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联谬误(Fallacies of relevance)”是谬误研究的英语文献中广泛使用的谬误论术语之一。随着学术交流,该术语已在各种语言的谬误研究理论中得到确认。“关联谬误”是一组谬误的总称。它概括了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提出的有关“使用表示感情的语言”的谬误、罗吉尔·培根《大著作》论及的“真理的四大阻碍”、弗兰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中分析的“四种幻相”以及被洛克《人类理解论》引述的几种谬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关于谬误的理论主要载于《工具论》的《辩谬篇》和《前分析篇》中,另外在《修辞学》一书中也有阐述。在《辩谬篇》中,亚里士多德从分析反驳入手对谬误做了定义和界分。《前分析篇》中所体现的特点正是要以明确谬误研究中的逻辑因素。作为逻辑应用理论的现代谬误理论,它的产生和发展表明它不是来和现代形式逻辑竞争的,更不是用来反形式逻辑的,而是作为形式逻辑的一个补充,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谬误研究对传统逻辑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逻辑意义上的谬误(fallacy)是不正确的论证。在古汉语中意义相近的词有“誖”、“谬”、“乱”、“妄”、“狂举”等。严复译耶方斯《名学浅说》中称作“眢词”(“目无睛者曰眢,井无水者曰眢井,凡皆徒有形似而误人者。故辩而无实,名曰眢词”)。王国维所译《辩学》(1959,三联书店)称之为“虚妄”(“所谓虚妄者,谓吾人因不守辩学之规则而陷入谬误之推理者”)。谬误研究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一直是传统逻辑的主题之一。但遗憾的是,章士钊《逻辑指要》(1961,三联书店)之  相似文献   

4.
自亚里士多德《辩谬篇》的开拓性研究以来,西方谬误研究的历史已逾两千年,其间,谬误理论经历了开拓、扩展、集成、转向、补充、深化诸阶段。可是,这一悠长而丰富的历史迄今尚未得到批判性总结,以致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谬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试图完成这  相似文献   

5.
波兰著名逻辑学家卢卡西维兹在《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中,从现代逻辑观点对亚氏直言三段论作了创造性的研究,开辟了用现代逻辑的工具来研究逻辑史的新道路。近年来,《哲学研究》连续刊载了蔡曙山的《一个与卢卡西维兹不同的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形式系统》(1988年第4期)和张家龙的《从现代逻辑观点看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1988年第5期)。这说明我国学者在用现代逻辑的工具来研究逻辑史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是,亚氏理论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看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第  相似文献   

6.
在亚里士多德逻辑研究方面,近两年来我国学术界有两件事值得一议:一是苗力田先生主持编译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一卷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卷即是《工具论》,收入了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辨谬篇》。二是王路同志的专著《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出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3月)。  相似文献   

7.
论谬误分类     
谬误分类是谬误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正如其他科学中的分类一样,谬误分类可以使我们对谬误的认识系统化,有助于把握某种类型谬误的特性,对防止和消除谬误也不无裨益。亚里士多德以来,人们已提出十余种不同的谬误分类系统,然而,它们都或多或少遇到了一些困难,因此,研究工作仍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8.
对肃剧(悲剧)所下的定义,是亚里士多德《论诗术》中最具争议、难释读的段落。其实,识读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最大障碍是现代西方学术自己设置的,现代西方学者把《论诗术》视为现代意义上的文艺理论,以为亚里士多德谈的是如今意义上的戏剧理论问题。论题从字义疏证入手识读肃剧定义,通过对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修辞术》尤其是柏拉图的《王制》,展示亚里士多德肃剧定义的政治哲学意涵:肃剧情感净化含义指向的是治邦者(政治家)的性情陶冶。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先哲亚里士多德在他的重要著作《物理学》一书中,阐述了他对于物理世界的沉思,为古代自然哲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正象图尔敏所说的,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所论及的“既不纯粹是形而上学问题,也不纯粹是经验问题”,它具有“与现代科学哲学类似的方法论问题”。(《科学与哲学研究资料》1982年第3期8页)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中所蕴含着的深邃的方法论思想,在两千多年西方自然科学观  相似文献   

