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粱梦”最早的故事雏形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列子》中,至南朝刘义庆的《幽明录·焦湖庙祝》,形成了黄粱梦故事的基本框架。其成形以唐沈既济的《枕中记》为标志。及至宋末,黄粱梦故事的两大亚型:吕洞宾度卢生和钟离权度吕洞宾的黄粱梦逐渐形成。后黄粱梦故事转入民间,形成了民间的黄粱梦《睡公卢英》。在流传过程中,文人与民间构成了黄粱梦故事演变的两种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邯郸市黄粱梦吕仙祠及其庙会,以吕洞宾信仰为核心,然而,民间却俗称其为“黄粱梦”。究其原因,“黄粱梦”是黄粱梦吕仙祠创建的原因,是黄粱梦吕仙祠建筑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并衍化出神灵卢生及其信仰习俗。尽管黄粱梦吕仙祠中吕洞宾信仰占据主导,但因黄粱梦故事而建造的祠宇、形成的神灵及信仰习俗始终存在,后者甚至成为前者的特色内容。  相似文献   

3.
孙国江 《阴山学刊》2009,22(4):18-21
在整个黄粱梦故事系列中,梦是连接两个世界的纽带,同时也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文化主题,整个故事的核心又在于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如梦的思想。“人生如梦”这一思想主题在各个时代关于黄粱梦故事的文本中既有延续又有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梦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试论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刘方政在北杂剧中,“神仙道化”剧作为一股创作潮流,马致远既是开山之祖,又是成就最高的作家,在其现存的7个剧本中,有4个是“神仙道化”剧,它们是:《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开坛阐教黄粱梦》和《太华山陈抟高卧...  相似文献   

5.
黄粱梦吕仙祠照壁"蓬莱仙境"石刻,确为明代遗物。自"蓬莱仙境"石刻产生后,其名声即随"仙"气播布遐迩。近至邻县,远到隔省,凡与吕祖有关之庙宇、景观,多有墨拓而仿镌者。可见此石刻作为古代艺术品和道教史料,具有相当之价值,宜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粱梦吕仙祠的单体重点文物而保护。  相似文献   

6.
民间故事类型的研究重在传承史的梳理和异文的解读,对故事类型传承的动因有所忽略。从“黄粱梦”故事入手,尝试引入“过渡礼仪模式”,阐释民间故事类型中隐含的生命转换过程即生命的社会性特质。对人类生命社会性特质的理解与传递,或许就是众多的民间故事类型传承至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神曲》的叙事中大量使用的“二度叙事”叙事技巧,形成了二度叙事故事文本结构。这些二度叙事的作用是:解释、承担主题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结构方式把梦幻文学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克服了大多数中世纪文学脱离现实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郑方晓 《理论界》2012,(1):111-113
"天鹅处女型"故事的禁忌母题是神话母题中流传较广的一个,在《聊斋志异》一书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故事与该母题相关。不过,该类故事所体现出的"接触"与"偷窥"双禁忌母题在《聊斋志异》的作品中既得到了继承,又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葛巾》与《青蛙神》二则故事便是该母题在书中体现得较为明显的两篇作品。  相似文献   

9.
王美红 《理论界》2013,(2):155-157
在《杨林》和"烂柯人"这两个文本中,其故事时间的独特性表现为"叠合式时间",即文本中不仅同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故事时间,而且这两种时间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某种特殊的对应关系。这种独特的时间书写在以往的叙事认知中被当做是表达主题的一种策略手段,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不自然性。结合不自然叙事学的相关理论来探讨这种不自然时间的书写,将会为理解这类古典小说文本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永宽 《中州学刊》2007,(5):186-191
八仙传说故事由来已久,至明代中期定型为由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张果老、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何仙姑组成的神仙群体,其传说与流变具有复合型文化内涵。八仙故事属于道教文化,八仙的形成与元代全真教的兴盛及明代嘉靖时期崇信道教的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八仙传说故事反映了对于"八"的数字崇拜和法宝崇拜意识。八仙在民间传说及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被人格化和个性化,成为各自具有独特面貌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1.
公元三世纪中叶,随着印度《佛说盂兰盆经》传入中国,目连救母故事开始在中国民间流传,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目连文化。中国化的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至迟于公元七世纪中叶东传日本,从此便在日本广泛流传。中日两国目连故事和目连文化,虽然在诸多方面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由于两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民族习俗等不同,因此两国的目连文化存在着内容涵盖、艺术品类、历史走向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故事新编》中的"油滑"历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对于"油滑"我们不仅要对它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而且要全面地中肯地看待它的利弊,更重要的是要返回文本自身,从语言、人物形象、情节、意象这几个方面以及"油滑"所产生的荒诞感加以探讨,挖掘其深意。  相似文献   

