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企业通过相互担保,取得银行联合信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使一些出口型中小企业出口大幅下降,收入急剧下滑,资金链断裂之声,此起彼伏。不过,近期出现的一种做法,有助于缺乏抵押资产的中小企业集体获得银行的贷款,这就是深圳中小企业的"抱团贷款"。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下,担保是企业的一种正常的经营行为,尤其是上市公司通过担保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银行资金,促进企业发展。然而近年来,银行被上市公司担保拖下水的情况屡见不鲜。从奥园发展、神龙发展到近日的啤酒花,从福建“担保链”、上海“担保链”、深圳“但保链”到新疆“担保链”,上市公司间的无度担保,无不把企业融资的最终风险系在银行的脖子上。由此,不仅导致上市公司自身股价应声跳水,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更使得担保圈内的上市公司在劫难逃,而这些担保泡沫最终却都要由银行来照单全收。上市公司透支信誉套取贷款上市公司作为公众…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具有“急、频、少、高”的特点。据调查,中小企业的贷款频率是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户均贷款数量大约是大型企业的5‰左右;其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6倍左右。由此可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是专门从事风险经营的机构,比保险、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要大,因此风险防范与控制、稳健经营、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信用担保机构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也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最突出的矛盾。借鉴国际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一个重要举措。信用担保正走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在市场经济国家已有百年历史,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美国联邦政府设立的“小企业管理局”,先后为500多万户企业提供担保,使他们获得10多亿美元贷款。英国的小企业局,对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的80%提供担保。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也都相继设立了担保…  相似文献   

5.
易武 《经理人》2009,(5):78-79
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使一些出口型中小企业出口大幅下降,收入急剧下滑,资金链断裂之声,此起彼伏。不过,近期出现的一种做法,有助于缺乏抵押资产的中小企业集体获得银行的贷款,这就是深圳中小企业的“抱团贷款”。  相似文献   

6.
农户获得小额贷款的主要障碍是抵押和担保的不足,本文以甘蔗制糖业为例,分析了在订单农业环境下,企业担保的模式、效益,提出企业担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农户贷款担保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视角,结合复杂网络理论和信用担保关系选择机制构建了内生性企业间信用担保网络以及企业间信用担保网络风险传染模型,仿真分析了企业间信用担保网络结构及其风险传染演化特征。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随着时间演化,企业间信用担保网络结构呈现“弱去中心化”特征,而且企业间信用担保网络的复杂性与稳定性增强;(2)企业资信水平不仅能够提高“担保圈”风险冲击概率,而且可以降低信用担保系统的不稳定性。随着企业影响力和企业风险认知水平增大,有助于增强冲击后企业信用担保系统的稳定性。企业风险偏好较小时,保证了“担保圈”内有效的流动性供给,但当企业风险偏好不断增强时,加剧了信用担保需求方的经营困境。(3)企业风险偏好对企业影响力、企业资信水平、企业风险认知水平发挥“强化效应”。企业资信水平与企业影响力具有“互为强化效应”。企业风险认知水平的“风险制约能力”强于企业资信水平的“风险强化能力”。企业风险认知水平与企业影响力对违约企业数量的影响发挥互为逆向效应且两者强度相当。  相似文献   

