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骨复原法是根据一个以上的甲骨残片复原成整版甲骨的方法.董作宾先生在《殷历谱》一书中大量使用甲骨复原法编制祀谱、旬谱、夕谱,为殷历和周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上(毚)甲骨复原实例对殷历中的大小月和闰旬以及帝辛廿祀周祭祀谱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著名的甲骨学家王宇信先生于 2 0 0 2年 3月 1日 ,在东洋文库 (东京 )进行了演讲。他回顾了迄今为止甲骨学的研究状况 ,特别强调了其在1 978年以后的显著发展 ,以下 ,就其演讲内容作一简要介绍。一、甲骨学百年———回顾与展望中国甲骨研究的历史大体可以新中国成立为分水岭分为前后两大时期。而新中国成立以前的甲骨研究 ,又可划分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甲骨被盗掘而流散于世的时期 ;后一阶段则是从 1 92 8年开始 ,国民党政权中央研究院在安阳进行考古发掘时期。而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甲骨研究也可以《甲骨文合集》(全十三册 )为分界线分…  相似文献   

3.
刘正 《殷都学刊》2008,(3):20-23
《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一书中第1506片甲骨刻辞涉及到所谓的“家谱刻辞”,对其真伪的研究,在过去的百年甲骨学史上,一直是甲骨学界和殷商史研究中争议不决的热点问题。而且,明显地形成了观点截然对立的以于省吾先生和胡厚宣先生为代表的真伪两派学术阵营。本文在认真考证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这片甲骨为真品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自1928年至1937年,进行了十五次殷墟发掘,共掘得甲骨近二万五千片。这一阶段的发掘报告,近年来,石璋如先生在台湾重新予以整理,撰写《殷虚小屯发掘报告——甲骨坑位——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1973年在安阳小屯南地发掘出殷代甲骨七千多片,1977年在陕西周原地区发现一万七千余片周初甲  相似文献   

5.
韩江苏 《殷都学刊》2013,34(3):118-120
1986年与198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工作队刘一曼先生主持发掘的小屯村中甲骨,缀合后291片(293个编号);2002年,岳洪彬、岳占伟主持发掘的小屯村南甲骨,缀合后207片(221个编号);小屯村北地、花园庄东地、大司空村、苗圃北地出土的共15片零散甲骨,经过科学著录成《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一书,分上下两册,2012年4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自1950年以来中国甲学史上第三次科学发掘材料的刊布.  相似文献   

6.
帝辛十祀征夷方卜辞数量多,内在联系性强,据此可以编制帝辛十祀征夷方日程表。由于利用董作宾先生首创的甲骨复原法,对帝辛十祀征夷方的材料重新搜集整理,因而获得征夷方卜辞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本文结合帝辛十祀征夷方甲骨复原的实例,阐述甲骨复原法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甲骨复原法是根据一个以上的甲骨残片复原成整版甲骨的方法。董作宾先生在《殷历谱》一书中大量使用甲骨复原法编制祀谱、旬谱、夕谱,为殷历和周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上■甲骨复原实例对殷历中的大小月和闰旬以及帝辛廿祀周祭祀谱的相关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玉哲先生是著名的先秦史专家,他对甲骨学的研究成果也受人瞩目.在他的先秦史研究中,尤其是在对商代社会历史的研究中,非常注重利用甲骨文字材料,对甲骨文反映的殷商时代社会历史诸如方国地理和古代民族、商王名号、王室世系和王位继承制度、奴隶和"众"等社会群体的身份以及商代社会性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探索.对涉及到的甲骨学问题,诸如文字的考证、卜辞的释读、甲骨的分类、周原甲骨的族属和性质等问题,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一家之言,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甲骨刻辞的非卜辞中,有一种记载卜用甲骨的来源和有关整治、收存情况的记事刻辞,胡厚宣先生写于1944年的文章《武丁时五种记事刻辞考》,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归纳研究。此后50年,甲骨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文章的某些看法和文字的释读今天看来也有不妥之处,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对胡先生的文章进行一些补充和修正  相似文献   

