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众的社会治理效能感与其政治认同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公众对社会参与的满意度越高,公众的政治认同越强;公众的社会公平感越强,公众对政党、体制、政策、文化、身份的认同度越高;公众的幸福感越强,公众对政党、体制、政策的认同越强;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越高,其政治认同越强。因此,增强公众的政治认同,应以公众社会参与为出发点,形成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精细化格局;以社会公平为突破口,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精细化格局;以公众幸福感为着眼点,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治理精细化格局;以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形成全面覆盖的社会治理精细化格局。  相似文献   

2.
新公共管理理论将政府的顾客(即公众)作为关注的热点,将“以公民为中心,以公民满意”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终极标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关系到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关涉政府权威。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对政府工作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本文首先介绍了公众满意度测评的理论及发展,特别介绍了美国评价政府公众满意度的ASCI模型,并对我国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的要素及指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提高公众满意度已日益成为政府部门管理实践的关注要点。同时,服务的过程性消费特点使得公众满意度感知更加依赖于其与政府服务部门的互动接触,因而服务互动质量就成了影响公众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但学术界在公共服务互动质量构成维度及其与公众满意度的关系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通过借鉴服务互动质量和公众满意度的相关理论成果,建立了互动质量与公众满意度关系模型和假设,并通过调查、分析,揭示了互动质量的构成维度及其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力度,有助于公共服务部门认识到服务互动对于公众满意度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把握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创建服务型政府的关键谈论到服务,必然会关心服务质量的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也必然要涉及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问题。政府公共服务与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服务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由于政府公共服务是政府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公众,因此,政府公共服务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服务群体之大、责任之重、影响面之广等特点决定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必须优质。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是公众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或认可度,即公众对实际获得公…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的民主时代,公民社会对于政治建设,公民利益表达、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有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我国的公民社会发展并不乐观,主要是当前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存在各种弊端,改良和完善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制度环境是我国公民社会制度环境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已经将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引入对公众满意度的测评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从全局来看,我国公安系统内并未全面开展由第三方所主导的公众满意度测评的工作,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也未实现其对推动公安机关改革绩效管理模式、转变职能、发展民主、培育公民意识的价值。本文在探讨第三方测评公安机关公众满意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现有实践的基础上,对建立建全第三方测评公安机关公众满意度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服务型政府本质上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服务型政府基本的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依法行政的服务准则、顾客导向的服务模式、绩效评估的服务考核、过错追究的服务责任等,它是以市场为导向吸纳企业社会和公众等主体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特征的政府行政模式,其创建对公务员素质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公民公平观及其对社会公平评价和生活满意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经济社会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发展的不公平问题出现,包括地域发展、经济分配、机会获取等方面的不公平问题。这种不公平影响到了公民对于社会公平的评价以及自身生活满意度的感知,进而影响到了公民的社会心理,公民心理失衡与否是社会稳定与否的来源。本文从公平观角度进行了公民对社会公平程度评价和公民生活满意度感知的实证研究,分析了经济分配公平、程序公平、社会比较、自身感受几个方面及其与公民的社会公平程度感知及自我生活满意度评价之间的关系,同时得出不同地区之间公民评价与感知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杨山鸽 《领导科学》2012,(29):37-39
