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漳州市区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和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对漳州市区霾天气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漳州市1981~2010年近30年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霾日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大,春季和秋季次之,夏季最少。霾多出现在风速弱、湿度大的气象条件中,能见度在7~8km左右。连续霾日多出现在10月到次年的5月,其地面一般受气压梯度较小的气压场控制。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1~2010年漳州全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全市霾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全市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近10年来的增长最为显著,且近10年霾日高发区呈现以漳州市区为中心的区域集中;高发区域为漳州的中东部地区,北部的华安县以及南部的沿海县市霾日少发。同时,霾日呈现出显著的月、季节变化特征,12月至次年5月都处于霾天气的高发期,其中1月和3月是霾日最多的月份,6月最少;季节上,春冬季较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且春季霾日增长最快。  相似文献   

3.
极端气温事件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利用漳州市1961~2014年10个站点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滑动平均、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漳州市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漳州市极端气温阈值分布在西北-东南方向存在明显差异。(2)冷昼日数、冷夜日数、霜冻日数和冷持续日数呈减少趋势;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夏日日数、热夜日数和暖持续日数呈增加趋势;日高气温的极小(大)值、日最低气温的极小(大)值呈增加趋势,而气温日较差呈减小趋势。(3)漳州市沿海和内陆县市的各指数均值和变化幅度均呈现显著差异,且冷暖、昼夜及极值变化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4)主成分分析结果将极端气温指数划分为5类,总的贡献率达到81.02%。相关分析表明,各暖指数之间、各冷指数之间基本呈正相关关系。漳州市具有暖化倾向,且气温极值向两极化发展,农业生产应采取相应的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35a(1981~2015年)闽东沿海与山区主要气候因子变化特征,结合主要竹类(毛竹、绿竹)物候习性,分析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对闽东主要竹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闽东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气候呈暖湿化趋势,生长期日照充足,冬春季平均低温升高,寒冻害减少,总体有利于主要竹类生产及资源开发,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寒冻害、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个别年份极端天气事件对竹类生产也带来一定危害。  相似文献   

5.
有机肥料的合理积制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8 2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 ,随着农村生产结构产业布局的调整 ,农作物种植结构起了变化 ,肥料的结构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农田施肥调查 ,最为突出是有机肥用量逐年下降 ,有的地区大田作物只靠化肥当家 ,很少或根本不施有机肥。长期单一使用化肥 ,造成土壤板结 ,氮、磷、钾比例失调 ,土壤肥力下降 ,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可忽视的潜在隐患。为此 ,强化有机肥料的合理积制与使用 ,应提高到发展农业生产刻不容缓的有效措施上来认识。一、加强有机肥的积制。农村乡镇集中规划统一建设 ,生活条件和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有机肥源的养分状况和积…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城市化与气温变化的关系,选择福建省漳州市1961-2013年的气温观测资料(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漳州市2001-2013年的统计年鉴资料(选取10种代表城市化发展的指数),运用线性趋势、主分量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多年来漳州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城市化进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漳州市气温均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变化率最大,其次是年平均气温;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对漳州气温产生影响的城市化因素依次是人口数量、城市的生活水平、下垫面水平和工业发展;城市发展前期城市化指数与气温要素均呈正相关,但在城市发展中后期,年平均气温及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曲线均为下降后上升,且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率明显较大。  相似文献   

