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析行政权力与政府效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权力是行政管理的基础。合理调整、配置行政权力,恰当运用行政权力是实现和提高政府效能的关键。预防和克服不当行政权力对政府效能的损害需要建立和完善制约与保障机制。中国的行政改革应结合自身行政权力状况及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实现政府效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责任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战线》2007,149(5):184-187
在分权化与市场化背景下实现公共责任的变革,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是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质意义所在。作为一种改革策略,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对于建设责任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社会公众参与评估,科学设计评估指标,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将绩效评估与绩效改善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评估的制度化与法规化是建设责任政府可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行政诚信检视:传统、失范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地方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地方政府行政诚信是社会诚信的基石,对社会和民众起着示范和表率作用。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一些地方政府失信事件成为政府失信于民的潜在因素,使政府在社会公众中的诚信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求地方政府守信,从任性政府向诚信政府转变已成为地方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生态责任即地方政府对生态问题所承担的责任和权力及不正确履行其生态职责所应承担的后果。当前地方政府生态责任的缺失表现为生态责任意识缺失、忽视民众参与及生态问责追究不到位,这源于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的不合理以及法律运作规定的不完善、地方政府权力过于倾斜和生态问责力度弱。为此,需完善生态法律体系、构建绿色GDP政绩考核模式和搭建地方高校社会问责机制来调整地方政府生态责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中国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强化其生态责任,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处于向工业化转型时期的必然要求,更是解决当前诸多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生态文明就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改造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是不同于工业文明的人类社会的进  相似文献   

6.
深化我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要正确把握国务院"大部制"改革的实质,推进各级政府的全面转型,又要结合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与实际,解决好转变政府职能的实现路径问题.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在明确部门职责分工的同时,采取设置"专业委员会"的办法,来统筹整合部门力量,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这是政府实现管理创新的一个积极探索,应加强对其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一方式.  相似文献   

7.
潘军 《学术探索》2014,(3):40-44
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其经济决策和环保管制,在根本上影响着当地的环境质量。环保责任,关系到自治地方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整体生态利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治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大量流失,这是自治地方生态趋于恶化的主要原因。环保责任的实现,既要求自治地方政府加强自身建设,大力推进环保自治权的行使、理顺环保行政管理体制,也需要其努力争取上级国家机关的支持和帮助、各族群众在环保治理过程中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在环保责任问题上加强对自治地方政府的监督和问责。  相似文献   

8.
清禾新政,清廷曾就政府管理模式做出具有鲜明现代性取向的改革,以期提高行政效能,挽回统治颓势.由于当权者强化皇权的动机、权力关系的混乱、传统型"专制--人治"的行政习惯,影响了新的行政原则的构建;新旧官制更替带来的不平衡、中央与地方关系失范、重臣各派系之问的争权夺利,影响了行政效能的实现;财政支绌、无力支付改革成本、政府贫困化进一步影响了政府权威;统治集团借新政之机疯狂抢夺政治、经济及其它社会资源,在新的制约机制尚未形成之际,卖官鬻爵、贪腐庸愚竟成官场常态.凡此,直接耗散了政府的行政效能.  相似文献   

9.
科学认识、合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人类文明发展演变的重要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主要理念,又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弥补,更是落实以人为本原则、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这项多主体长时段的系统工程中,应强化和突出生态文明的政府责任,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全方位构建政府责任体系,创新政府责任制度构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地因为政府及其环保职能部门忽视环境保护而引发的环境公共事件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的缺失。政府环境责任是指法律规定的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义务以及因政府违反上述义务和职责的法律规定而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道义责任、法律义务、法律责任三个层面。本文以对责任的解释为逻辑起点,分析了地方政府承担环境责任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义务的主要范畴,并阐述了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责任包括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制约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环境作为社会环境中的一种深层次背景,从较深层面上影响着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影响着政府行为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彭德琳 《学术界》2007,(5):40-46
企业社会责任的规避与地方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回避与被动安排相关.其主要表现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优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对经济资本积累的重视优于对社会资本积累的重视,政府对绝对贫困的重视优于对现代贫困的重视.处理社会问题的思路狭窄、财政手段软弱、经济动力缺乏、组织化渠道单一是地方政府回避与被动管理的主要原因.合理分摊政府之间社会支出的成本、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支出中社会支出的比重、优化社会资本的"投资环境"、摆脱企业承担的"政府官员责任"、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监管与政府监管并培育一批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社会企业家应成为地方政府强化社会安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强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弱化及结构的不合理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带来了不少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地方政府的行政能力予以重构。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电子政府、完善政绩考核机制等方式都为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的重构提供了新的思索路径。  相似文献   

14.
赵书山 《学术界》2007,(5):279-285
数量庞大的美国地方政府仿佛是一个个的碎片,互不隶属,然而,深入地分析,他们之间仍然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并构成一个有机的、为公众服务的有效整体,特别是近20年来的改革使其更加贴近民众,行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作为单一制下的中国地方政府,尽管在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与美国存在着差异,但"联邦制和单一制本身无所谓优劣好坏"的理念告诉我们,在我国地方政府的改革过程中,应该积极借鉴美国地方政府体制的有益做法,以丰富和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把握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政府责任新内涵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地方政府责任落实受到体制机制与复杂环境的影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制度缺陷导致的唯上不唯下的责任向度;条块关系导致的权责不清与责任冲突;社会的多元复杂性与网络政治对政府责任带来的新挑战共同构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责任面临的问题。对此,化解路径需要从调整制度结构、完善权责清单,强化问责、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和提高利用大数据的能力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走向共同体是新全球主义共享的文明机制,国家行政与政府执行力则是全球改革的共同话题。国家行政体现社会治理的国家基础性,政府执行力体现了制度认同化、机制重构化,制度民族化。全球化以来,走向共同体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对国家行政的界定开始走向共同治理,而对政府组织化则出现了各种组织理论。国家行政体现了重构与复兴的国家模型,政府执行力吹响当前全球化发展观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17.
行政问责法治化是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对推进行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行政问责法治存在着行政责任不够清晰、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行政伦理建设不足、配套法律制度缺失等问题。对此,我国必须进一步明确政府官员的行政责任、加快完善行政问责法律体系、大力加强政府官员行政伦理建设和行政问责配套法律制度建设,以使我们的政府真正成为具有强大公信力和执行力、令人民满意的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意义深远.为贯彻这一伟大治国方略,地方政府的法制建设已被提上重要日程.地方政府完善的法制建设离不开地方政府的行政立法.文章首先回顾了河南省政府在贯彻"依法治省"精神、进行法制建设进程之中,在行政立法方面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并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揭示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后,又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深刻分析,并在文章之末提出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改革:权力、权限和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地方政府的具体情形非常复杂 ,如何通过改革赋予不同类型、层级、区域的地方政府以必要的权力 ,设定必要的权限和责任 ,事关行政管理体制的大局。合理配置权力、设定权限、明确责任 ,是进行地方政府改革 ,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层次过多、职能交叉、机构臃肿、权责脱节和多头多重执法等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行政改革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需要明确三个理论前提 :一是行政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公共性 ;二是行政改革的基本要求是系统性 ;三是行政改革的基本途径是权变性。无论是机构改革、职能转变 ,还是治理变革 ,都没有统一的模式可以遵循 ,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