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钵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棉苗素质。制钵质量包括备土、制钵、摆钵三个方面。(1)配备营养丰富的钵土。近年来,不少农户忽视了钵土的配备与培肥,到了制时,边取土边制钵,就地取材,制出来的钵是纯泥巴蛇钵,捏不散,甩不破。这样的营养钵,棉苗发育不良,造成线苗或死苗。营养钵土一定要有营养,应选河、塘泥土、无病的菜园  相似文献   

2.
水稻钵育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水稻钵育机械化栽培和其关键技术现状,探讨了我国未来水稻钵育机械化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水稻植质钵育技术及其配套设施的应用势必成为未来水稻钵育机械化、产业化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契丹春捺钵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神秘性、丰富性等特点,开发契丹春捺钵文化意义深远。吉林省至今没有一个专门展示契丹春捺钵文化的旅游景点,因此加强对契丹春捺钵文化的开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契丹春捺钵故地的界定、吉林省契丹春捺钵文化史实及主要物质遗存,以及科学合理打造有特色的契丹春捺钵旅游文化等方面的阐释,对于揭示吉林省契丹春捺钵文化的丰富内涵,开发契丹春捺钵文化旅游资源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培育壮苗,提高棉苗素质是棉花高产,稳产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上失误,影响了棉苗的素质,导致棉苗全而不壮。其原因有:(一)钵土营养不全。钵土没有冬凌炕晒,没有施肥培肥。基本是随取土随制钵,制出来的营养钵是“泥巴坨、捏不散、甩不破”。棉苗发育不良,造成线苗或死苗。对策:年  相似文献   

5.
《隋书·西突厥传》载:“西突厥者,木杆可汗之子大逻便也,与沙钵有隙,因分为二,渐以强盛,……大逻便为处罗候所执,其国立鞅素特勒之子,是为泥利可汗。”这段史料,把东西突厥混淆得一蹋糊涂。造成历史悬案,莫测之谜,使学术界至今存疑。个人才疏,短文妄议,还望专家指教。大逻便非西突厥之可汗,他与沙钵略的关系纯属东突厥内部事务,《隋书》本身也记载得相当清楚,其《突厥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木杆在位二十年,卒,复合其子大逻便而立其弟,是为佗钵可汗。……(伦钵)在位十年,病且卒,谓其子菴罗曰:‘吾闻亲莫  相似文献   

6.
契丹四时捺钵独具特色,尤其是契丹春捺钵。大量的古诗文中的春捺钵记载,反映了契丹人的游牧渔猎旧俗,独特的政治统治特色,以及尚武精神。本文主要从古代一些诗文中来探索契丹春捺钵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契丹春捺钵文化。  相似文献   

7.
在《爱他罗氏梵书》中有一篇韵散结合的故事《苏那式钵》,描写吠陀时期印度以活人献祭的习俗.王族子弟卢醢多不愿意充当献祭的牺牲,其父以巨额资产换取一位贫困婆罗门的次子苏那式钵作为替身.在火刑中苏那式钵向神虔诚祈祷并念诵颂神的诗篇.在不断的祈祷和颂神中,献祭得以圆满完成.而苏那式钵,虽经烈火焚烧,但却毫发未损.婆罗门教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苏那式钵》的文学特征是缘起明确,情节婉曲,高潮渐近,指归分明.《苏那式钵》的宗教学意义是个人渺小,生命脆弱;神具大能,祭祀万能.  相似文献   

8.
原文: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相似文献   

9.
玉钵     
星云 《社区》2013,(5):1-1
有一个金碧峰禅师证悟后,能放下世间诸缘的贪爱,唯独对身边的玉钵爱不释手。每每入定之前,一定要先把玉钵收藏妥当,然后才能安心入定。  相似文献   

