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造典型,毫无疑问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主要目的。但是典型不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专利品。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乃至于现代主义文学都有其典型,只是典型化的手法各异罢了。这里仅就现实主义典型演进到现代主义异化典型问题,略抒管见。高尔基十分强调典型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还要经过作家的概括、集中与想象。这是现实主义典型的两个显著特征,不同于古典主义典型那样过于强调理性,也不同于浪漫主义过于突出想象,更不同于现代主义典型的异化。作为典型,就是既具有独特的个性又反映  相似文献   

2.
<正> 对艺术典型的研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逻辑的,一种是历史的。本文主要通过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典型的比较,揭示不同历史形态艺术典型的本质和特点。两种不同历史形态的艺术典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是两种不同历史形态的艺术。前者指广义的古代艺术,后者则主要指近代艺术。古典主义艺术塑造形象倾向于类型性,追求和谐统一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则倾向于个性化典型,表现为崇高不和谐美。所谓类型性是指某一类人的代表,是一种经验普遍性的提炼和概括。它表现在两方面:就典型所具有的客观真实性来说,它是同类人物量的普遍性的概括;从凡是典型都是有某种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正:公共健康伦理的时代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社会公正及其在公共健康领域的基本含义 社会公正是古今政治哲学和伦理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从类别上区分,可以把社会公正理论划分为古典主义公正理论、平等主义公正理论、自由主义公正理论、功利主义公正理论、社群主义公正理论以及阿玛蒂亚·森在强调分配公正时所补充的能力平等原则.古典主义公正理论强调公平就是每个人得其所应得.  相似文献   

4.
杜庆华 《云梦学刊》2003,24(6):70-72
曹禺对奥尼尔“灵魂的戏剧”的接受主要体现在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挖掘,分裂的双重人格成为其戏剧人物性格的典型特征。这促进了中国话剧文学对人生人性的纵深表现,有利于中国戏剧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5.
一莫里哀(Molier,1622—1673)创作的时期,正值法国古典主义思潮盛行的时期。人们往往这样规定莫里哀的地位:他不但是一个伟大的古典主义的喜剧作家,而且还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奠基者。对于这样一个基本的规定,在莫里哀的研究中,基本上是一个传统的看法。然而,认真研究莫里哀全部创作的人,如果用古典主义理论来规定莫里哀的全  相似文献   

6.
论含虚蓄实     
美是什么?已经讨论了几千年了。有从外在表现去谈;有从内在本质去说;有的偏重诉诸审美直觉的感性形式;有的强调真与善统一的理性内容。仅就国内而言,目前就有几种比较系统的不同理论。美到底是典型,是和谐,还是主观与客观在实践中的统一?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持之而似有故易,言之而成至理难。能不能汲取各说的合理成分而采用一个比较符合我们民族传统的说法呢?我现在恭谨地请美学界的前辈与新秀们都研究一下含虚蓄实这个提法。  相似文献   

7.
一古典主义的美学和艺术,总是把再现和表现朴素和谐地结合起来,在表现艺术中有丰富的再现、摹拟、写实的因素,在再现艺术中有浓重的主观、表情、写意的成分,再现和表现如胶似漆地纠缠在一起,不象近代艺术和美学那样,把二者分化出比较纯粹的表现艺术(如音乐)和比较纯粹的再现艺术(如绘画)。这是由古典艺术和美学共同的和谐美的本质所决定的。苏东坡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其实不止王维如此,应该说整个中国古典的艺术和美学的基本特点也是如此。正如张舜民所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墁集·跋百之诗画》):叶燮说:“画者,天地无声之诗;诗者,天地无色之画”(《己畦文集》)。诗和画本来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  相似文献   

8.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高更生教授的《汉语语法问题试说》(以下简称《试说》,1981年出版)的姐妹作。《试说》就汉语语法教学中四十个疑难问题侧重于运用语法理论来解决具体问题;《研究》则针对九个语法专题,侧重于从实际问题出发来拓展语法理论。二者各有所重,互相补充,皆是近年国内语法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9.
人物通讯的写作离不开细节。细节在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展示人物精神风貌、深化主题、再现典型化主题、再现典型环境等诸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中要精心选用各种类型的细节 ,使之很好地为表现主题和展示人物形象服务。  相似文献   

10.
艺术的根本特征既不是形象(形象性),也不是情感(情意性),而是意象(意象性)。意象性是形象性和情意性的综合形态。这样说法,有如下理由: (一)从美的特征与艺术根本特征的关系来看。艺术是审美价值的凝结,艺术美是美的典型形态,艺术和美同属于一个系统。因此,我们可以从美的特征,看到艺术的特征。那么,美的特征是什么? “美的生命在于显现(外形)”,“如果没有美的形式,就没有美;其次,这种美的形式如果真要  相似文献   

