制学校工程,着力解决学校的文化配套措施和心理健康辅导。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丹东市元宝区新源小学的12名大队委员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与残疾儿童相处了一个上午。这是他们第一次与残疾儿童接触,虽然时间短暂,但对于习惯生活在鲜花与掌声中的少年来说,这是一次不平凡的经历、一次深刻的体验。他们看到了另一个天地中的欢笑与泪水,看到了弱势儿童与命运顽强地抗争。这一切让他们慨叹、兴奋与敬佩,于是,他们这样说——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学校社会工作坚持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运用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专业方法,围绕特殊的学生开展工作,致力于改善学校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各种具体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增强该群体自身的能力和信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和影响的最佳期。教育的手段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影视和戏剧对儿童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在屏幕前,在剧场里,儿童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物,经历了形形色色的事件,认识了自然,获得了知识,培养了情感,锻炼了意志,丰富了想象,……总之,影视和戏剧帮助他们扩大了观察社会的视野,从这点意义上说,儿童戏剧和电影是教育儿童,培养儿童品质、习惯、情操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儿童毕竟是孩子,他们的鉴赏能力受着本身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一部儿童剧、儿童电影,要想达到预期的影响儿童的效果,不考虑这点,显然是不行的。本文试  相似文献   

19.
选拔和教养聪明儿童的问题可以从各种不同的科学观点来讨论。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用因素分析法澄清“禀赋”、“智力”、“才能”等概念。教育学主要是研究帮助人格的发展,即培养和促进儿童的心理能力。学校承认作业和选择的原则,并往往根据学生的特种禀赋而不根据可教性来评价学生。假如学校的训练能适合学生特别禀赋的括,学生就能从抽象的逻辑思维训练中得益不少。中等能力的学生一旦有机会发展他们的智能,就能成为杰出人才。这类学生在学校里占大多数,所以学校不得不照顾他们。所以凡是有助于促进儿童的教育也有助于发展他们的禀赋。可教性对心理成就和对先天智力同样重要。可教性是一切向上发展的基本条件。每一种“智力的基本功能”都是可教的。这些功能的有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个人教育活动的可教程度。遗传的基本智力也是可教的,因为弹性和可塑性也是它的基本特征。这种基本智力对个人的每一个心理作业起持久潜能的推动影响。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许多学术家不得不学会一种手艺。生存竞争使得他们要适应环境,从理论型的思维转到实际型的思维。禀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评定这一概念,必须注意个人的发展方面和教育机会。个人禀赋同个人教育之间的结构关系十分密切,以致每个教育过程都会大大的影响个人先天的倾向的型式、作业和形成。学校应注意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学校对每一个正常的聪明儿童都应当给予最好的训练方法,和发展特殊天资的机会。一个儿童的可教性是由他的先天禀赋同教育之间的结构关系,由他的接受教育价值的能力同学校给予他的教育帮助之间的关系为其特征的。充分发挥可教性能培养儿童的特殊禀赋。  相似文献   

20.
十多年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缺乏对由此带来的农村学生道德成长风险的关注.儿童道德成长风险是指儿童道德发展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某种危害性后果出现的可能性.农村学生道德成长风险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与亲情的缺位、学校内部道德环境趋于复杂、学生易遭社区不良道德文化的侵蚀等方面.文章指出,为引导学生趋向道德成长风险的正向发展可能性,规避负向可能性,使学校撤并这一教育事件成为他们道德创生的触发点,要摒弃经济理性主义,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最终目的;加强调整合并学校后续建设,为学生道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营造良好亲子关系,增强家庭教育的道德内涵;加强学校周边环境建设,创建良好的社区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