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华裔作家为抵御身处海外所遭受的欺辱、寻找身份的认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寄托,根据需要,对关公形象进行了选择性接受与改造。这是关公形象在美国变异的开端。美国人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并对华人及华人文化存在偏见,再加上华裔作家对关公形象有意无意的误读,造成了美国人对关公形象的歪曲,最终在影片《我是布鲁斯》中臆造出一个妖魔化的关公形象。这是关公形象在美国的再度变异。  相似文献   

2.
美国硅谷是世界著名的高科技中心,早期的发展靠集成电路。时至今日,这里的印度人和华人已拥有较大的社群。有人戏称,没有印度人和华人就没有今天的硅谷。通过对硅谷印度人和华人的对比分析,发现他们二者在价值观、思维方式、处世方式、创业模式和动力、社会认知与形象、整体实力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客观地分析美国硅谷印度人和华人之间的优劣势,可以为我国吸引海外人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向忆秋 《天府新论》2009,(5):138-141
容闳和李恩富的"自传"是十九世纪留美华人文学中最具文学价值的代表作.他们"自传"中的美国形象是:美国在李恩富笔下就是一种"异"、一个"他者"形象;容闳"自传"中的美国则呈示出慈善博爱和种族歧视的双面性.形成他们笔下美国形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客观来看,是美国的移民话语对华人的歧视;主观而言,创作者本人的文化心态和身世经历也会影响到他们的美国想象.  相似文献   

4.
陈倩 《社会科学》2022,(6):73-82
华人作家蒋希曾活跃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文坛,他的作品风格与同时代美国的中国题材作家迥然有别。一方面,在经济危机引发的工人大罢工以及先锋艺术的推波助澜下,蒋希曾成为美国左翼文艺圈备受瞩目的人物;另一方面,蒋希曾的中国叙事最终并未成为主流,赛珍珠等人笔下的中国却固化为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形象。随着无产阶级运动退潮,同时受限于少数族裔身份和当时美国的接受语境,蒋希曾不得不弃笔,成为好莱坞职业演员,耐人寻味地化身为大众传媒中被漫画化的“中国佬”形象。蒋希曾在美国的文学活动可视为中国早期左翼文学在海外的延展。这位“不该被遗忘的作家”典型地反映出华人左翼文学在美国的境遇,对于认识中国文学的异域接受及海外华人文学的丰富性或有启示。  相似文献   

5.
华裔美国男性作家笔下的华裔男儿们,对现实中被“阉割”或被“白化”的血缘父亲深感失望和厌恶,他们力图颠覆美国白人主流社会强加于华裔男子的刻板印象,在为主流湮灭的华裔历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寻觅理想中的“精神父亲”——高大而阳刚的华裔英雄;在中美文化夹缝中建构华裔父系的英雄主义传统和华裔男性形象,重建华裔美国人的光辉历史。唯有重建一个能够代表中华文化传统和华人男子真正特质的华人英雄形象,才能完全取代美国种族主义者别有用心的荒谬而虚假的华人刻板印象,让华人乃至美国人重新认识华人及其文化,以此增强华裔族群的凝聚力,有效抵御美国的文化霸权及种族主义。而“儿子”们理想的父亲应该刚柔并济,具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雅与正义,也具有英勇与阳刚之气,在中西文化的土壤中,在精神上引领着“儿子”们不断前进和成长。  相似文献   

6.
《华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真实,丰满的华人男性形象,颠覆了美国主流文化对华人男性的想象性构造。汤亭亭讲述家族男性奋斗经历的同时也在重建华人男性气质,本文选择“诗性”和“智慧”这两个特征来再现该书男性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美华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和严歌苓的<扶桑>,都以丰富的历史想象来重塑过去,融合了传记与小说的双重特点;她们的作品都塑造了在种族和性别歧视中勇敢生存的华人女性形象母亲和扶桑;作者有意识地将此女性形象作为现实生活的榜样和参照,反思当下华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华人女作家对过去的书写不仅重新建构了自身形象,而且重塑了并揭示了被美国主流话语掩盖和压制的华人历史.  相似文献   

8.
华南地区自1904年始即有反美情绪酝酿,并最终掀起抵制美货运动的反美风潮。美国在一起华人买办命案中处置失当,重创其在华形象,而广州美领事错估形势,则令美国在华南之交涉陷于被动,以致美国方面企图利用连州教案对华施压及进行武力恫吓,以此平息反美风潮。然而换来的是美国于庚子后在华南苦心经营多年的良好形象与商贸利益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9.
1915年,民国政府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除商业利益驱动外,民国政府主要希望通过万国博览会塑造进步、现代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国国际地位.自此,国内各界一直津津乐道在该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备受推崇、斩获各类大奖等.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举办之际,美国社会正处于排华高潮时期,对中国和华人的印象负面居多.事实上,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美国社会解读的中国形象,既有进步的一面,亦有落后的一面,这与美国的商业利益、丑化华人的思维定式以及价值标准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形势、国内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近几十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发生了很大变化,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华侨华人主要流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集中在北美、西欧、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同时,切见以上华侨华人参加居住国国籍,成为外籍华人,成为住在国的一支表现好的少数民族。从leqg年至1995年,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的新移民200万人以上。70年代旅居美国华侨华人只有80万人,目前估计有246万人,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亚裔少数民族。法国70年代华侨华人只有edto人,现在有16万人,加拿大刀年代有华人…  相似文献   