11.
马汉钦  李永清 《船山学刊》2007,63(1):145-147
形神理论在向诗歌散文理论转化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首先是以“穷形尽相”说为代表的侧重“形似”的阶段,然后就是以“诗而入神”说为代表的侧重“神似”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有发展,但总的说来,与改革实践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据粗略统计:从1983年到1986年7月,思想政治工作(以下简称思政学或思政工作)的理论著作,共出版五十九种(含内部发行),其中属于普通思政学的八种,属于部门思政学的十九种,属于思政工作的艺术、方法和工具书的三十二种。概略地说,这些著作有的侧重于党的思政工作的理论和优良传统,努力结合新时期的实践;有的侧重吸取国外行为科学的合理部分与党的传统经验相结合;有的侧重思政  相似文献   

13.
战国纵横家文学思想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海正  刘凤泉 《东岳论丛》2002,23(6):117-120
战国纵横家在游说实践和游说理论中表现了独到的文学思想 :强调揣摩 ,关注接受对象 ;讲究饰言 ,突出语言表现 ;崇尚辩丽 ,注重文学特征。这些思想表现了战国时代文学自觉意识的萌动 ,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美学里,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审美体验"这一说法,但对它的研究却一直倾注着巨大的理论热忱,以至于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体系中,对审美体验的论述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本文试图在有限的篇幅内,对中国传统审美体验论的文化哲学基础及其理论特征作一粗略的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在阐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时,首先讲到的是“细节的真实”。这里所讲的细节的“真实”,不是自然主义的繁锁描摹,而是指善于抓住那些最有个性、最能代表事物本质特征的典型细节。这些典型细节,有的运用在对人物肖象一两笔生动传神地刻划上;有的运用在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微动作的描写上;有的表现在性格化的生动简捷的语言上;有的表现在真切细微的景物描写上。这样的细节,既是人物和事物本质特征的活龙活现,又是作者的妙笔生华。运用这样的细节,对提高新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用是极大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宁波《中外新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新报》是宁波最早的中文报纸,也是近代中国早期主要中文报纸之一。但对于其创刊年代,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中外新报》创刊于1854年。此说始于伟烈亚力(AlexanderWylie,1815~1887年),他曾写道:《中外新报》“1854年5月创刊,半月刊,每期4页,内容包括新闻,有关宗教、科学和文学的文章。每一卷(volume)共18期(number)。1855年出版第二卷,该年共出版了20期。”①后来,戈公振在其名作《中国报学史》也说:“《中外新报》(原名ChineseandFor eignGazette),为半月刊,于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发刊于宁波;每期四页,所载为新…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学批评中的古典主义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文学具有历史久远的古典主义传统。而发端于本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学则是对这一传统的冲击和反叛。但是古典主义的精神和素质并没有在现代文学中消失,而是伴随着新文学主流的发展一直存在着。从学衡派到新月派再到京派,虽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面目,但是其总的倾向还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就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古典主义倾向。这里之所以在“古典主义”之后加上“倾向”二字,是因为现代文学批评中的古典主义不仅派别之间而且同一派别之间的各个成员之间也各有各的特征。或在不同侧面、不同程度上溶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等多…  相似文献   

18.
李镇风 《阴山学刊》2004,17(3):28-32
金圣叹和李渔的戏剧美学思想存在着诸多差异,反映在戏剧结构理论的探索上,他们的这种差异集中地体现在对于戏剧结构中不同艺术要素的侧重:金圣叹重视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感情的展现,并主张以塑造人物为核心来组织戏剧的结构;而李渔则更加推重故事情节的新奇,他将情节视为组织戏剧结构的中心要素。  相似文献   

19.
人物性格的典型化鲁迅不但十分重视小说中的情节的典型化,同样也十分重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的典型化。因为两者有辩证的依存关系。情节的典型化,也正是为了人物性格的典型化。在鲁迅小说中,几乎“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英国精神”(Britishness)是指代英国民族精神的术语,《牛津英语辞典》对它的释义为:“英国人性格和品质的体现,是不列颠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征。”一般说来,学术界对英国精神的定义侧重于文化内涵,认为英国精神是英国国家统一和认同的基础,其外在表现是被广泛认可的英国习惯、行为或标志等文化形式,例如米字旗和议会①。政治家对英国精神的定义侧重于强调英国精神的政治价值观,如托尼·布莱尔的定义为“民主、法治、宽容和平等”,戈登·布朗的定义为“自由、责任和公正”。英国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先行国,其议会民主制、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经历赋予了英国精神以世界性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