10.
刘一曼 《殷都学刊》2008,29(3):5-12
80年来的殷墟考古,发掘出35000多片刻辞甲骨和有铭青铜器600多件,为商代甲骨和金文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研究者将甲骨文晚商金文的有关资料与殷墟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相结合,研究商代社会(如商代的族氏、人物、官制)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是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100周年。河南省不仅是商代甲骨卜辞的出土地,也有董作宾、孙海波、朱芳圃等一批学者从事甲骨学和殷商史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这里公布的一批殷墟甲骨卜辞,原为孙海波先生旧藏。孙海波先生(19095—19722),河南省潢川县人,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国文专修科,历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东北大学、长白师范学院、云南大学和河南大学教授,后任河南省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治学严谨,勤于著述,其代表作《甲骨文编》是一部研究甲骨学的重要工具书,至今仍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12.
<殷墟花东H3 卜辞主人"子"研究>是韩江苏博士在北师大师从晁福林先生攻读博士期间的学位论文,经作者修改完善后由北京线装书局收入"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丛刊(第二辑)",于2008年7月正式出版.这可说是甲骨学界的一件喜事,更是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卜辞研究领域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13.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古埃及的罗赛塔石的发现相媲美,它开启了中国早期历史研究的进程。建国前的甲骨学研究,主要有甲骨文字的认定、时代及出土地点的判定、殷墟科学发掘、藏品的著录、文字的考释、分期的研究等。建国后的60年,甲骨学的主要成果有殷墟发掘的恢复、甲骨资料的集中公布、甲骨分期的深入研究等。甲骨学的研究要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作基础,应进一步研究甲骨的卜法,还要注意殷墟以外出土的商周甲骨,同时还要在甲骨学的基本工作上即考释文字方面多加努力。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2016,(5)
丁山先生是20世纪的一代学术大师、中国现代史学的杰出代表。其短暂的一生涉猎非常广泛,在文字学、甲骨金文、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古代宗教学、神话学等领域皆有建树,尤其以甲骨金文及古史研究驰名于世。丁山先生身处中国学术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特殊时期,承传统学问之遗绪,启现代学术之滥觞,经历了小学、经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为20世纪转型期的中国学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在古史研究中,他以追求中国文化起源为宗旨,重建古史体系,利用甲骨金文等考古材料,结合文献批评和比较语言学工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其研究成果和科学方法,对后世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5.
序《殷墟花东H3卜辞主人“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8,29(3):152-154
1991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在殷墟花园庄东地有重大甲骨发现,这就是编号H3的一个甲骨窖藏坑,集中出土了甲骨1583版,其中有刻辞的689版,而且大版和较完整的卜甲不在少数。如此之多的甲骨集中出土,是继1936年YH127坑和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发现以来的第三次重大发现。而花园庄东地H3所出卜辞,是目前发现内容最重要、数量最大的“非王卜辞”。特别是此坑甲骨材料单纯、完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甲骨学家、商史学家。河北省望都县人。1934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参加殷墟甲骨文字的发掘、整理。1940年后任成都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大学部教授,并先后任中文系主任及中国历史社会系主任。1947年起任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数授、教研室主任,兼暨南大学教授。1956年后任中国科学院(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兼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片学术委员。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等职。胡厚宣先生对商代卜龟来源、记事刻辞、四方风名、农业生产、宗法制度等有关甲骨学和商史作过精深研究。同时,还积极从事甲骨文的搜集著录工作,为甲骨文的流传作出了贡献。先后出版《甲骨学商史论丛》、《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甲骨续存》、《殷墟发掘》、《苏德美日所见甲骨集》等,并主编《甲骨文合集释文》、《甲骨文合集材料来源表》,以及论文百余篇。自1950年代始,胡厚宣一直主持《甲骨文合集》的编纂工作,任总编辑,从材料的汇集到整理组织编排等都作出了贡献。他开创的分期、分类的甲骨著录编纂体例,为科学的甲骨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其著作《甲骨学商史论丛》,荣获教育部全国学术审议会议的科学发明奖;《甲骨文合集》,荣获吴玉章奖金历史学特等奖、第一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第一届全国古籍整理国书奖特别奖。  相似文献   

17.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伊藤道治先生50年来,孜孜不倦地进行甲骨学和殷商史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和信服的成果。本文从“甲骨文的整理与著录”、“《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等著作中的学术体系”、“甲骨论考与考古学研究”等方面对伊藤先生的研究轨迹及重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这些观点在殷商文化研究中所占据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再谈殷墟卜用甲骨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商王朝甲骨占卜盛行,李济先生总结殷墟前六次考古发掘时曾提到:"占卜以甲骨,遗留下来的,以无文字记载者为多,有文字者不过十分之一。甲以腹甲为多,背甲参用;骨以牛肩呷骨为多,羊、鹿肩呷骨参用'①。而历年以来又发现有用牛肋骨、牛距骨、牛头骨、鹿头骨、鹿角器、兄骨、虎骨、鳖甲、象肩肿骨、人头骨等占卜或者刻辞记事。70年代小屯南地又出上比较少见的猪肩胛骨卜辞②,近年殷墟苗圃北地还出上用人髓骨占卜的材料③,均极不多见。然而殷商王朝占卜所用骨料的大宗,主要还是采用牛肩肿骨和龟腹甲。晚商王朝甲骨占卜用量甚巨,昔胡…  相似文献   

19.
胡秋原先生是著名思想家,湖北黄破人,武汉大学前辈校友.2010年6月16日至17日,纪念胡秋原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国学院主办,来白海峡两岸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及胡秋原先生的部分家属参加厂此次研讨会.在开幕式上,人文社科资深教授、武汉大学前校长陶德麟教授、武汉大学副校长谢红星先生、哲学学院院长朱志方教授、胡秋原先生的女儿胡采禾女士、胡蜀山女士分别致辞,并颁发了"胡秋原、敬幼如奖学金",与会学者参观了胡秋原藏书室.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科研处联合主办的朱芳圃与甲骨学殷商史研究学术座谈会于2005年5月28日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安阳师范学院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考古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赵保佑副院长到会并讲话。朱芳圃先生是20世纪饮誉海内外的著名甲骨学者,1895年生,湖南醴陵人,1928年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曾师从国学大师王国维和著名学者梁启超,并先后在中山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开封师范学院等高校任教授,1958年调入河南省历史研究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