10.
东北草原民族以游猎生活为特点,反映在服饰上也具有独特的特色。本文从东北草原民族契丹、女真、蒙古人及满族人的服饰在质料、形制、图案以及配饰方面的特点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其所体现出的契丹捺钵文化精神,以期对契丹捺钵文化研究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四时捺钵”是契丹辽朝的一种特殊制度。为保障契丹皇帝等人捺钵活动的正常进行,设置“随驾”禁卫安保、“随驾”物资供给以及“随驾”仪鸾典礼等诸类职官势在必行。此类职官《辽史·百官志》等文献缺载,仅见诸出土石刻文字资料。钩沉并利用石刻文字资料对部分捺钵“随驾”职官进行索引探微,既可弥补《辽史》记事之缺漏,亦能填补捺钵制度研究之空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植棉技术的普及和提高.采用营养育苗技术已基本普及。笔者发现棉区部分棉农图省事.不是根据前茬作物的收获期和棉苗移栽期而选制不同的钵体进行育苗.只是一律采用小钵体(4—5厘米)进行育苗。更有甚者似乎越小省工省事.殊不知钵体  相似文献   

13.
捺钵即意为辽帝的行营,目前,学界对辽契丹王朝的“捺钵”已有较多研究。捺钵作为辽契丹王朝一个重要曲行营文化,起源于季节性、游动性,的生活方式,后来这种生活方式被直接引入到契丹辽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当中.成为辽代治国安邦的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月亮泡一带是辽朝皇帝春捺钵的驻地,是辽的军事重镇、经济基地、民族关系的前沿。因此,春捺钵的行幸,不仅是游猎之乐,更是特殊方式的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15.
秦汉时期,在诸种刑罚中,用刑之残酷,量刑之重,莫过于“参夷”。把它置于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可知它的产生和变化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和君主专制制度有关,有其必然性和进步性,也有其野蛮性和落后性。本文试对秦汉参夷法的施刑范围及其起源沿革,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一秦汉的“参夷”之法,见于《汉书·刑法志》,颜师古注曰:“参夷,夷三族也。”虽然当时的文献中间或有“夷七族”、夷“九族”、“夷十族”之说,但只是仅见的特例,真伪难考。而参夷法则是秦汉的成法。史籍中“灭宗”、“族灭”以及表示夷族的“族”字,都是指夷三族。  相似文献   

16.
<正>《荀子·劝学篇》里有这么一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对其中“参”字的解释,向来是见仁见智,争论不一.有的人认为是“参验”之意;有的人认为“参”同“叁”,也就是“三”,有的地方干脆两种解释都采纳,如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诗文译注》就这样讲:参:检验.一说解作“叁”,读“san”,与“三”同,泛指多次,亦可通.那么,苟子用“参”的本意何在呢?作为语文教师,是否能把这两种解释都教给学生呢?大凡人们写文章,遣词造句,总要准确地表达某一确定的意思,绝不会模棱两可.因此,“参”在这儿,或者解作“参验”,或者解作“三”,二者只能取其一.笔者认为,此处只有“参验、检验”才是正确的解释,把“参”解作“三”就不符合当时“参”“叁”假借的一般规律和作者的初衷.  相似文献   

17.
关于清代盛京、吉林和宁古塔官参局设立的时间问题,学界相关论文认为:盛京官参局设立于乾隆九年前后,吉林官参局最晚建于乾隆二十八年。笔者根据新发现史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研究,得出盛京官参局设立于乾隆二年,吉林和宁古塔官参局设立于乾隆九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上釉的心情     
总共拥有30多个陶钵陶瓮的女人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富有。它们被放在客厅的架子上被放在卧室的榻榻米上被放在阳台的红砖地上。 它们的名称有的是道光有的是大甲有的是金练有的是石子,那全是买的时候别人说的,她不太去记它们的名目出生地和出生年代。不管是大肚小口形,或是直筒形,或敞开若碗钵形,只要一弄进屋里来都是她心爱的宠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参蛤定喘胶囊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参蛤组,每组6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为对照组,参蛤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参蛤定喘胶囊治疗。结果参蛤组临床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参蛤定喘胶囊能够显著缓解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朝时期,出现了二人或超过二人参录尚书事的制度。参录尚书事的人,彼此之间并无分工,而是对尚书事务共同负责。多人参录制,较之一人单录制,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凝聚更多的智慧,加强尚书事务的处理能力;二是能够形成尚书省长官之间的权力制衡,避免专权独断的局面。正是参录制度的两个制度优势,加上皇权有时式微的机缘因素,使得魏晋比十六国和南朝都更加盛行参录尚书事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