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突发事件的增多及其所造成的社会公众心理危机的严重,叙事疗法作为一种后现代的心理咨询方法,在突发事件精神救助活动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叙事疗法能帮助受创伤者抒发并辨别情绪,减缓并处理受创伤者的危机情绪,帮助受创伤者处理突发事件,增加当事人的正常化态度.叙事疗法介入突发事件精神救助活动一般要经历建立契约、故事重建、制图、探险以及结案和追踪等步骤.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救助与社会工作的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专业社会工作恢复和重建后的较长时间内,社会救助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属于两张皮,两者在价值、知识和技巧等方面都缺乏对话的基础.随着社会救助从道义性救助到制度性救助、从消极救助到积极救助、从单一救助到综合救助的转变,社会救助工作日益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撑,需要专业理念的指导,专业社会工作也需要走出象牙之塔,服务民众,造福社会.社会救助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在价值、制度、知识和技巧等方面开始逐步融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个案社会工作起步晚,发展速度慢.中国社会因其发展的需要也积累了不少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类似于个案社会工作的工作经验,中国个案社会工作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的专业工作者的精神层面的素质培养较多的是从国外借鉴过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对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的认识,对家庭伦理道德的认识,对和谐文化的认识等传统价值观念对中国个案社会工作者精神素质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拆迁矛盾复杂化及其有效化解、拆迁困难群体的妥善安置及科学有效救助,迫切需要实现拆迁救助的专业化与职业化,而社工介入拆迁救助就成为适应这一需要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社工介入拆迁救助不仅提升了拆迁救助水平与层次,有效地化解了拆迁矛盾,而且也拓宽了社会工作的领域与范围,促进了社会工作自身发展。其介入方式有体制内介入和体制外介入两种。助人服务的方法有个案方法、小组方法、社区方法、家庭方法和社会政策方法。但社工介入拆迁救助也存在救助的法规滞后、救助的专业水平与实务能力不强、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障碍,需要政府在制度和政策层面进行鼓励和推动,进一步完善保护拆迁弱势群体的相关立法工作,加强对拆迁救助工作的宏观协调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拆迁救助社会工作专业队伍。  相似文献   

5.
突发性事件是因不可抗力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其后果不仅给社会常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给矿工、矿工家属、救助人员以及社会公众常来严重的心理伤害.为此,有必要建立煤矿突发事件精神救助系统工程,该系统工程除了政策法规、经费、人才方面的保障外,可以展开多种多样的救助方式,努力将突发事件带来的精神挫伤降到最小,以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1、对于“社会工作”(从英语Social Work直译而来)的解释一直有着相当的歧义性,如在1947年联合国在调查各国社会工作教育状况时发现有33种定义。尽管如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工作者、专家、学者及政府方面,都同意这样的事实,即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和知识体系.包括专业伦理,知识原理,方法技巧;一门新兴的综合应用学科;一种新的职业。 与“公共救助”、“慈善事业”、“社会服务”、“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紧密相关的社会工作,其思想萌芽很早就有,济贫活动较早出现于英国。社会工作名称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开始出现,最早是在美、德使用。1915年,社会工作专业问题被提出来了。今天,对于这门专业的内涵,人们已取得了相当程度上的共识:社会工作的对象应是个人、家庭、群体及乡村或城市中的某些特殊的人,如有生活障碍者,处于社会游离高层者等;社会工作方法有个案的、团体的、社区的、社会行政及督导的等;社会工作实务有社会保障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康复社会工作,家庭儿童社会工作、感化社会工作等等。  相似文献   

7.
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与临终关怀"人性至上"的服务理念一致,社会工作的"人道主义"思想与临终关怀的"尊重生命、善终优逝"的科学生死观不谋而合,社会工作"案主自决"的实践原则与临终关怀"知情同意"的生命伦理一致.因此,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有其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行性.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工作的专业方法主要有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和社区社会工作方法.在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下,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要注重协调关系、提供服务、获取和链接资源等,帮助临终患者减轻身体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恐惧感,同时也为家属减轻压力、疏导情绪.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阿道夫?梅耶的"心理生物学"理论为现代"生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产生铺平了道路.他的弟子理查德?雷曼在担任北平协和医学院神经精神科系主任期间将这一理论带到中国,不仅在北平精神病院践行"生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中国的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由此诞生,而且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精神病专家.这些专家及其弟子又将这一模式推广到了中国各地,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因之得以推广.新中国成立后仍有精神病院实行着这一模式,实际上保留了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是一种政治实践,而与政治密切相关的是意识形态.发源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便是其主导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的产物.社会工作的归因取向和实践方法都受到了自由主义思想的显著影响.具体而言,自由主义倾向于"责怪受害者",认为贫穷、失业等都属于受害者的个人问题,这一理念被社会工作的源头——济贫法和慈善组织会社所吸收.同时,在这种归因取向的引导下,社会工作的实践目标便是"治疗受害者",运用个别化的方法对受害者实施一对一的治疗,个案工作方法便由此发展而来.同时,继个案方法之后出现的团体工作同样以个人服务为主.个案工作、个人治疗的兴盛导致社会工作忽略了案主个人问题背后的结构性根源,抛弃了社会行动、社会变革的"社会"使命,即社会工作的"去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救助作为一种国家制度,与社会救济有联系也有区别。社会救济较多见于自然灾害、危重疾病等突发灾难给部分社会成员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和威胁,是临时性、阶段性的救贫济穷措施;社会救助作为政府的责任,是政府采取的长期性的救助制度,是针对某个社会群体的救困助贫措施。作为政府责任对某个社会群体采取的长期性救助,是指国家对于遭受灾害、失去劳动能力的公民以及低收入的公民给予经济救助,以维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是社会管理的新课题,文章从社区社会工作实务出发,对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社会救助的路径进行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