10.
城邦的由来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亚里士多德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自然主义立场。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由于自然而存在的,并给出了相应的论证。但是,这个主张却引起后世许多学者的争论和批评。当代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两位重要学者大卫·凯耶特和弗雷德·米勒分别对这个主张作出阐释,但是他们的解释存在各种问题。根据派生的内在目的论解释,我们不仅可以恰当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城邦的自然生成论的深刻含义,而且可以认识到城邦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究竟具有怎样的本体论地位。  相似文献   

11.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经典的诗学、美学论著,对西方文学观念的形成和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其中的悲剧观念,对悲剧文本的建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很高的地位。本文试图用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经典理论,“悲剧说”阐释《红楼梦》,为《红楼梦》的阐释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在深入了解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基础上,探寻《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以此寻求中西文学的凝结点。  相似文献   

12.
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西方文化重视分析、重视逻辑 ,同时又重视经验的科学传统。陈康先生于 2 0世纪 40年代将西方对希腊哲学 ,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的成果和方法介绍到国内 ,并以严格的方法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 ,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是公认的亚里士多德研究的专家 ,他所倡导的是一种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苗力田先生师承陈康先生 ,致力于古希腊哲学的研究及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研究 ,他所主编和翻译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的出版 ,为我国的亚里士多德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西方哲学的翻译工作也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其和学术研究一样 ,也存在着方法论的问题 ,学术界应重视西方哲学研究方法和翻译方法的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研究者们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理解历来存在很多分歧,而准确的翻译是准确的理解的前提。本文探讨了《诗学》中taxis(秩序)、hamartia(过失)、toioyt仭npath叆mat嵀n(这些情绪)等关键词语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根据格里芬(D.R.Griffen)所著的《科学魅力的再现》一书中论述的观点,未来的后现代主义世界观应该是亚里士多德范式、伽利略范式和炼金术范式的综合,这就尖锐地提出了科学的统一问题。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所持的是有  相似文献   

15.
假冒的修辞式推论──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谬误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修辞学》“假即的修辞式推论”即演说论证中的谬误,并和《辩谬篇》的谬误作了比较,指出了它对谬误解释的影响,提出了与西方学者商榷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谬误至少在以下三种意义上被经常使用:认识论在研究真理的同时无法不提及谬误;逻辑学则以研究谬误为己任;恩格斯在其《反杜林论》中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命题:“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从而又出现了一个“相对谬误”。然而,在目前这三种谬误的涵义并不十分清晰,有时候它们甚至在同一意义下被使用。因此,对这些谬误涵义的辨析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唯物主义认识论,对如何达到真理的认识有着详尽的阐明。但是,对产生谬误研究不够。大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通向谬误的道路有千百条,通向真理的道路只有一条。”其中,“假象——错觉——谬误”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通向谬误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一、一条错误认识的通道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外界事物通过现象刺激我们的感觉器官,由现象进入本质的一种反映过程。这个过程是一条荆棘丛生的曲折道路,稍有不慎,便会误入歧途,走向谬误。列宁说得好:“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列宁全集》等38卷第312页)首先,因为事物的现象极为复杂,有真象、有假象、也有真假混在一起,千方百计地引起人们的错觉,造成谬误。其次,人们的思维活  相似文献   

18.
谬误模式是谬误论证的型式 ,并不是严格的语法学意义上的纯形式结构。自亚里士多德以来 ,谬误模式的分类已提出很多种。被分析的有专名的谬误已有百余种。但是 ,它们分散于学者们的不同著述里 ,迄今很难窥其全貌。对百余种谬误模式进行梳理 ,依据其来源和被提及的频率分组 ,并给出简短的定义 ,对于进一步剖析谬误模式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亚里士多德对于柏拉图“理念論”的批判,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和理論上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过去所有的資产阶級哲学家和哲学史家都設法歪曲或抹煞它。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一书中以二、三百頁的篇幅不厌其煩地談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許多方面,但关于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論”的批判,却只写了几行,并沒有提及这个批判的真正意义,所以列宁在《哲学笔記》中指責他說: “唯心主义者黑格尔对亚里士多德(在其对柏拉图的理念的批判中)破坏唯心主义基础这一点胆怯地避而不談。”  相似文献   

20.
存在问题一直是哲学研究中的最高问题。由于存在一词本身包含了多种含义,并且在使用中有多种用法造成了对存在问题的研究困难重重。亚里士多德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上具有自己独特的创见,并对后人产生了深厚的影响。本文在对存在的多义性问题的关注的基础上,试图通过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对存在多义性问题的提出,来探讨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以此显明进一步深入研究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