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对青海古、近代兵器演变的历史进行了系统考察,并从兵器演进史的角度揭示青海民族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各个民族历史上的兵器,与该民族强弱盛衰的文明史息息相关,涉及到历史上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美术、音乐、乃至民族性格多种因素,是物质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前有人认为:"吾国兵器在商周已臻发达,惜无著述遗留。  相似文献   

3.
青海民族历史的特点与民族文化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助史料对青海民族历史与文化作了梳理,认为青海民族历史与文化特点鲜明,很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4.
本学报在一九七九年3—4期上发表了李文实先生《读〈青海地方史略〉琐议》一文后,引起了许多有趣于青海历史的同志们的关注;《青海地方史略》(征求意见稿)的笔者芈一之同志也分别致函本学报编辑室,陈述不同观点,并寄来《关于编写青海地方历史的几个问题——兼与李文实先生商榷》一文,以资争鸣。为了贯彻“双百”方针,正常地开展学术讨论,以促进青海地方历史研究,现将芈一之同志来稿原文照登。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麒父子用兵果洛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民国建立至青海解放,马麒、马步芳父子先后成为青海的最高统治者。他们凭藉手中的封建军阀政权,从1921年开始,至1941年20年间,曾先后7次用兵果洛,给果洛藏族人民造成了极端深重的灾难。研究果洛的这一段历史,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民族压迫的阶级实质,而且对于青海各族人民进行马列主义民族观的再教育,进一步增进全省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深化改革,振兴青海,都会从历史的反思中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6.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地方史栏目 30年来刊发了许多关于青海历史与文化方面的有深度、有见地的研究成果 ,这对于传承地方历史与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海蒙古族民间文学的内涵赯吉思一青海蒙古族的形成与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一段极复杂而又极不稳定的历史过程。虽然说青海蒙古族从13世纪的20年代到ZO世纪40年代,前后有700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创造青海蒙古族文学艺术的是17世纪30年代固始汗率其部众移居青...  相似文献   

8.
过去有的教科书上提到丝绸之路时往往漏掉青海,在大多数人看来,丝绸之路好像没有从青海通过。本文列举大量史实强调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青海具有密切关系,从今青海省境通往西域的古道至少从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即开始存在,早期应该叫“玉石之路”;汉代羌中道是经河湟地区、青海湖、柴达木盆地的古代通道名,是东西横贯甘青地区的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兴盛期,一是吐谷浑时期,二是唃厮啰时期。青海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关键节点,丝绸之路青海道在一定历史时期享有与河西走廊线同等重要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青海作为多民族迁徙、活动的交汇地区,曾留下丰富的民族语地名。本文运用地名学的基本原理,探讨这些地名在青海民族历史、民族文化交流及民族关系史上的意义与作用,并对其历史文化内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与古代兵器的关系,论述了兵器的技艺致用型价值取向,同时分析了兵器制作与使用技法与西方兵器的差异,并且指出兵器发展蕴涵了中国文化的意义。对一些有关兵器的研究成果,本文也从兵器发展规律的意义上提出一些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空间发展战略应采取优区位发展,空间组织形式为点轴渐进扩散模式。青海东部河湟地区采用点轴式与网络式结合的发展模式;西部柴达木地区采用点轴式与据点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中部环湖地区采用据点式与点轴式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南部三江源地区实施据点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在现代化建设愈演愈烈的今天,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传统民族文献资源,将有利于促进青海经济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新青海。  相似文献   

13.
海东地区是青海省主要产粮区和人口密集地区,其农业的发展对全省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本文就其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重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先生所提出的“和合学”理论,从“和合”的价值理念入手,揭示和彰显“和合”理念与青海历史文化多元化发展在价值理念上的契合与互证,旨在肯定青海历史文化以民族文化多元化、多样性为依归的合理价值与可借鉴的传统人文资源,推动未来青海社会经济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在青海省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强生态与人类和谐共处,提高青海人口的整体素质,优化产业结构,缩小城乡差别,进而加快青海省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所以,加快城市化步伐是青海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青海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克服这些问题的对策,以便更加合理地配置青海高校人力资源,从而为青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藏毯加工制造业是青海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文章从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现状入手,重点分析了制约青海藏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青海藏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秩序是人们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最大价值的基本前提,青海的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需要良好的秩序保障。文章从青海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现状出发,认为运用法律手段,通过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义务的重新配置,实现青海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等相关环节之间关系的合理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9.
按照民族学的基本原理,民族关系的状况将直接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本文以青海少数民族人口为依据,在指出青海民族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的基础上,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和青海的实际,对正确处理青海民族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青海审美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其发展受到自然、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着重从伦理、民俗文化对青海审美文化的影响作一探讨,旨在对青海审美文化的深层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