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问题──泡沫经济的后遗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陈虹截止到1994年9月底的统计,日本城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信托银行三大金融系统共21家大城市银行持有的不良债权额仍达13万亿日元,加上其他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数字高达...  相似文献   

2.
僵尸企业问题是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所面临的棘手问题。为了破解僵尸企业问题,日本政府初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解决银行巨额不良债权上。由于政策重心的错位及其滞后性,不但不良债权问题没有得到较好处理,僵尸企业问题也越发严峻。小泉内阁上台后总结前期的经验教训,采取了政府、银行、企业三方联手处理僵尸企业问题的对策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日本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如何采取措施及时有效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红 《日本研究》2008,(3):22-26
不良债权问题是自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本金融系统所面临的最为严重、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从不良债权的产生到不良债权的基本解决,日本处理不良债权历时十余年之久。是什么因素导致日本不良债权处理的长期化?本文从政府、银行及企业三个层面对日本不良债权长期化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中国金融业相对滞后的改革历程 ,论述了当前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隐患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的设想 ,即从处理和根除大量银行不良债权入手 ,把银行改革与企业改革结合起来 ,进而促进金融市场的发育及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接轨。  相似文献   

5.
提起日本的企业和银行关系特点时,人们往往会联想起主银行制度,即特定的银行通过对某企业大规模的贷款,并保持相互持股的关系,使得银行对企业的重大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能够直接实行监督控制,这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商业银行通过资本市场来监控企业,从企业那里得到的...  相似文献   

6.
刘霞 《日本研究》2005,(1):59-64
日本的不良债权问题是日本经济重新启动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青木昌彦提出的水平层级制下的相机治理结构出发,逐步分析这种相机结构治理机构在高速增长时期如何促进了经济发展,在新环境中机制本身又为何加深了企业危机,进而引发银行危机,造成了大量不良债权。最后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和一般分析在以经济体制转型为主要特征的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改革的中心,从企业融资角度看,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表现为融资结构不合理,而实质上是融资体制乃至企业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的失衡。这就是说,一方面国有企业除了银行间接融资和财政注资外,将加速发展直接融资。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尽快改变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则其资产运行效率低下、不良债务沉重等弊端将难以消除。显然,发展资本市场能够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金融工具的流动性,资本市场可以分为证券…  相似文献   

8.
金融风险的传递与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春生 《唐都学刊》2001,17(3):36-39
风险传递是风险扩散、扩大化的一种机制形式。不仅有问题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会以各种方式将风险传递给健康银行,使风险在银行体系中扩散,而且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会以令人难以想象的方式迅速扩大风险。“活破产企业”造成的危害更大。金融风险的防范是一项系统工程。及时处理好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业规范化建设,努力建立完善的企业破产制度和市场规范,消除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四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9.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做为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引起经济损失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发生往往都是不可预知和难以度量的。银行风险的积聚和爆发会导致银行无法维持经营而破产。所以广义上的银行风险可以理解为能够导致银行破产的各种因素。银行以其在现代经济中所起的广...  相似文献   

10.
对银、企经营机制转变后关系重塑的思考马文彪贺志忠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缺乏将企业与银行以全局的观念进行思考,但在企业、银行双双转制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银企关系的重新认识和建立上。一、存在的问题(一)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部分企业仍而临生死...  相似文献   

11.
日本经济低迷的性质及其成因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自泡沫经济破灭起,日本经济已在低迷状态下徘徊十年有余,至今尚未呈露出明显的摆脱迹象。经济增长乏力,内需不振,物价回落,财政赤字严重,企业收益下降,银行中介功能降低等现象,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尽管日本政府在扩大财政支出、不良债权处理以及推进结构改革方面用尽了解数,经济界也开出了诸如优先处理不良债权、预设通货膨胀指标、缓和  相似文献   

12.
建立市场型银企关系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制度性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与企业历来是一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关系。目前,我国对国有企业所进行的全面的改革、改制和改组,是搞活国有企业的根本性措施和出路。而国有银行实现商业化的关键,则在于整个国有企业的优化及其经营效益的根本好转。只有搞活国有企业,银行才有从根本上盘活大量不良存量资产的希望和可能,因此,笔者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立富有市场效率的新型的银企关系,既是深化国企改革、实现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冲出困境的现实需要,也是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实现金融体制改革目标的客观要求。一…  相似文献   

13.
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既定目标。但对许多基层专业银行来说,由于背负着沉重的不良信贷资产包袱,距离这一目标又比较遥远。因此,能否卸掉不良信贷资产包袱成为关系金融体制改革成败的焦点。本文就这一问题谈几点初步认识。一、不良信贷资产的界定及成因何谓不良信贷资产?我们认为,有广义不良信贷资产和狭义不良信贷资产。广义不良信贷资产包括逾期三年以上的催收贷款、欠息较高的亏损企业占用的贷款、挤占挪用贷款、被企业“悬空”起来的贷款、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企业占用的贷款、走死逃亡及关停、倒闭、破产企…  相似文献   

14.
银行不良债权是中日两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在分析中日不良债权现状的基础上,从微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视角对两国不良债权的成因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得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消除形成金融不良资产的制度性根源,最后提出了化解我国不良债权的几点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注资渠道储蓄一银行信贷单一化的融资体制变动相对滞后,使过去国家财政注资主导型国民经济转变为银行货币同接融资主导型经济即借贷型经济。由于投资和企业的效率远低于银行利率,这种借贷型经济带来一系列后果: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来越高,最后将成为全负债资产的企业;货币银行体系中积累越来越多的不良资产,形成日益增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银行货币体系的风险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微观资源配置及使用的低效率和宏观经济运行的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20 0 2年 ,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 5 2 7亿多美元 ,首次超过美国 ,成为全球第一引资大国。目前全球最大的 5 0 0家跨国公司已有 4 0 0多家在华投资设立了企业。此时日本经济却不容乐观 ,其面临的最大问题依旧是巨额的银行不良债权和日趋严重的通货紧缩 ,目前正经历着从上世纪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银行性质及作用刍议高青山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充当借贷中介的资本主义企业。它把社会上的闲置资本和民间私人手中暂不用的货币收集起来,“交给资本家阶级支配”,“把不活动的货币资本,变为活动的即生利资本。”①所以,银行是适应职能资本家的要求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澄 《日本研究》1999,(1):12-18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谷徘徊状态,尤其是金融业的表现一直不佳,表现为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数额巨大;银行破产事件接连不断,致使日本银行信誉受损,国际地位大大下降。日本金融危机暴露了日本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存在的严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1992年日本经济的泡沫破灭后,便陷入了一场长达11年的经济萧条,泡沫崩溃造成银行不良债权过多,贷款迟滞,投资低下,家庭金融资产缩水,负的财富效应使消费需求下滑,从而出现价格下降与需求下降的螺旋式通货紧缩。据统计,日本经济在2001年出现负增  相似文献   

20.
强化管理加大收息力度○向新泰王敏近年来,银行经营效益呈滑坡之势,应收未收贷款利息逐年增长,不仅困扰着银行经营效益的实现,使部分基层行出现亏损势头,而且造成信贷资金枯竭,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从银行经营管理角度看,收息工作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