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诗人所选物象与离别的关系来看,中古送别诗的离别意象主要有三种类型:空间隔离型、送别地名型、飞翔运动型。空间隔离型意象主要以两地遥不可及的物象或地名来表达诗人主观情意,经常运用的意象有歧路及两两相对的背反组合意象等;送别地点是送别诗一个重要的写作要素,像浦、亭、灞陵等泛指性地名在中古送别诗中已成为成熟的离别意象;飞翔运动式意象指飞鸟与那些能够自由运动的意象,如鸿鹄、别鹤、双飞翼、幻梦、浮萍等所表达的离别意味比较浓郁。  相似文献   

2.
西方模仿中国古诗而创的意象诗派和他们在二十世纪自创的具象诗都把画而感摆在首位,而忽视了形象背后的韵味:而中国传统古诗和模仿西方具象诗所作的现代诗把画面“言外之意”摆在首位。  相似文献   

3.
自晚唐论者提及杜甫陇蜀诗至今,人们逐渐加深了对其蕴涵的种种认识,形成了广义和狭义的陇蜀诗观念,其中的边地意象也概莫能外。杜甫陇蜀诗的边地意象,作为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不同的意象群构成:意象群之一,西北边地风光与多元文化气息;意象群之二,边地殊异习俗与华夷共处情状;意象群之三,边地别致物产与艰难苦恨境况。杜甫陇蜀诗的边地意象,并不是意象群的简单排列,而是存在着“异面”与“多元”化的情况,诸如陇蜀诗的“道难”意象“、吾道”意象、归隐不遂、虚实搭配、史地印证、携家征行“、同谷”意象等,存在着“异面”与“多元”化的纠结,弥漫着漂泊之悲和时世之忧,艺术地再现了特定时期西北边地的民族关系,也成为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交融的诗史见证。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在送别诗中常将诗歌修辞和诗歌意象完美整合,从而产生出意想不到的全新的审美意境。其中把水意象和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表达离情别绪的最多。而春风、春色、落花、落叶、青山等,也都因与诗人的离别意绪在瞬间相吻合而被诗人捕捉为意象,辅以巧妙的修辞手法,创造出千古言情绝唱。  相似文献   

5.
送别诗源于《诗经》,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获得第一次大的发展,到唐代时又一次迎来全面繁荣。在这一过程中,“酒”也逐渐发展成为送别诗的主要意象。本文试以“酒”作为切入点,以盛唐送别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与前代送别诗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酒意象在盛唐送别诗中实现了三大突破(数量上的突破、内容上的突破、意境上的开拓),成为送别诗的核心意象,对后世送别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这些突破,既与酒文化的发展和风俗的变迁密切相关,又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社会意象即事象,其营造方法包括事物意象的营造、人物意象的营造、场面和情节意象的营造。  相似文献   

7.
8.
王船山从建构吟咏诗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诗教意象观。一方面,修正了自齐梁以来以诗歌声律说对诗歌音乐性阐释的不足之处,强调了诗歌音乐性不仅表现在诗歌语言的声韵,更表现在吟咏过程中书象向言象、言象向乐象的转变;另一方面,凸显了审美主体在诗歌接受中身体介入的重要性,分析了其“即情体之”“心物交合”的身体审美特征。由此,王船山立足于吟咏立象与身体审美视域的意象观,聚焦于诗歌意象的近身性、丰富性和瞬间生成性,有效地摆脱了诗歌“言不尽意”和“言之不足”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冰心小诗的主题是多样化的,情感是丰富的,艺术风格也是独特的,而且富有启迪质。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单一意象的取用。分析了单一意象对各个特点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诗的语言和意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的语言与诗所表达的情思与经验是融合一体,不容分割的。诗语言与散文语言的不同在于诗是意象的呈现。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否可以翻译,历来聚讼纷纭.实际上诗歌是可以翻译的.中外文学理论和翻译理论及实践都证明,意象处理是诗歌翻译的灵魂.因此,发现和移植诗种,即确定和翻译主要意象是诗歌翻译的关键,是保持原诗风格和艺术感染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运用原型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诗经》国风诗的水意象做了进一步的探究,文章从水与性禁忌、水与女性、水与性解禁等几个层面进行阐述,以发掘其深层次意蕴,为后世文学意象找寻源头。  相似文献   

13.
<诗·郑风>的艺术成就与其意象经营艺术分不开,<诗·郑风>意象生成既是先秦"天人合一"哲学思想观念下的自然产物,也是郑地图腾和原始宗教的产物.它们或由意生象,或由象生意,具体而言,<诗·郑风>的作者或借助文化传统构建意象,或利用汉语谐音、多义而生成意象.<诗·郑风>意象艺术给后世对<诗·郑风>诗歌主旨解读及其文学创作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维辋川诗意象的营造是他追求纯真高洁的审美理想,融合在自然美之中的结晶。诗人能辩证地处理意象的虚实、动静、主次、繁简的关系,精致地描绘山林幽美清空的空灵之境,使言外之旨、象外之趣包含在精炼的意象之中,王维乐隐林泉沉醉自然山水之情因他刻画的意象而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5.
阮籍的《咏怀诗》 ,由于历代论者多从汉学实证的角度以“归趣难求”、“难以情测”之论论之 ,从而给人以晦涩难通之感 ,使其艺术的光泽倍黯。本文则试图从其审美意象多重性的角度 ,分别从朦胧性、哲理性、情感性几个层面对其审美艺术进行探讨 ,力图归还其审美艺术的本真面目。  相似文献   

16.
唐代送别诗中的意象组合极具特色,诗人巧妙利用送别时的地点、行人所往之地以及沿途的文化特色形成的空间地点意象组合,造成了峰断云连、辞断意属的审美意境;借用明显的时令节侯、景物气象等特点组合的意象,则增添了送别诗意象的斑斓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送别诗中的燕、鹄、鹤、鸿、雁等飞禽特称意象,以其灵动的生命情态和吉祥高贵的象征给读者以具体明晰的图景。鸟意象作为总称意象在送别诗中以其概括性、含糊性给读者带来更大空间的想象联想自由。两者共同构成了送别诗的一道独特风景,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8.
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也是词坛领域的"花间鼻祖"。在意象运用上,温庭筠的诗与词都注重对华美物象的客观描绘,但诗中意象流丽动荡,典故众多,带有虚化的幻想,而词中意象浓艳静谧,以写实为主。由于崇尚客观的审美理想,温庭筠的诗与词意象运用上有相似之处,但他对诗和词已经有了自觉的分体意识,这引发了他对这两种文体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论诗歌意象的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纷繁的物象和事象中,捕捉创造准确的"象"来完美地表现心中的"意",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由于意象的表现形态是并不提供任何抽象判断的鲜活的"象",因而,越是准确的意象,往往也就更具有审美的丰富性。创造意象的目的是为了表意,如果离开了这个目的,为意象而意象,那就违背了意象创造的初衷。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清代西域诗的天山意象,提出新解:天山为中华名山,清人对天山的赞美,更是对天山与中原山脉相连,西域与中原密不可分的高度认同;天山无论在自然与人文方面,都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