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钻木取火”的记载颇多,人们辗转引述,向无异议。1980年第三期《社会科学战线》上发表了阎崇年同志《钻木取火辨》一文,断定“钻木”并不能“取火”;并认为,在此以前的所有书刊上关于“钻木取火”的提法,都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只不过是“人云亦云”,没有什么科学根据。阎崇年同志说,他曾做过多次实验,如用双手搓转木棒、用绳索拉木棍转、用电钻快速钻木、两本互相摩擦等等不同的钻木方法,结果是“都没有钻取出火来”。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以实践为基础,同时实践以认识为指导,实践在先,可解释前者;认识在先,可解释后者。初看起来,像是一个二律背反,同时成立,又同时不成立。这就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命题蒙上了一层阴影——实践何以比认识具有先在性?既然先有实践而后有认识,那么在实践中得出认识之后何必又多此一举,重复检验呢?我认为在没有搞清这一问题之前,实践只能检验实践,而认识也只能指导认识。那么是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命题是一个假命题呢?不是的,实践能检验真理在于实践与认识之间的内在相关性——同构…  相似文献   

3.
二千多年以来,我国流嬗着“钻木取火”说:家喻户晓,有口皆碑;古今史书,袭录不疑。近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王宇信等同志编写的《中国古代史常识》,说“燧人氏”是由“钻木取火”而得名的。文旁画一赤条猿人,用双手挫转木棒,钻一  相似文献   

4.
“售货员小姐,这套装是我给太太买的,就不麻烦你。这件罩衫是帮太太买的,得请你开张发票。”我一面挑选着,一面向售货员交待。 “怎么?给太太买和帮太太买,不是一码事么?”售货员不解地望着我笑着反问。 “不不!”我连连摇头认真地解释:“给是给,帮是帮嘛!给是我付钱,帮是她付钱,我和太太是AA制呢!”  相似文献   

5.
火与文明     
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据说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窃火给人间,宙斯下令把他用铁链拴在高加索山崖上,让老鹰啄食肝脏。中国的火神没有这么悲壮,反倒一路幸运,香火不绝,受到祭拜。中国人焚香祭祷始于汉,历史久远。中国的火神叫“祝融”,传说祝融死后成为火神,即火官。中国神界,历来官多,行政超编,非裁减冗员不可。中国古代崇奉三皇:盘古氏、神农氏、燧人氏。燧,一种矿石,可以敲击取火,故又称火石。传说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使民熟食。“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众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对…  相似文献   

6.
会被偷走     
《快乐青春》2010,(6):74-74
自然课上,老师问:“铁放在外面,常和空气接触,就会生锈。那么,要是金子放在外面,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7.
一定的学科,如果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信口雌黄,不是重复别的学科的现成结论、人云亦云的话,就总是与特定的学科对象联系在一起。而且,特定的研究对象直接决定着这类学科的性质和方法。那么,人文科学的对象是什么?有没有一个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社会科学的“社会”相区别的属于人文科学的对象或领域呢?本文对此是肯定的,并对此相关问题作些分析与探讨。一、不能把人文科学的对象仅仅归结为个体的人美籍台湾学者林统生曾在一篇讲演中力图把“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区别开来。他说:“什么是‘社会科学’呢?社会科学也与人有…  相似文献   

8.
“春城处处飞花”的逻辑(香港)黄展骥师:逻辑课开始。“现在下雨”,它跟“现在并非不是下雨”的真、假值是否相等(以下简称’等值”)?大半班答:当然相等。一位望着窗外,说:现在哪里是下雨!许多同学转头看他。老师摇摇头,说:我们大家都深懂“并非”、“不是’...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多次论述了物质运动过程中的“顺向”和“逆向”的辩证法,这是我们应当注意学习和掌握的一个重要思想。 在《热》这篇论文中,恩格斯对人类认识摩擦取火这一现象的过程,进行了历史的分析。摩擦取火是人类远古时期就认识和掌握的一种自然规律。这一现象本来就是物质运动形式的一种转化过程,即从机械运动形式转化为热运动形式的过程。在古代,人类最初只是认识和掌握摩擦取火这一现象,而并不认识这一现象的本质。到了近代,随着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深入了,特别是对物质运动形式的转化规律(即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才使人们懂得了摩擦取火是物质运动形式转化的道理。但是,人类毕竟是很早就认识和掌握了摩擦取火这一现象,恩格斯对此评价是很高的。他认为,“人们只是在学会了摩擦取火以后,才第一次迫使某种无生命的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这样问过德行都大大超出我的前辈“高人”;人生于世是否一定要在“名利场”上争个高低胜负呢?答曰:然也!我便大惑:书中读到,不少“高人隐士”,皆待“超世”、“遁世”观,视“名利”为粪土者,这难道有伪不成?又答曰:然!大凡出世之人乃情场、名场、利场失意不得已而为之者也!我不由地朝他瞥了一眼,竟生出一种不敬的怀疑——自然是怀疑他的德行之高了。然而,当我读完了王小鹰所著的长篇小说《丹青引》,便幡然醒悟,还是前辈说得对:人生降世,谁不乘波上世事之舟随波逐流呢?谁又能真正躲避“世俗”这两个字的侵袭呢?迄…  相似文献   

