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文化概念如何表述?考古界、史学界的传统观点都认为,夏文化就是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欠妥。正确的说法应为,夏文化是原始社会时期姒姓氏族、夏王朝时期姒姓部族和其他同盟的异姓部族,以及商代初期被征服的夏代各族所创造的文化的总和。具体说来,可分为先夏文化、夏代文化,商初夏代遗民文化三部分,三者缺少任何一者,都不是完整的夏文化概念。  相似文献   

2.
夏代军事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夏代考古学文化的认同问题,由于还没有发现夏代的文字,对究竟哪种考古学文化是夏文化,学界有不少分歧,故还无法坐实。于是有的研究者,对夏代是否存在也产生了怀疑。这犹如没有发现商代甲骨文以前曾有人怀疑商代的存在一样,是没有根据的。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夏代的记载,司马迁就是“取之谱牒、旧闻”而写成《夏本纪》和《三代世表》的。司马迁在《史记》中  相似文献   

3.
根据古文献记载,在我国的历史上,商代之前有一个夏代,这一点,已为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普遍承认.但是,记载夏代史实的文献资料很少,而且零散。根据文献资料还无法弄清夏史的全貌,这就必须依靠考古发掘资料来研究夏代的历史.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学界在探索夏文化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发掘出一批同夏朝年代相当的文化遗址,对于这些文化遗址目前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所以,对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普遍关心的夏文化问题,一时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历史和考古学界,对夏文化作了不少富有成果的研究,基本上明确了探索的方向和主攻的对象,即目前有些同志所主张的,河南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及二里头文化山西夏县东下冯类型。但是,我们能否在这些“文化”或“类型”中确定哪是属于夏文化?哪一“文化”或“类型”中的某一文化因素能够反映夏代的社会性质、制度、经济生活和夏代的文化面貌?即我们以什么文物  相似文献   

5.
提起二里头文化,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历史上的夏代,这不但因为其时代与夏和早商相当,还因为一百多处二里头文化遗址正分布在传说夏人的活动区域——豫西和晋西南,夏代是考古界和历史界急切期望填补的空白,人们怎能不因此而分外重视二里头文化呢?偃师二里头宫殿基址的发现,使人们思索,它究竟是夏都斟(寻阝)的宫殿,还是汤都西毫的宫殿?二里头一、二、三、四期文化都是夏文化,还是一、二期属夏,三、四期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夏史与夏文化探索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夏朝,这为中国古代史学家所坚信。然而在近现代一些国内外学者对于夏的存在却发生了怀疑,这样有关夏代历史的探索就因关系到我们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重大问题而具有特殊的学术意义。由于传世文献中有关夏的记载数量少且零碎,并多属后人追记,所以探索夏文化主要依靠考古学来进行。这是继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之后,在古史研究方法论上取得的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考古界,对夏文化、成汤灭夏以前的先商文化,以及稍后的早商文化.正在进行积极的探讨。这对进一步确定夏代的历史地位,复原夏代、先商和早商时代的社会生活;研究我国历史上原始公社的解体,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等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打算根据自己的粗浅认识,对什么是夏文化,什么是先商文化,什么是早商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尚有争论的问题,谈点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二里头遗址是中、晚夏城 ,晚夏后期都。桀有二都 :一是早夏故都斟寻阝 ,在今河南孟州 ;二是河南邑 ,在今河南偃师二里头。今河南巩义西南斟寻阝故城非夏都。河南二里头文化不是夏文化的全部 ;也不是后羿代夏后的夏文化。二里头考古文化是中、晚夏文化或是晚夏后期主体文化。明辑本《竹书纪年》不是伪书  相似文献   

9.
关于夏文化问题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夏代。据文献记载,夏代的历史纪年约为公元前21—前16世纪。关于夏代的历史情况,文献记载的不多,这就有待于考古工作进行比较广泛的考古发掘,以获取更多的,有关这方面的物质资料,充实夏代的历史。对于夏代的物质文化,目前可以说已经被揭露出来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已经知道的古文化资料,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使我们认识和确定哪一个文化是属于夏文化。根据文献记载,夏部族聚居和活动的地区,主要在河南、山西一带。尤其是颖水及伊、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夏族的概念,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在使用上并不很一致。我们这里所说的夏族是指夏代以前的夏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以及进入夏代以后的以夏氏族、部落为主体的夏王朝。这与后世所说的华夏族的概念是不同的。在研究和探索夏史和夏文化时,当然应该首先对夏族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夏族的起源地,夏族的播迁,以及夏王朝的中心区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便使夏史探索有所进展。这里,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试探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