7.
李帅 《决策探索》2010,(16):33-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国气候异常,呈现出“重大灾害频繁发生,灾害损失巨大”等特点,其中之一是气候异常、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研究表明,近50年来,干旱和洪水灾害频繁发生:全国多个地方已经出现的干旱、高温、雷暴、冰雹、风暴和沙尘暴等极端性天气事件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70%左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直接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8.
利用福州及其周边的福清、连江、罗源、闽侯、闽清、永泰、长乐以及平潭共9个站点的雾日数和气象资料,分析了近40年来9个站点雾日数的空间变化特征。再选取福州站代表城市站,闽侯代表城郊站,平潭代表郊区站,分析福州地区雾日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福州站、平潭站和闽侯站的年雾日数均急剧下降,其中福州站和平潭站的下降趋势最显著。雾日数在2000年之后下降到最低值,2010年之后又开始小幅回升。平均相对湿度的减少和平均气温的升高是造成福州市雾日数减少和霾日数增加的原因之一,城市站和郊区站雾日数与年平均相对湿度和年平均气温的相关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据农业部分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种植业的发展是挑战大于机遇,大豆、棉花、糖料、玉米是受冲击较大的敏感作物,水稻、小麦、油菜为次敏感作用,水果、蔬菜等园艺作物则有一定的优势。服务贸易开放将对农业内部的方方面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由于我市各地农业生产的生态条件差异较大,稻田保灌低,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旱地主要是雨养农业,干旱、低温阴雨、洪涝、大风、冰雹等灾害性气候年年都有。随着近年农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我市主要农作物的常发性病虫害的种类增多,危害加大。基于这种形势,要实现重庆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71~2014年福建省烤烟种植区28个站的降水资料,对烟区暴雨日数和暴雨强度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烟区烤烟主要生长期内暴雨日数月变化呈现随烤烟生育进程而增加的趋势,其中南平烟区暴雨天气主要发生在烤烟成熟期,而龙岩和三明烟区暴雨日数则在移栽期和成熟期略多,暴雨日数年际变化总体呈现随年份递增而增加的趋势,其中南平市增加趋势不明显,而龙岩和三明市暴雨日数增加趋势较显著;烤烟主要生长期内暴雨强度的月变化小,且各地区差异也小,暴雨强度平均值在67.5~79.8mm/d,暴雨强度年际变化总体呈现随年份递增而增加的趋势,其中南平烟区暴雨强度略有增加,但增加趋势不明显,而龙岩和三明烟区年均暴雨强度增加趋势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农机跨区服务实现了区域间技术外溢和农业内部分工。本文基于2001~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研究农机化水平对谷物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农机的跨区服务导致农机化水平对谷物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的农机化水平对本区域谷物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从空间范围来看,农机化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辐射面广,经济距离半天之内的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占比为68.3%,一天之内的地区占比为85.4%;第三,从空间分布来看,农机化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发生在纬度不同的区域之间,而在纬度相近的区域之间并不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机跨纬度作业的实际情况;第四,从时间范围来看,2001~2014年,农机化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中2011~2014年空间溢出效应是2001~2005年的4.6倍,这契合了我国农机跨区服务规模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环境气象学(Environmental Meteorology)是气象学与环境学相互交叉的一个学科,由于学科涵盖面非常广,气象学界和环境学界对这一新兴的、热门的学科在研究对象和内容等方面还有不同认识,本报告主要从气象角度来阐述环境气象学科的研究进展、发展前景和展望。环境气象学作为大气科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大气运动与大气中污染物相互作用,重点研究大气边界层动力学、空气污染气象学以及大气污染对环境和天气气候的影响;从业务服务层面上侧重于开展环境气象的预报预警、监测分析与影响评估,立足城市环境气象服务,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和严重霾天气;目的是确定最优污染物削减方案,为政府区域联动建立有效防治大气污染长效机制提供决策依据,持续改善大气环境。福建省环境气象业务产品主要分为监测、预报预警及评估三大类。未来福建省环境气象学科发展以提高环境气象科研和业务能力为目标,重点工作包括环境气象监测与分析能力建设、大气化学模式和雾、霾及重污染中长期预报技术研发、边界层结构和大气污染研究、环境气象评估和预评估、城市环境气象服务、环境气象业务拓展,注重气象环保合作,联手打造清新福建。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12月25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根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监测结果:12月16日至24日的9天中,有45个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主要污染物为PM2.5和PM10。中华大地已陷入"十面霾伏","今天有霾吗?你那边有霾吗?"已经成为人们最新的寒暄语……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形势对传统的污染治理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2014年8月29日下午,长汀观测站15~17时三个时次蒸发量因强对流天气出现"异常",当班观测员认为这是由于下雨造成,故将该三个时次的蒸发量按缺测处理。事后,我们对降水、气温、地温、湿度、气压、日照和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该三个时次的蒸发量偏大,主要由气温下降导致空气中的饱和水汽压小于蒸发桶内水面的饱和水汽压造成,应按正常处理。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生产是农业的关键所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粮食产量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农业生产要素、科技水平的发展等等。而我国玉米的产量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玉米的生产不仅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对我国工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来看,近几十年,我国玉米产量呈现出波动性的增长,然而,我国的供地面积有限、农业人口的数量相对较多、综合生产能力也不高、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也相对落后,农业问题依然是一个战略性问题。所以,本文结合我国农业的实际状况,通过选取玉米总产量作为产出变量,玉米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玉米生产价格指数、粮食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以及替代品小麦和水稻的产量作为投入变量,以研究分析这些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稳定、增加玉米产量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新的一年里,中国各行各业将发生哪些变化?笔者参阅了大量最新资料,对未来一年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做了大胆预测,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农业 由于我国已加入WTO,北美的小麦虽不会马上大量涌入我国市场,但是小麦及面粉价格水平仍将下降。优质稻米的价格仍将保持稳定,出口量略有上升。农业生产结构正在酝酿重大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将会进一步减少,而比较优势明显的蔬菜、花卉、特种动物的产量将会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已经走到历史的尽头传统的粮食生产方式,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代价等特征,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消耗来换取粮食产量的增长。以化肥投入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单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逐年增长,尤其是在1999、2003年间,全国粮食总产和单位面秘产量都有明显的下降,2003年分别仅及1998年的 84.1%和96.2%;但农作物单位播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却较  相似文献   

18.
郭春风 《经营管理者》2013,(7X):384-384
<正>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下,农业连年丰收,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严重,一到收获季节,乌烟瘴气,严重破坏了环境。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对于农业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晋江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的逐日、逐年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晋江市近58年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58年晋江市年平均气温、≥10℃积温和持续日数分别以0.26℃/10a、160.0℃·d/10a和6.16d/10a的倾向率呈显著增加趋势,三者分别于1997年、1995年和1991年发生了突变。初日提前和终日推迟是≥10℃积温和持续日数增加的影响因素,其中初日提前带来的影响更大。②近58年晋江热量资源增加的震荡周期具有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而且有显著的准周期性变化;≥10℃积温震荡主周期集中在18~22年,存在准2次震荡,≥10℃积温持续日数震荡主周期集中在6~9年,有5次高低交替,周期变化在整个分析时段具有局域性。因此,对于近58年来晋江市农业热量资源增加并将继续增加的趋势下,需合理评估、开发和利用热量资源,及时有效规避农业气象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一、白酒行业发展状况 几年来,河南白酒工业围绕着"九五"目标不断发展,发生了显著变化.白酒产量略有下降,质量大幅度提升;白酒工业规模化、工业化、集团化趋势明显;骨干企业实力渐强,以"仰韶"等为主的多家白酒骨干企业构成"豫酒板块";技术装备水平改进较快,机械化生产被大中型白酒企业普遍应用;白酒品种丰富多彩,低度酒、新型白酒成为市场主流产品,河南白酒行业在不断发展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