8.
基于信息经济学的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信贷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入担保机构变量,建立担保银行信贷配给模型,分析担保机构、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作用机理以及担保机构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面临着企业逆向选择及道德风险时的风险规避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引入担保机构加大了对企业的资格审核,但是银行面临的风险却转嫁给了担保机构;从理论上说明贷款企业是在一定条件下才采用混同均衡;担保机构只要设立合适的契约组合,可以使企业自我显示风险类型,规避风险.尽管引入担保机构缓和了银行的信用配给,但由于担保壁垒的存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的能力十分有限.建议推动银保合作及推行社会化的担保机构,共同分担风险,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工商银行最近颁布了《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全面推出个人住房担保贷款业务。 在该行制定的“九五”发展规划中,住房金融业务被视作重点发展的新型金融业务之一,并将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发展与住房金融业务相关的中间业务,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徐红 《经营与管理》2011,(10):58-59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自成立之初,就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支持经济发展、分散金融风险、融洽银企关系、增强信用观念”的服务宗旨,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完成,彻底终结了我国企业资金“供给”的历史,银行开始全面推行信贷制度,对中小企业采用抵押、担保贷款的方式。这对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对我国目前仍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渠道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加大了融资的难度,出现了较普遍的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动态集锦     
<正>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出席上海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工作会议上说,我国正在积极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体系。 财政部最近总结和结合各地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在我国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地建立“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政府财力为支撑,以专业担保机构为运作主体,以商业银行网络为基础,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能够有效地控制、分散和分解风险的贷款信用担保体系”的目标。这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融资体制改革,健全和强化财政职能,营造良好融资环境,更好地引导和规范社会资金流向,扶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项怀诚指出,我国的贷款信用担保要体现国家  相似文献   

13.
沈维平 《科学咨询》2006,(23):38-40
信用担保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经营的是风险,提供的服务是信用.由于我国现阶段,信用担保面临的市场环境十分不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信用保证体系,存在着将信用风险转嫁给担保机构的情况,如:由于信息不对称,担保机构在对企业进行担保评审过程中存在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风险;部分担保贷款缺乏有效的反担保抵押,形成潜在风险隐患;担保机构在为企业贷款提供了担保之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及监控手段的局限性,致使代企业履行赔付责任;一些企业法律意识不强、内控机制不健全、执行制度不严格,致使担保纠纷频频发生;由于企业资产可用于追索的资产了了无几,担保机构损失惨重,等等.因此,如何加强保后财务监管,防范和化解风险成了担保机构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 一位衣冠楚楚的犹太人来到纽约一家大银行的贷款部:“我想借些钱。”“好啊,只要您能提供相应的担保,无论想借多少都可以。”贷款经理答道。“1美元,可以吗?”“当然可以。我说过,只要有担保,再多些也无妨。”  相似文献   

15.
担保定价是贷款担保实践的核心问题。担保实践中担保与借款公司一对多和存在优先求偿权的两个重要特征会对担保的价值产生影响,现有的模型没有准确刻画此两个特征。本文将这两个重要的特征同时纳入到担保定价模型中,在分析贷款担保期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担保与借款公司一对多模式下,存在优先求偿权的贷款担保定价模型。通过求解分析给出了定价公式,并通过实例测算了具有不同优先求偿权的贷款担保价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具有次级优先求偿权的贷款担保价值不但受到自身和担保方风险因素的影响。还受具有优先求偿权的贷款担保的影响,最后通过与传统的担保定价模型的比较给出了担保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贷款难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有力解决这一问题,博兴县中小企业投资担保中心挂牌成立,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提供担保。中心的成立搭建起了企业和金融机构间的桥梁,必将促进我县中小企业又好有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世界金融危机使国际金融格局发生变化。在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寒潮”面前,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在次贷危机中,美国的金融机构为了自身利益不负责任地给不具备还贷能力的人贷款;投行又把不良资产打包成次贷担保债务凭证,然后卖到了全世界。投资者之所以买上了“垃圾债券”,源于“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的评级机构。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市场发展背景下,担保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与之相对的,担保资金的规模也正逐渐增大。然而,从中小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多数中小型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当中,获得贷款的机会并没有随着担保机构的发展而增多。为了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问题,提高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质量,文章对现阶段企业信用担保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企业发展需求提出行之有效的信用担保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9.
如何有效破解农业企业和农民贷款难问题,一直是摆在各级领导的一大难题。最近,江苏苏州市和福建福安市相继设立农业担保公司,采取新的贷款担保方式进行运作,受到农民和  相似文献   

20.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各国的企业都在寻求合适的过冬措施。在日本,产业“抱团过冬”成了日本企业互助互救的一大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