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世凯与日本对华“二十一条”谈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凯接受日本对华"二十一条"的侵略要求,史学界一般都认为是袁世凯为了取得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而做的交换.通过分析日本提出条约的事件背景、条约谈判过程、袁世凯的应对后认为,日本抓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孤立无援的机会,利用中国国内政治分裂、袁世凯急于巩固自身权力的弱点,并加以武力威胁,终于迫使袁世凯接受其空前的侵略要求.这一结局基本上是中日实力对比和残酷的国际政治现实的真实反映,袁世凯恰逢其时,恐怕难以力挽狂澜.  相似文献   

2.
<正> 前言作为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而举世闻名的李大钊,在他的青年时代,曾于一九一四年前后至一九一六年夏季留学日本。在这个期间,中国由内政到外交相继发生了日本对华要求签定“二十一条”(一九一五年一月)和袁世凯帝制运动的具体化(由一九一五年八月起)这样两起重大政治事件。对此,李大钊组织了留日学生总会并积极进行反“二十一条”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在这一过程中,他否定了留日前所谓“言治期”拥护袁世凯的立场,继续进行变革观的探索,之后产生了促使他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被称为“民彝”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吴玉章遭到袁世凯明令通辑,满怀悲愤的被迫亡命法国.1915年,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紧锣密鼓,妄图帝制自为.时在法国的吴玉章忧心如焚,惦念祖国,期盼着革命火焰再起.正当袁世凯沐猴而冠,准备黄袍加身,粉墨登场的时候,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全国人民反对复辟帝制的浪潮中宣布云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史学界一直认为,1915年袁世凯筹备帝制登场时,朱启钤、周自齐、梁士诒等十人曾经向全国各省将军、巡抚先后发出一批密电,传示主子袁世凯的命令,按袁内定步骤指示实际的具体选举工作,促各省一律拥护袁世凯称帝。如:刘厚生的《张謇传记》、来新夏主编的《北洋军阀史稿》、谢本书等著的《护国运动史》等均持这一看法。但笔者根据所接触的史料来看,这一观点是与事实不符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认为,袁世凯向荣禄告密,是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的导火线。房德邻《戊戌政变史实考辨》提出质疑,认为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无关①。其论据为:一,据袁世凯《戊戌日记》的记载,袁世凯初五日晚向荣禄告密时,因为需要商量一个“保全上位”,避免外国干涉危险的稳妥之策,致未能在当天及时向慈禧奏报,而拖延到初六日政变消息传到天津以后才奏报。二,八月初六日清廷只是下诏捉拿康有为和康广仁,并未下令捕拿谭嗣同。这说明当时未得到谭嗣同“谋逆”的密报,如果已得密报,则必捉拿谭嗣同,或者采取另一种作法,连康有为也不捉拿,以免打…  相似文献   

6.
马建华 《学术探索》2012,(3):164-166
1915年,袁世凯颁布《教育要旨》和《特定教育纲要》,重定教育宗旨,该宗旨既包含积极的正面建设,也有消极的除弊。结合《教育要旨》和《特定教育纲要》的内容来看,民初袁世凯教育思想具有继承性、务实性和兼容性三个特点。如果抛开政治成见,抽离其中的政治水分,单从技术层面来看,民初袁世凯教育思想中也有可供后人汲取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7.
<正> 袁世凯《新建陆军兵略录存》和《训练操法详晰图说》二书,奠下了中国近代西法练兵的基础。前些年,有言敦源的后人公布了一组当年袁世凯、徐世昌致言敦源的手札及后来言氏的题记(见王成圣:《北洋首要零简》,台湾《中外杂志》第21卷第3期),提供了袁世凯撰修《训练操法详晰图说》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8.
叙论周详刻画入微———读《北洋军阀鼻祖袁世凯》□萧致治1995年冬,有幸读了周溯源同志正在撰写的《北洋军阀鼻祖袁世凯》一书的大部分稿子,觉得内容丰富,行文流畅,令人耳目一新,对了解曾在近代风云一时的袁世凯大有裨益。今年春,该书作为民国军阀系列丛书之首...  相似文献   

9.
丁以德 《理论界》2006,2(12):179-181
根据《临时约法》规定,民初国会召开后,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拟宪法。由于受当时政治斗争影响,委员会希望利用制宪制约袁世凯。他们在制度设计时将权力集中于国会,致使《天坛宪法草案》违反了分权与制衡的宪政原则,袁世凯也难以接受这种制度安排。在国会拒绝袁世凯修改宪草要求后,袁通过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格的方法阻止国会开会,《天坛宪法草案》未能通过。  相似文献   

