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两国论”不存在任何法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106-115
本文根据台湾地区现行的条约、“宪法”和“法律”关于中国领土及一个中国之规定,分析”两国论”不仅违背了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一部分的原则,而且也违反台湾地区现行的条约、“宪法”、“法律”,与台湾地区现行的法规性规定相抵触,没有任何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王立平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础 ,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两国论”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 ,极具欺骗性、危害性。从历史事实、法律依据、政治现实等方面论述了“两国论”的极其荒谬性 ,批驳了李登辉及其追随者的诡辩 ,阐明一个中国原则的无可争辩性 相似文献
3.
谭晓曙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0,(5)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台湾问题一直是国共双方斗争的焦点,同时也是中美关 系中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利益,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抛出所谓台湾“法律地位未定 论”,并支持台湾当局,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台湾至今仍与大陆处于分裂状 态,中国未能统一,美国是负有责任的。李登辉依恃美国霸权主义,鼓吹“两 国论”,公开分裂祖国,阻碍中国统一大业,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4.
谢新水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0,(1)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作为实现祖国统一的既定方针 ,已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也必将促成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一国两制”关于台湾问题的基本内容提出后 ,“蒋、李时期”台湾当局对之作出了不同反应 ,李登辉最近提出的“两国论”实质是“台独论” ,使两岸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林德河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4):5-9
我国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 ,不仅在祖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港澳的回归、海峡两岸之间的沟通以及祖国统一事业也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后 ,经济特区还应促进大陆与港澳台关系 ,特别是在台湾与大陆统一方面发挥政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程爱萍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李登辉提出“两国论”,为祖国统一设置障碍,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伟大创举。“一国两制”是实事求是的产物,“一国两制”的内涵、“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谢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香港回归祖国,这是本世纪末举国欢腾、全球瞩目的历史盛事。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迈出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十分重要的一步。在英国强占香港一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历届政府曾多次试图收复香港,但都因为中国贫穷衰弱,而未能如愿。今天,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国家综合国力增强,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科学地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香港才顺利回归。香港回归祖国,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香港问题和台湾问题虽有不同之处,但两者有很大的共性,台湾和香港都是中国的一部分,都必须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实现统一,目前两者实行的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完全适用于解决台湾问题。因此,香港的回归,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开辟了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我们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 ,已经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到了祖国怀抱 ,这一科学构想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台湾问题上 ,我们相信坚持“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不仅对全中国人民有利 ,对世界的和平发展也有利。“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9.
来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5)
香港回归是一个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根本原则问题。这一事件再次雄辨地证明了中国统一大业和民族团结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经历和基本国情使香港回归与国内民族团结这两个不同的命题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实现了政治目标的一致 相似文献
10.
黎见春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
澳门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它从滨海渔村到葡萄牙人“永驻管理” ,这其间演绎着西方殖民者侵略中国的历程 ,它从被葡萄牙人事实占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行使主权 ,这其间留下了几代中国人捍卫国家主权、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不懈努力与探索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的每一时期 ,都不失时机地提出解决澳门问题的战略构想。实践表明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好形式 相似文献
11.
修春萍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1):55-58
由于双方政治互信的初步建立,马英九当局推行以"活路外交"政策以及台湾方面愿意通过两岸沟通与协商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原因,自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以及台湾岛内政局发生了积极变化,不仅缓解了两岸关于台湾"国际活动空间"问题的尖锐矛盾,同时也为解决这一特殊问题带来了契机。但是,该问题仍然是当前及今后一个阶段影响两岸关系良好气氛,甚至可能引起摩擦与冲突的主要因素之一。未来要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实事求是地面对现实,解决问题;彼此照顾对方的重要关切;加强沟通与协商,建立处理台湾涉外事务相关机制;个案处理,逐步解决;两岸关系改善与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解决应该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刘海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1):40-43
八思巴是我国元朝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 ,作为藏族著名的佛学家、政治家 ,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促进了汉、蒙、藏各族之间宗教、经济、文化交流及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两岸关系正处于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加大,两岸关系基本格局正朝着较好的方向发展。众所周知,实力因素是解决两岸问题的重要因素,但也容易造成实力"困境"。因此,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今天,如何正确使用实力,以发挥其最佳效益,既是一个问题,也是一门艺术。"巧实力"战略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启示颇多。 相似文献
14.
周兴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2):25-34
在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十多年里,孙中山曾三度以广州为革命基地,重新进行统一祖国与再造共和的不懈斗争。他依据国情,先后三次举兵北伐,冀以北伐武力推翻北洋军阀专制政府,恢复真共和并统一全国;他俯顺民心,又几度开展和平民主活动,竭力争取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孙中山多方谋求国家统一与真共和的活动和斗争,是他救国民主革命与振兴中华事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完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潮流和全国人民的意愿,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贺福安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3):297-300
中庸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如和而不同、持守中正、去偏用中、随时以处中等内容。继承和发展上述思想,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民族大团结、促进不同社会制度地区的和谐相处、抵制分裂、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伟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5):53-57
孔子的爱国主义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他提倡“孝亲敬祖”、“忠君报国” ,培育了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他主张“用夏变夷”、“和为贵” ,为中华民族大融合奠定了思想基础 ;他关于“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铸成了中华民族要求统一 ,反对分裂的民族心理 ;他崇尚“志气”、“节操” ,培养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献身精神。在孔子爱国主义思想哺育下 ,形成了中华民族光荣、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 ,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 ,这种爱国主义传统正在升华为实现祖国大团结、大统一、大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王未强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3-27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定了用和平方式解决港、澳问题的方针,对台湾问题经历了一个从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的认识过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把和平统一的政策上升到了理论高度,同时不承诺放弃武力实现统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争取香港、澳门顺利回归同时,坚持并发展了“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本着有理、有利、有节原则,与“台独”势力进行坚决斗争的同时,重申了一个中国原则下,海峡两岸就任何问题都可以谈的基本主张。 相似文献
18.
刘德林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0)
钓鱼岛事件以来,中国大陆和台湾都作出激烈回应,对日本的挑衅行为给予回击;中国大陆和台湾在处理钓鱼岛事件中表现出情同手足、并肩作战的姿态,让日本及国际社会不置可否;台湾在处理钓鱼岛事件上有自己的立场和方式,而这种立场和方式也成为中国大陆在两岸问题的纠结;钓鱼岛事件对两岸关系既是机遇也是考验,两岸关系能否在和平发展进程中更上一层楼,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19.
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的需求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行动准则,他们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了解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看成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0.
黄嘉树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00-102
台海两岸的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后,出现了新的特点。新阶段的台海两岸关系是多种矛盾的汇集点或纠结点,是多种矛盾数十年来交集牵扯的一个集中体现。在如何看待对方的问题上,双方予对方政治定位上的"非国似国"的默契,发展模式亦敌亦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