11.
杜威的伦理学是他的哲学的最有创见、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他对道德自我、道德情境和道德判断的分析不仅体现了他的“彻底经验主义”的基本主张,而且在道德哲学领域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主要考察杜威如何看待道德自我与行为选择,道德自我与道德情境,道德判断与道德知识的关系,看看他如何将道德作为一种生活经验,揭示他对道德哲学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人生价值是康德道德哲学所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其内涵丰富,意蕴深刻。康德以实践原理为基础,提出了“理性道德法则至上”的人生价值取向;设立了“意志自律”的人生价值判据;确立了“人互为目的和工具”的人生价值定位,并在人的目的性与工具性的关系中又注入了辩证法精神,进一步升华为“人的目的性与人的工具性完满统一”的人生价值“目的国”。今人以当代视野,重新审视康德关于做人的哲理,对于探索和构建中国人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理论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仍具有深刻认识价值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著名杂志《经济学与哲学》的主要创办人丹尼尔·豪斯曼,是国际顶尖级的经济哲学家,也是经济哲学中新穆勒学派的领军人物。他在经济哲学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和哲学之间的界限以及经济学、道德哲学和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他为经济哲学研究开拓的新境界,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哲学研究也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哲学的建构必须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要为目标,不能脱离现实,也不能失去传统文化之根。中国必须创造出与其大国身份相称的独立的现代的理念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征是非宗教性的文化,宗教不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儒家的伦理哲学才是文化的主流与核心。宗教在中国相对不发展,具有多元性和原始性,并有造神机制。儒家的伦理哲学同时承担了宗教的功能,具有满足信仰和感情的功能,同时,也具有政治功能。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主义形式下的宗教、政治、伦理三者合一的形式。中国新哲学的建构必须适应这种传统,承担起儒家哲学的功能。儒家文化不是历史,而是活着的现实,始终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吴宓新人文主义的"道德"的文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宓文学观中最核心的思想是"道德".他深受儒家文化和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新人文主义的"道德"的文学观,这一文学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思想理论基础和哲学背景.这一文学观贯穿在他的文化思想和文学批评论著中,涉及了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文学与道德的关系、人生与道德的关系、文学的道德功用等方面.吴宓文学观有很强的前瞻性和世界性的普遍意义,因此,在当代中国文学转型期,研究吴宓文学观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重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近代哲学发展中,人性论问题依然是重要的哲学命题之一.由于中国近代思想变革的原由,人性观念也获得了新的时代意义.康有为在对儒家人性论进行了批判吸收的基础上,从人性本于自然、何为人性、人性平等与学的关系、人性与历史发展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超越了传统的人性论思想.其人性论不能片面的界定为自然人性论,而是自然人性论和道德人性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罗尔斯继承和发展了近代社会契约论和康德道德哲学的思想传统 ,通过逻辑建构的方法 ,把近代的社会契约论上升到了更抽象的水平。在罗尔斯的政治哲学体系中 ,人被假定为自由平等的个体 ,人们在原初状态下签订的契约是绝对符合公平原则的 ,他也假设了一个在正义原则指导下的社会是组织良好的社会 ,相形之下 ,现实的社会制度则是不尽如人意的。社会的正义只能体现为程序的正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突破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基础上,进入了重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阶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的建构与反思,是从整体上把握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创新和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成果进行了比较集中的梳理,由此反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系正在理论和实践中酝酿。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把调和持中的人生态度作为中国文化的根本,对传统的"家"和政治持批评态度,主张在保留中国式人生态度的基础上,全面引进西方式制度。此后,梁漱溟转而从"家"的特点出发阐发"理性",并将之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和中国文化的核心内涵。"理性"起源于"家"伦理而通于"天下",与外"无对",和西方以有边界的"团体"为源头的政治观念形成鲜明对照。"理性"在"家—团体—天下"诸种组织框架的比较中得到确认和刻画,具有了普遍的制度含义,焕发出对西方政治的批评能力,并成为梁漱溟建立中国式制度的基础。解决"中国问题"是梁漱溟提出"理性"的重要推动力。梁漱溟突出中国思想的制度含义的思路在当代获得了呼应和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王腾 《重庆社会科学》2009,(11):117-120
西方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主要是探讨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试图为伦理学理论提供价值和概念前提。道德形而上学研究方法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理论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奠定了精神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