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审视当下我国农民"生产性"隐形负担加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加、价格波动频繁、流通成本攀高等现象,以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视角深入分析其原因,提出减轻农民"生产性"隐形负担的对策,促进农民劳动收益不断增加,是保障农村民生改善和推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2.
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农村基础产业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带来持续向好的政策激励和产业支撑,增强农民增收的本地化动力。通过理论推导并基于2004-2013年全国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指标权重并综合计算全国城乡一体化水平,实证分析城乡一体化、农村物流和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城乡一体化、农村物流和农村金融显著影响农民收入,城乡一体化并通过农村物流和农村金融的中介效应发挥作用。三者协同共进,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3.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是主体.因此,要想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幸福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改变农民现状的迫切需要.通过对我国农民收入情况的研究,把提高外出农民工和留守农民素质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具体措施,同时利用国家经济转型的大好形势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阐述邓小平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若干思想,主要包括强调农民问题是我们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问题,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确立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代化战略目标;提出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思想;明确了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明确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思想;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明确提出提高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水平,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问题.这些思想对于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解决"三农"问题, 推动农村三化, 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应该通过发展县镇工业改变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通过农业产业化改变传统农业增长模式, 培育和巩固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农村和农民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 以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陆益龙在《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上撰文指出,党中央提出的旨在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新农村建设,需要有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作保障。在当代我国农村发展的历程中,有着政策调整优先,而制度创新滞后的特点。通过对不同地区农村发展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对这样几种制度改革的需求非常强烈:一是造成城乡身份不平等、增加农民发展成本和阻碍农业劳动力逐步转移的户籍制度;二是制约农民收入、福利和保障水平提高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三是导致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较低的城乡分割的公共财政制度;四是不合理的农业价格政策。  相似文献   

7.
增加农民收入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农业发展的变化 ,农村多余劳动力到哪里去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已成为解决农业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本文遵循城乡一体化思想 ,从短期和长远的观点出发 ,对此提出了应当综合采取的重点措施是 :提高大中小城市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 ;挖掘农业内部的就业潜力 ;发展乡镇企业以增加农民分享产后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 ;加速培育农民经济组织以提高农村的组织化程度 ;加大科技成果推广的速度和规模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增收的素质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增强基层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的城乡二元化特征比较突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阻碍了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平衡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应当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改革配套制度、促进劳动力转移、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投入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信息化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指出信息化促进农村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进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并根据理论分析选取四个变量:城乡收入比例、农村城镇化水平、农村工业化水平以及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来反映农村宏观经济环境,采用1995~2005年的数据,运用EViews5.0软件对信息化促进农民增收进行了实证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对农民收入具显著的正向作用,信息化水平每提高1%,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增加0.46%。其中,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农民收入的弹性最大,达到7.205。  相似文献   

10.
城乡差距过大、农民消费力弱是当前农村最显著的问题所在,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屏障,而农业现代化的提出是我国积极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政策。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兼顾样本数据的地区特点和时间效应,通过对处于经济上游的华东地区五省一市的农民收入结构进行面板数据分析,估算出不同地域农民各种收入对农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挖掘提高农民消费的主要渠道,并强调农民消费的提高对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看,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容,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从世界不同国家发展的实践看。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四种类型。从中国及贵州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实践看,工业化进程并没有带动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针对贵州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面临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镇生活成本远远高于农村、制度障碍加大了农民进入城镇的难度和成本三大问题,建议采取四大对策:1.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农民收入差距;2.政府公共服务重点和投资应进行战略转移。由城市转向农村;3.政府应加快完善重要的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支撑机制,推动我市农民增收市场化长效机制的建设;4.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基础力量,培养新型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城乡收入断裂现状,从传统农民思想观念、身体素质、劳动技能和就业技能四个制约收入增长的特质因素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对农村公共产品投资的倾斜力度,积极推广农业先进技术,加大培训力度等对策建议,从而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弥合收入断裂。  相似文献   

13.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的生活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改革开放的深化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乡收入比有所扩大。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影响消费结构的演变。城镇化率的提高导致消费结构升级,在一定范围内城乡差距也会引导消费结构的演变。城乡融合发展在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激发农村的消费潜能,扩大内需,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均衡增长,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扩展农民的发展空间,真正实现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我国农民收入缺口形成的深层原因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每阶段农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收入结构中潜在农民收入水平,与每阶段事实的农民收入水平之差,定义为农民收入增长缺口.90年代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缺口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有三第一,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对农业的轻视;第二,改革前城市偏向超重工业化战略,改革后城乡无差异统一的工业化战略,而没有采取"亲农化"农村工业化战略;第三,90年代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利益格局变迁,政府--市场--农民三者间,农民处于弱势.  相似文献   

15.
农民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角,激励其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最大动力就是增加收入。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民收入结构和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农民自身素质的局限性以及农业资源短缺和农村环境严重污染,制约了河南省农民增收。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促进河南省农民增收应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通过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和激活土地,拓展农民收入来源;强化科技意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推进农业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6.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热门而又沉重的话题,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农民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而农村人力 资源开发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农民素质,以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 经济。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应是发展农村教育、实施结构调整、引导农村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发展特 色品牌、引导人员的回流等。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非义务教育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述评的基础上,运用1985-2005年间农村劳动力高中及以上人数比例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据,对它们进行回归分析后表明:农村劳动力高中及以上人数比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26.43元。因此,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农业发展就必须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引导农业结构调整,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制;优化农村社会环境,努力创建学习型农村;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返乡创业。  相似文献   

18.
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互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在对城乡收入差距、适度城乡收入差距及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机理:一方面,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适度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要求,过高或过低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针对我国城乡发展现状,从振兴农村经济、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和政府对农村的教育、税收、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政策及投入两方面分析了促使我国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互动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近年来 ,福建农民收入增加缓慢 ,使城乡差距不断扩大。而农村劳务经济发展迅速 ,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且具有较大的潜力。从城乡统筹的角度 ,立足于省情 ,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 ,发展农村的劳务经济 ,是福建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收入.文章通过对农民现有各种增收渠道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通过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农民从事非农产业、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