10.
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期间,袁世凯政府大肆运用新闻策略,将日本要求内容及会议情形漏泄于外报驻京访事,以制造国际舆论,争取各国的同情与暗助。同时,纵容国内报纸自由地发抒爱国反日言论,以为政府对日交涉的凭藉。但出于日本方面的压力和防止国民“干预”外交的考虑,袁世凯政府又尽量控制过激舆论,使之不至妨碍交涉的和平解决。因而国内舆论未能达到既监督政府外交使之顺从民意,又引导国民爱国言行使之成为政府对日交涉后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郭传芹 《中州学刊》2012,(2):152-155
《北洋官报》的创建及其成功运作与袁世凯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从筹备创建到编辑发行乃至运营效果,袁世凯都亲自过问,《北洋官报》产生的示范效应与其亲力推动不可分割。因此,在近代官报的改革和发展中,袁世凯发挥了正面的促进作用。然而袁世凯对新闻界保持着较强的敏锐性。一方面自办官报;另一方面又控制破坏新闻媒体,对其在不同时期或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有待我们就具体情况进行不同角度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2.
《骆宝善评点袁世凯函牍》一书,日前已由岳麓书社出版。作者骆宝善20年来一直在收集整理《袁世凯全集》。他从收集到的袁世凯文献中,撷取了以前鲜为人知的袁氏函电文牍近百篇,根据文献的揭示,结合袁氏一生的作为及其相关的人和事,对其各个时期的一些最关重大的不同侧面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秦献记》与《秦政记》究竟写于何时?它的思想倾向是什么?有一种意见认为,章太炎的这两篇东西是为了实行开明专制而吹捧袁世凯,反对孙中山,我不以为然。现略抒己见,以求指正。北京图书馆藏有太炎手稿,可以肯定,《秦献记》写于1901年;作为姊妹篇的《秦  相似文献   

14.
杨鹏  张远波 《社会科学论坛》2010,(11):147-151,160
1915年5月7日,日本政府要求袁世凯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提出最后通牒;5月9日,袁世凯做出了"满意"答复。全国民众引以为耻,将每年的5月7日和5月9日定为国耻日,并通过各种形式加以纪念,以示勿忘国耻,抗议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知耻近乎勇,痛言国耻,纪念国耻是为了消除国耻,"五七""五九"是民国时期设立的第一个国耻纪念日,它的设立体现了国民立志雪耻的决心。细述发端于1915年的"五七""五九"国耻纪念,有助于后人体味烽火岁月中的中国民众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我在整理编辑《袁世凯全集》时,收集到铅印本《袁世凯家书》一种,收录袁世凯的书信62函(内电报,宣言各一件),其中致亲属者49函,其余11函,分致有关人士。时间跨度从1872年至1916年,长达44年之久。襟霞阁主编次,1925年上海共和书局、19...  相似文献   

16.
《近代史研究》1982年第1期“读史札记”栏发表的李永璞同志《袁世凯做皇帝天数的订正》一文认为,袁世凯做皇帝的天数,根据他复辟帝制的史实进行计算,因起算的日期不同,可有两说:从他于1915年12月12日承认帝位之日起至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之日止,共102天;从他于1916年1月1日改元“洪宪”之日起至3月22日取消帝制之日止,共82天,“两说均不悖史实,合于惯例,皆可成立”。但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静嘉堂文库《袁氏密函》中发现的袁世凯手批清帝逊位诏书原件,是研究清末民初国体、政体因革问题的珍贵资料。袁世凯在上面进行手批的底稿,既非张謇拟《内阁复电》,又非张謇家藏本《拟清帝逊位诏》,由此可补辞位诏书生成史的诸多缺环。与此同时,这一发现也使诏书中袁世凯、张謇各自思想的分辨成为可能。对"逊位""共和立宪国体""完全领土"话语的发掘,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清末民初五族共和国体建构对民族边疆的统合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后不久,袁世凯窃取了民国大总统的职位,并于1915年12月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即皇帝位。同月25日蔡锷等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各省先后响应。袁世凯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梦,即崩溃瓦解。关于这一段护国运动历史,已有不少论述,但对1915年云南都督府将军唐继尧、巡按史任可澄发表的劝告袁世凯取消帝制的漾电的内容竟有差异。例如,由云龙的《护国运动史稿》、李剑农的《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来新夏的《北洋军阀史略》等书所引用的漾电与陶菊隐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和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组编印的《中华民国史料丛稿——大事记》以及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9.
辛亥年袁世凯出山已被人们进行过不同的解读:有的认为由于清廷没有满足其条件而不愿出山,有的认为袁世凯一出山就怀有异志,等等。其实,袁世凯自始至终没有拒绝清廷,相反他一开始便作出积极效命的姿态,为此还作了充分的谋划。  相似文献   

20.
光绪帝死后,载沣摄政。康有为梁启超等全力以赴推动载沣杀掉袁世凯。载沣以足疾为名将袁世凯罢免回籍后,康有为梁启超党人为了推动载沣对袁世凯采取进一步的惩治行动,大力制造攻击袁世凯的舆论,在其掌控的新加坡《南洋总汇新报》和上海《时报》刊布了"光绪杀袁遗诏"的内容。"光绪杀袁遗诏"说流行甚广。康梁党人刊布的"遗诏"出现最早。其后流传的各种"遗诏"版本,或照抄康梁所刊布的遗诏,或在内容上与其相似。康梁党人的"遗诏"是有目的地炮制出来的。"光绪杀袁遗诏"没有实物为证,不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