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内蒙古的旅游业正经历由"观光旅游"到"草原文化游"的战略转型,草原文化已成为内蒙古旅游业的灵魂。本文首先分析了内蒙古发展草原文化旅游的优势,进而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辽宁西部蒙古族迁居辽宁历史久远,传承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辽西蒙古文化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中原文化和塞外文化相互交织融合而成,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文化特质极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长汀县拥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近年通过大力发展客家文化旅游,取得了显著成效。长汀作为古汀州府的驻地,有着灿烂辉煌的客家文化,有着"客家首府"的美誉,当地以振兴传统文化为契机,擦亮"客家首府"的旅游金字招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该文以长汀客家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展开系列走访调研,分析制约长汀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因素,为长汀县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茶竹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茶竹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可以增加旅游的"看点"和"卖点",提升了旅游的档次和品位;而旅游则可以进一步普及和宏扬茶竹文化,推动了茶竹产业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展示出了茶竹文化旅游广阔的前景。永川同时集茶竹旅游资源于一地,茶山与竹海融为一体,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发展茶竹文化旅游在自然资源、文化积淀、技术产业、区位等方面具有优势。永川旅游发展要突出茶竹文化特色,才能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资源整合下创新和发展旅游文化,并充分挖掘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能够保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平整性,提高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概念、原则和方法,然后分析了文化资源整合创新的注意事项,及文化资源整合对旅游业的影响,最后以云南丽江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旅游关系密切、关联度高、边界模糊。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促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和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有效途径。甘肃张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资源融合"是文化资源富集区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最佳路径。张掖市应在在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坚持创新理念,将文化资源以旅游资源的形式融入旅游业,最终实现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彭若木 《经营管理者》2014,(29):125-126
本文拟采取历史叙事以比较文化的路径,首先阐述泰国二战以后在城镇文化改革和创新方面的过程和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和社会历史意义;其次,对照泰国的借助于旅游业而兴起的城镇文化复兴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力图发掘其对四川的新型城镇化的借鉴意义;最后,用比较加思辨的方式分析了泰国近代以来的文化复兴的历史活动同中国当下所面临的城镇文化亟待复兴的局面的共同性,从而证明及确认泰国城镇文化复兴对于四川新型城镇化所彰显的可以"攻玉"之"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北线乡镇霞云岭乡旅游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旅游文化的概念入手,阐释霞云岭旅游文化的内涵和特征,通过梳理霞云岭乡旅游文化,从而为北线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特色是旅游的生命。大庆作为资源型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文化资源:石油文化、古文化、湿地文化、民族文化、草原文化、温泉文化、冰雪文化等。要做好旅游文化的整合开发工作,注重文化、彰显特色,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加大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力度,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0.
原生态艺术文化产品表现形式多样,包括音乐、歌舞剧、实景剧、民间绝技绝活、电影电视、工艺品以及其他民俗活动等.从某种角度来看,原生态艺术文化产品涵盖了相当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但最后是通过时尚、市场的包装和运作手法,引爆一系列的流行热潮,从而带动整个旅游景区的营销或自身独立形成一个可复制、可扩张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以往旅游概念中异地性、目的性和时间性等的质疑,提出了自己对旅游概念的重新认识。并以此出发,分析了现代旅游中旅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也是一笔丰厚的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及旅游价值。本文阐释了徽州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徽州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曾贞 《办公室业务》2014,(19):232-233,239
提高和发展中国警营文化,必须要在正确看待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视角下,才能实现对警营文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提高和发展中国警营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将警营文化与文化"三自"相结合,研究警营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吴小玉 《经营管理者》2013,(14):340-340
坚持政府推进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文化下乡与乡下文化相结合,农民享受文化与农民参与文化相结合。通过文化大院这个综合性载体,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变"三下乡"为"常下乡"使文化大院成为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精神家园。构建农村文化大院需整合现有文化资源、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各级艺术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的组织、教育、辅导、培训功能,农村文化多样化、小型化、经常化,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5.
杨涛 《经营管理者》2013,(22):193-193
为了应对市场需要,开发商在开发地产项目时逐渐重视多元性、综合性发展,赋予项目更多的功能,其中旅游、文化是不可忽略的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旅游地产及文化地产商业模式的研究,分析了二者的关系,并试图探索出一种全新的旅游文化地产模式,为今后的开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建虎 《经营管理者》2013,(30):284-284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文化自觉视野下的档案文化建设:一是文化自觉概述,阐述了文化自觉的内涵、特点和作用;二是提高文化自觉意识,加强档案文化建设。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树立"档案人"的文化自觉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档案文化建设工作,打造丰富多样的档案文化产品,促进我国档案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苏林忠 《决策探索》2007,(13):26-27
一、文化和旅游融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文化和旅游这两种社会活动从产生之初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从没有像今天联系这样紧密.可以说人们进行的各种旅游活动都是文化活动的一部分,文化动机是人们旅游动机的核心和源泉.文化已成为现代旅游的灵魂,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乏味和没有生命力的旅游.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旅游资源.这些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们旅游活动的最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8.
辽西走廊,历来是自成体系的特定史地单元,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廊道之一。廊道内遗产资源丰富聚集,区域经济又亟待提升。在国家"一路一带"规划与东北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其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数据梳理与调研分析,揭示出辽西遗产廊道旅游发展的主要矛盾问题。以"旅游+"视角,从顶层设计、突破瓶颈、服务提升、模式创新、营销渠道、产业融合等层面,提出了辽西遗产廊道旅游区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推动辽宁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中冰雪旅游文化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冰雪旅游文化的概念内涵及如何塑造和评价冰雪旅游文化展开了探讨,提出要从不同层面着手,把文化作为主线来统一旅游地的形象塑造、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旅游商品设计与开发和旅游中介体文化塑造。为了更好地评价冰雪旅游文化,应将文化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和旅游者对旅游地文化的影响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20.
张岳 《经营管理者》2012,(10):10-11,7
论述族源文化优势对于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意义,提出"旅游产品要素集聚点"概念,并探讨广西对利用族源文化优势,开展旅游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