11.
“崇洋”与“极化思考”(香港)黄展骥我国向来不像西方那么重视思维方法,尤喜爱堕入“极化思考谬误”!我们对许多事物的反应、判断和取舍,不是全盘接受,便是全盘排斥;不是狂妄自大,便是沮丧自卑;不是骑在别人头上,便是奴颜婢膝;不是仇洋排外,便是崇洋媚外。要...  相似文献   

12.
《中文信息》2007,(2):4-7
提起温泉,人们必然会想起日本这样一个温泉群的岛国,念及伊豆,其实不必羡慕,不用踏出国门依然能够享受到冬日里本土温泉的柔情惬意!也许您知道温泉是来“泡”的,那么您又知不知道温泉也可以拿来“玩”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不少博士生导师竟然纷纷去考博士,攻读博士学位。此种异象也真让人叹为观止!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博士生导师们竞相考博呢? 有人说,那是为了脸面好看。然而,难道博导的头衔不比博士的帽子更珍贵、更好看吗?自己都成了博士生导师了,又何必“为了脸面好看”再去为一顶博士帽而奋斗呢?看来,“为了脸面好看”是不能成为博导考博的理由的。 也有人说,那是为了“充电”。博导不应当是铁交椅,如果博导们不注意“充电”,总有一天会被从博导的位子上拉下来。然而,“充电”就一定要考博士吗?就不能自我“充电”吗?就不能自学成…  相似文献   

14.
孔子所说的“天”是什么?我们敬爱的郭沫若先生已作了科学的扼要的解释。他1935年的《先秦天道观之进展》指出:“孔子所说的‘天’其实只是自然”。这引起人们重视与吸取,使人们认识孔子比国外任何科学家和任何名人都先知“天”是“自然”,更懂得“中国文化有辉煌的历史”,提高中国的国际性声誉,增强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孔子在《论语·阳货》中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可以译为:“天怎么解释呢?四季运行,百物生长。天怎么解释呢?”“天何言哉”的“言”与《论语·子罕》的“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相似文献   

15.
《诗经·(?)风·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汉儒以来的解释都说“七月流火”就是大火星到七月便偏西降下。但是,把大火星和其他有关星辰的出没中天的对应关系作比较,并同近年出土文物提供的资料进行对照,就可知道这个传统的解释不符合实际情况。弄清了这一点,也有助于澄清“授衣”的解释。一、根据星象实际观测的推算,西周时期在七月由正南偏西而下的火星不是大火,而是鹑火。“火”在甲骨文、金文中是象火焰上腾的形状。据《说文》载:“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行炎”源出于五行学说,而“火”也成了哲学概念。许慎把地上和天空联系起来,另把“炎”看成一体,等于把地上的火和天上某种明亮的星体看成是同类。有关火星的记述,先秦文献层见迭出,除了是指大火以外,还指鹑火。而大火出没和南中的时空点,文献的说法却是不一致的。清朝陈奂说:“考《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据《夏小正》载:“五月初昏,大火中。与  相似文献   

16.
婆婆要出嫁     
婆婆恋爱了 晚上.刚躺下,听见老公吞吞吐吐地说:“妈今天跟我说。谈了个对象,有一段时间了……”已经有些困倦的我,听了他的话,立刻精神起来,“真的?”他瞪了我一眼,“你那么兴奋干吗?”我赶紧掩饰,“不是,我是替妈高兴。”  相似文献   

17.
洪强 《快乐青春》2014,(11):73-73
马蜂对蜜蜂说:“蜜蜂兄弟,我们俩同样是蜂,为何人们对你们的态度那样友善,对我们咋那么反感呢?”  相似文献   

18.
《家庭科技》2010,(7):41-42
都说“便宜没好货”,但贵的就一定没问题吗?不尽然。比如化妆品,不管是什么档次的,只要存在于这个行业中,就有些必须遵循的规则。那么揭开那些云山雾罩的广告包装之后.这些化妆品到底还有些什么“不能说的秘密”呢?  相似文献   

19.
求解“科斯定理”之谜张克难(复旦大学经济系博士研究生)国内外学者对“科斯定理”的解释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科斯本人却长期未置一词。那么,“科斯定理”的真正含义到底是什么呢?本文拟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外部性——科斯研究的出发点作为产权学派的奠基...  相似文献   

20.
辩证派、形式派“平分秋色”?──兼答复马佩教授(香港)黄展骥1.“同一律”的两种解释婴儿诞生,被命名为“陈”。前此他在母亲腹中是否“陈”呢?词义乃约定俗成,我们都习惯认他为“陈”。当精子与卵子未结合时,我们都认“陈”并未存在。那么“陈”在什么时候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