近年来,非营利组织参与地方治理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加,在性质上也发生了变化,非营利组织从公民社会的行动者兼任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从私人性到公私兼具.这些变化对非营利组织、公共项目管理和民主的性质有着深刻意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非营利组织怎样才能有效地在广泛多样的环境中解决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国家介入社会的方式非常关键,它关系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发展,也必将影响公共服务供给绩效.若要确保公共服务供给的绩效,首先要集中关注和系统了解这类工具,深入分析公民社会自身组织形式与其承载的功能是否相适应,重新策划国家的作用,改良公民社会自身组织机制 在社会组织数量不足、能力尚弱、缺乏社会资本的支撑等条件下,发展中国家尚面临如何有效地培育社会组织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建立标准体系,达到公共服务的质量目标化、方法规范化、过程程序化,是公共服务型企业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公共服务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满足公众普遍需求的事务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公众生活和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的过程。由于公共服务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正>地名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地名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推行并逐步实现地名标准化,以充分发挥地名的各项功能,为城市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条件、为公民日常生活的便捷提供服务。政府要为公众提供便捷、易记、好找的地名,就要创新提供地名公共服务的方式。地名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就是完善地名服务的路径之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充分利用私营部门,以建立一个可靠的、有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2010~2014年期间的中国民生指数调查数据,对改善民生在当前发展阶段的重要性、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公共服务满意度的人群分布和公共服务满意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论文主要发现如下:(1)中国已经进入到经济增长对国民幸福提升作用逐步减弱的阶段,改善民生对国民幸福感的作用更大;(2)2010年的省级民生指数表明,居民的民生主观满意度与民生发展水平不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民生改善对民生主观满意度产生正面影响;(3)从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四类公共服务在2011~2014年期间的变化趋势和城乡比较来看,城乡居民对四类公共服务均存在客观状况与主观满意度的反差;(4)个体对各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呈现明显的人群差异,这既体现在高学历背景、城市居民和中青年年龄组个体由于对公共服务有较高期望而导致的相对较低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也体现在低收入群体、外地户籍以及职业类型处于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个体,由于在获得公共服务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而导致的相对较低的公共服务满意度;(5)公共服务满意度的提升显著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比收入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更大。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根据国民的诉求来明确各项公共服务发展的优先序,优先改善经济社会地位处于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才可能使中国人有更高水平的幸福感,降低在"中上等收入"发展阶段发生"伊斯特林悖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公益创投是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一种新模式,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功效。宁波通过公益创投模式购买公共服务,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政府应从加强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发展、公益创投项目的常态化管理出发,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公众三方受益的运作机制,使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更加规范有效。  相似文献   

14.
居民满意度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不仅能直观反映出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的评价和真实需求,还能体现出社区公共服务的发展和供给水平。本文以某社区为例,进一步探究该社区在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社区公共服务精准化供给的路径,以促进社区公共服务和社区建设共同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锦标赛式的公共投入扩张、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未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本文试图打破从政府内部究"原因"、由供给模式找"突破"的思维定势,分析公共服务供给对公共服务感知绩效的影响,重点考察政府形象的中介作用和公众参与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公共服务供给对感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部分通过政府形象的中介作用产生;相比低程度公众参与,较高程度的公众参与下,公共服务供给对政府形象和感知绩效的正向影响增强,而政府形象对公共服务感知绩效的正向影响减弱。结果表明:公共服务供给特征是公共服务感知绩效的主导因素,良好的政府形象、深入的公众参与能促使公共服务供给更大程度上提升公共服务感知绩效。因此,在加大公共服务投入的同时,应注重改善政府形象、深化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6.
钟和 《经营管理者》2011,(12):73-74
政坛CEO管理专家,具有最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他们讲究实用主义,满足民众需求,能以公众满意度作为判断公共服务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基层政府由于直接面对社会公众,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和空间,公民个人能力的扩展成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人本主义思想、公民为本思想,倡导服务意识、公民精神和公民美德。新公共服务理论蕴涵的服务行政、民主行政等思想理念,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供给水平与公众的需求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现状,借用社会学中的推拉理论,建立了均衡激励机制。公务员由现有不良状态到理想状态的转变过程中,"迁出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形成均衡力量,共同促进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达到转变公务员不良状态,提高公众满意度的作用。理论上进一步明确了激励机制与公共服务能力之间的关系,实践上为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改善,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两型"社会建设是公民事业,离不开公众参与。文章通过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公众参与意识与行为调查问卷所获数据的分析,了解到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公众参与的现状,继而从个体社会背景和客观环境两大方面对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