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研究"范式"与"文化范式"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文化范式"对教育研究的价值,对其在教育研究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政治社会学:范式转型还是理论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政治社会学"与"新政治社会学"在关注权力存在的形式和权力运作的方式时,理论视野存在着差异。前者的权力概念集中在民族—国家层次上,将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作为核心问题;后者则更注重充斥于整个社会生活中的权力现象,在高于民族—国家的宏观领域里或者在低于民族—国家的微观层次上来考虑权力问题;然而,"新政治社会学"并没有形成一种完整的理论范式来替代经典政治社会学,相反,其理论观点不过是对"经典政治社会学"的补充。经典政治社会学和新政治社会学的理论对于认识中国社会的权力现象都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青年研究的学科化,首要解决的硬核是研究范式的形成。作为一门综合学科,青年研究自身的特质问题给学科范式的形成造成了困难:1.多学科的理论分析尚未能形成论题共域;2.不同的方法论研究进路都未能提供学科说明的整体图景;3.学术共同体在青年研究的核心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青年的生发机理是青年研究范式的轴心和根本,基于青年的生发机理,我们应沿着两条基本思路:一是"青年是什么?",二是"青年学是什么?",并通过增强学科意识,确立分支学科,重申历史意识,构建多元对话共域,注重经验研究向理论研究的提升,比较研究与强化原创性理论等路径进行青年研究的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4.
体育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经发展多年,体育社会学研究也是异彩纷呈、硕果累累。但是在讲求回归"母学科"的今天,体育社会学和社会学一起醉心于"功能主义",对于其他研究视角和范式的忽视却成为一个不显而彰的问题。本文将主要讨论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功能主义倾向的表现,并提出应存的期待。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构建了大学生劳动教育客体的学习空间,促进了大学生劳动教育介体的系统整合,带动大学生劳动教育环体的深刻改变.传统的"接受型"劳动教育范式难以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变化,因此,推动大学生劳动教育范式转换显得十分必要.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劳动教育施教主体,拓宽了大学生劳动教育接受途径,改进了大学生劳动教育接受内容,这为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范式转换提供了可能性.基于此,我们要促成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心理接受,优化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接受过程,提升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接受效果,从而实现传统劳动教育范式向接受型劳动教育范式的转换,推进人工智能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论及理论的学术史时,周雪光(2003:67)说道:一个理论流派在积累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以后长时期没有新的突破,它就面临着危机和衰落。一个好的理论也可能衰落,而且一个理论之所以衰退可能恰恰因为它过去的成功。在市场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由社会网络分析范  相似文献   

7.
默顿是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超越帕森斯的宏大理论范式,开创了该理论流派的"中层"传统,成为二战以来世界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默顿开创的中层理论范式充分体现了他的理论创新能力,其中层理论在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此理论,本文将做大概论述。  相似文献   

8.
文化范式的整体性和转换性作为文化范式的基本特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者概念的分析和界定来剖析其与教育研究的联系,并总结它们对教育研究的不容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明月  张宏 《现代妇女》2013,(12):I0007-I0007
本文归纳整理了近年来西方翻译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考察了它们的发展背景,理清了它们的理论脉络,认为文化学派已取代语言学派成为当今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主流;西方翻译理论从二十世纪以来,出现了四个范式(即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解构主义范式和综合研究范式等)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
李承志 《现代交际》2024,(2):86-94+123-124
“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不同且后者为前者奠基,这一实情已被包括跨文化传播学在内的传播学界长期遗忘,重思“方法论”是疏通传播学“源头活水”的必要手段。从“方法论”的层级观之,意欲实现跨文化传播学的本土化应在研究范式上完成由宏观至具体的三重转向。首先,范式理论本身应从“范式转移”转为“范式平移”或“范式共存”。其次,在“范式平移”内部应从“实证范式”的一家独大转为“实证范式”与“人文范式”共存。最后,本土化的跨文化传播学所需要的“人文范式”不仅来自西方传统,也应来自中国传统。跨文化传播学在范式上的转向不是要制造范式或文化的对立,而是为了更好地综合科学与人文精神,融贯东方与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1.
以社会学本土化的必要性为出发点,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因素在社会学的概念、价值追求以及自身本土化过程三个方面的影响,探索传统文化在社会学本土化中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古典知识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把已有的知识社会学划分为古典知识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三种范式或三个阶段 (郭强 ,1 999a)。每一个阶段或者每一种范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演进过程。本文重点讨论古典知识社会学理论范式形成的几个问题。一、古典知识社会学理论范式形成的思想依赖我把从知识社会学的创立到默顿知识社会学转向这一个时期称之为古典知识社会学理论范式的确立时期。(一 )古典知识社会学思想的哲学影响古典知识社会学的哲学思想来源主要是哲学认识论或者是哲学中的知识学 (知识论 ) ,“在西方古典哲学里 ,知识论的发展不但历史悠久 ,而且…  相似文献   