13.
"狸猫换太子"故事自元代以来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或以为源于佛典。事实上,在我国战国时期的《古文周书》中,就曾记载了一则情节类似的故事,这才是"狸猫换太子"故事的本源。从它产生的源头、笔法及文体特征等方面看,它也是我国早期带有民间讲唱性质的志怪小说。  相似文献   

14.
黄粱梦     
黄粱梦是根据唐人沈既济的小说《枕中记》修建的。故事梗概是:唐朝开元七年,道士吕翁云游邯郸,在客店遇见身穿麻布短衫的卢生,共席侃谈。卢生叹述穷不得志,表达了建树功名的志向。吕翁取出一个青瓷枕头,递给卢生说:“枕此枕,可使你万事如志。”这时,店主人刚蒸上客饭黄粱(小米)饭。卢生倚枕而寐,梦中与一大家闺秀结成眷属,进京会试,进士及第。皇上先后委任陕州牧、京兆尹;任期内歼敌拓疆,屡见奇功。迭升为吏部侍部、户部尚书,御史大夫。中间曾两次遭诬陷被贬谪。  相似文献   

15.
邯郸黄粱梦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业化发展是邯郸黄粱梦文化在当代语境中传承发展的一条重途径。以邯郸黄粱梦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为研究的中心,概述了邯郸黄粱梦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模式:产业联动模式,提出邯郸黄粱梦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以原生态和系统化为原则,以研究机构的建立、法律法规的完善、人才的培养、政府的支持等为保障,切实有效的展开。  相似文献   

16.
高旭国 《兰州学刊》2010,(10):154-156
《创业史》从问世至今,在很大程度上一直是被当做"政治故事"、"历史故事"、"社会故事"来阅读的。"生活故事"的视角,可以作为重寻和复活当代批评中久已迷失的文学评价的策略和途径,改变对《创业史》乃至产生于《创业史》时代的一大批文本的阅读方式,使之回归文学的本性和本位,获得文学的"解放"和"新生"。《创业史》中的"生活故事"由两方面要素构成:一是名曰"创业史"、实为"贫困史",二是虽为"贫困史"、但更是"抗争史"。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领域,孙膑故事经久流传。元代《乐毅图齐平话》开孙膑故事创编的先河,带有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明代《列国志传》、《新列国志》中孙膑故事逐步向正史靠拢并回归于正史,《孙庞斗志演义》则崇信"传奇贵幻"的原则,更注重艺术方面的改造。清代《东周列国志》、《东周列国志辑要》、《鬼谷四友志》中孙膑故事执"信实"一端,《走马春秋》、《锋剑春秋》则执"奇幻"一端。几经递嬗,孙膑形象所蕴涵的内容愈加丰富,演变过程中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8.
论巴金“家庭故事”与“团体故事”的同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伟 《齐鲁学刊》2001,(6):39-42
巴金以《家》为代表的“家庭故事”小说与其早期直接反映其“安那其”主义的“团体故事”之间存在观念上的同构性。对巴金小说“家庭故事”与”团体故事”的同构性的解析,为解决长期以来巴金作为反封建民主战士和虔诚的“安那其”主义信仰者的矛盾情结提供了较之以往更为恰当的视点和参照。  相似文献   

19.
在川端康成《雪国》中,除了显现于文本表层的岛村和驹子之间的爱情邂逅故事之外,还有一个潜故事,那就是驹子和行男之间的爱情悲剧。这个潜故事同文本表层故事直接矛盾,不仅揭露了文本表层的主观性叙事是"不可靠叙事",还对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审美意象、话语意义和主题结构都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包公错断颜查散"是具有深厚传统和特殊类型意义的一类故事。"包公错断颜查散"宝卷有多种。文章以《包爷三下阴曹》(简称永昌卷)、《包公宝卷》(简称凉州卷)、《包爷错断颜查散》(简称张掖卷)三种为蓝本,探讨故事传播过程中有规则变异与无规则变异特征中的省略与强化以及故事中一些"不合理"的人物和细节设置及其模式化趋势的形成,借以说明口头传播的文学故事和谣言传播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