13.
包蕾萍 《社会学》2005,(2):17-24
美国社会学家ELDER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重要著作《生命历程动力学》,开创了把大规模社会变迁与个体生命周期联系起来进行社会学研究的路径。1999年,李强等人第一次在《社会学研究》上发表对有关理论和方法的介绍以后,国内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领域都相继涌现出了不少关于生命历程的研究和著作,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但我们也注意到,其中部分研究存在对生命历程理论的误读,将生命历程与生活史以及生命周期研究混为一谈。本文将着重从时问维度的角度对生命历程理论的实质与内容进行澄清,并进一步讨论可能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4.
潘光旦是中国社会学史上一位较难书写的学者。结合中西方的优生学史和社会学史文献,本文指出“生物学派”曾一度流行于西方社会学界,潘光旦的学术思想与此派存在直接的源流关系。从孔德提出的科学层级来看,生物学是位于社会学下位的科学,社会学因而受制于生物学的规律。潘光旦在此意义上丰富了人类行为的解释层次,开创了从生物学视角分析文化现象的研究范式。但主流社会学在20世纪曾长期疏远生物学,当代一些社会学者致力于融合生物学建立综合性的理论范式,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推动。鉴于与研究人类有关的当代生物学有助于补充和完善各类社会理论,本文主张中国社会学应沿着潘光旦开辟的学术道路,建立和发展“生物社会学”。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界对校园暴力的研究主要沿用了传统的"问题—对策"范式,从研究侧重点不同可以区分为现状描述型、问题探析型和对策建构型三种研究类型。但是,由于传统的"问题—对策"范式无法从主体体验去解读校园暴力,使得相关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从身体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不仅可以发现被传统研究范式遮蔽的议题,还可以从身体与结构互构的途径来理解校园暴力现象,为当前校园暴力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的发展,学术研究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关性日益凸显。本文就赖特·米尔斯的《社会学想象力》,浅析社会科学之学术思想危机,并指出作为研究社会文化的社会学,在对现代人——文化的研究过程当中,要落实到"个人"之上,凸显人文关怀之所能。  相似文献   

17.
范式与特点:全球知识城市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知识经济发展起来的知识城市,是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作为西方后城市化时代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新认识,知识城市很大程度上是全球城市、文化城市、技术城市及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金融中心的高度统一。要使知识城市上升为一种理念和模式来指导今天的城市建设,就必须在全面了解知识城市的构成要素和模式的基础上,归纳出具有一般特性的指导原则和共同特征。本文分析了知识城市理念演绎城市空间结构的新变化,归纳出衡量知识城市的标准,总结了全球知名知识城市的典型范式及其特点,可供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借鉴这一全新的理念,拓宽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萌  张茜  赵维姗 《城市》2021,(6):46-52
科学、精准、规范、鲜明的确立城市定位,对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空间安排等都是首要问题,也是城市各类规划编制的核心内容.笔者以云南省曲靖市为例,探讨了新时期城市定位的表达范式和多维分析方法.在梳理城市定位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领域—值域"的城市定位表达范式,进而以曲靖市为例,具体阐述了新时期城...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研究的发展进程中,研究范式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革,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视野中,实证主义、建构主义和批判主义分别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教育实践进行了分析。本文从教育范式类型出发,对教育范式的转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逐渐由传统的管理模式演变为范式管理。究其原因,造成现阶段转换的根本原因就在与不同项目管理范式的内容、成效的不同以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现代项目管理的相关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项目管理范式转换的相关原因,对项目管理项目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