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讨论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既需要立足商品生产的要素组成,也需要与资本积累过程紧密结合,而商品生产的供需关系则是勾连两者的“桥梁”。一方面,经济增长源于资本积累基础上实现的扩大再生产,代表了经济社会所能实现的供给变化;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决定了经济社会的需求变化,又能够反作用于扩大再生产过程。在供给端,分配的增长效应的作用机制包括外延式增长模式下的要素投入数量以及内含式增长模式下的要素组合效率;在需求端,分配的增长效应的作用机制包括总量需求和结构需求。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将有利于劳动力供给和创新资本投入的提高,有利于实现总量需求平衡和缓解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进而有利于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过去的经济增长中,“投资”具有“二重性”,即同时具备需求和供给的属性,因此供给侧问题和需求侧问题交织在一起。分析宏观经济结构,不仅关涉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结构演变,更重要的是需要研究两者间的相互联系,这正是我国宏观经济问题的复杂性所在。本文将投入产出分析改造为一种新的结构性分析,以增加值的形式表示经济联系,从而直接建立了总需求结构与总供给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使生产技术结构隐含其中,为研究宏观经济结构性问题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结构的平衡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结构性分析表明,我国经济在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获得高速的增长,但同时也导致了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结构的形成。在需求侧,投资和净出口的比重上升,消费比重下降;在供给侧,部门内以及部门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且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程度与经济增长速度正相关。所以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问题从结构意义上而言是在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下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改善经济增长质量主要是改善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根本在于通过制度变革,调整经济结构、提升要素供给效率,从而为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提供新动力。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导向出发,结合经济增长动力理论,构建以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制度公平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2015-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权重体系中的制度公平维度占有很高的比重,其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显得十分重要;自2015年改革启动之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评价综合指数得分呈上升趋势,但是近年增速有所下降,其中技术创新稳步上升,结构优化起着主要作用,制度公平供给不足;经济强省的绩效得分普遍高于弱省,但是绩效得分增速差异较大,部分城市的绩效增速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生态结构优化;2017年绝大部分省份的得分增速均有下降,反映出尽管去产能工作已落实到位,但仍需继续深化并增强执行力度,同时提供更多公平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4.
要认识并探讨中国经济的需求不足问题,首先必须搞清需求、供给的基本概念和规律.需求不同于需要、供给不同于供应,需求和供给都是受价格约束、与价格相联系的概念.虽然需求、供给都有绝对性,但需求与供给更有相对性.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关系,通过价格来体现.价格是需求与供给相对关系的"支点"、"闸门".如果这个"支点"多偏向供给,就会需求不足;反之,如果这个"支点"多偏向需求,就会需求旺盛,甚至走向需要旺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一项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认为中国村庄公共品供给并不相同于西方经济学所研究的地方政府行为.在我国,村庄公共品供给质量受到乡村关系体制、村庄治理结构的一定影响,但更主要受到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刻影响.因此,当前应该加快城乡社会经济的统筹发展,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促进城乡公共品供给均等化.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优化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产品结构上要增强产品特色,提高内容价值,培育文化品牌;产业结构上要实现传统业态与新兴业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跨界混流;区域结构上要加强跨区域的供求匹配。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需要以要素新供给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资源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源。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一个有限但有效的政府,既要减少政府管制,又要体现文化例外要求。  相似文献   

7.
张盛文 《理论界》2007,(11):55-56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变动引发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动,这就要求人才的供给结构要做相应的调整。人才供给就要从战略上进行调整,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与弗里德曼和莫迪里安尼的消费理论不同,安格斯·迪顿的消费理论强调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从当期消费决定于当期收入的视角来综合分析规模经济、经济结构以及比较优势等问题,不难看出消费不可能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动力。由于经济下行根源于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因此需要供给侧的增量改革,即通过产业创新形成新的供给体系,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上升至中高端,以稳定经济增长在中高速水平。同时需要供给侧的存量改革,通过跨周期调整以优化现存的供给体系,为增量改革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231-238
绿色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当前制约我国绿色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绿色发展需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管理结合起来,把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和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功能结合起来,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提升我国绿色发展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需要,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 ,我国经济一直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 ,扩大内需、启动市场仍是政府制定政策时首要考虑的问题。然而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 ,仅仅通过扩大内需的经济调节政策 ,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中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深层次原因是供给创新不足。需求不足只是问题的表面 ,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供给结构的不合理。需求创新只能解决短期需求急剧下降的问题 ,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经济的衰退。因此 ,要维持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需要换一个角度思考———实行供给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1.
田凌  郭全中 《兰州学刊》2008,(7):75-77,95
我国现有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仍然很低,未来的增量空间巨大。未来增量空间所形成的巨大需求缺口亟需保险业提高自身供给能力来满足,而由于我国保险业有效供给能力低下,需要我们从完善市场结构等多方面来强化有效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2.
胡志平 《兰州学刊》2011,(1):170-175
问题意识的转变,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均衡研究需要转向均衡供给研究,而要实现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从非均衡走向均衡供给,发现其不仅仅是一个财政问题,而是存在政治经济体制性的约束,是中国特殊的政治合法性与财政体制(财政分权)等相结合导致的结果,由此要构建一个破解非均衡供给的政策性框架,需要从宏观战略、中观动力结构和微观机制转变的三个主要方面来形成一个系统的政策性框架,这样才能够真正构筑一个均衡供给所需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成为世界文化产品出口第一大国与统计口径有极大的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制造业大国及货物贸易大国在文化领域的自然延伸。衡量国际文化贸易大国的维度不应局限于统计层面的规模和体量,合理优化的国际文化贸易结构将直接决定“大国”的高度和水平。关注多元的国际文化贸易动因,客观把握中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地位以及贸易利益的获得更为重要。将中国由国际文化贸易大国建设成为文化经济强国,需要坚持文化自信,积极推动从文化制造向文化创造的供给能力转变,促进从文化产品主导向文化服务主导的结构转变,持续加强从传统文化行业向高新特文化行业的升级转型,全面实施以参与全球分工为基础的文化要素合作。  相似文献   

14.
唐春生 《天府新论》2014,(2):150-154
桥梁属准公共产品,其提供方式应多元化。在宋代,桥梁供给的方式主要有四种:政府独资供给、民间独资供给、官民合作供给、消费者供给。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宋代,以官民合作供给的方式较为常见,消费者供给(市场提供)的方式最为少见。地方百姓出于享受公共产品内部效益的需要,基于道德的理念,积极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呈现出公共服务民间化的趋势,改变了公共服务提供的单一结构,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5.
一、阻碍有效需求增长的制约因素1.供给结构不合理制约了消费的扩大。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是市场供给却没有完全适应这一变化,使我国现阶段的买方市场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主要表现是供给未能适应具有不同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消费者的需要。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要求供给结构及时作出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求。可是,由于多年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资,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雷同化,加剧了市场供给的矛盾,使供给结构的转换严重滞后。一方面,档次低、附加…  相似文献   

16.
以定量角度对A市2015—2020年的面板数据建模,分析减税降费对A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A市经济增长与减税降费之间的关系。明确此次实证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后,依托Stata计算软件运用LLC、PP、ADF及IPS对研究样本中的变量是否有平稳性进行判断,有效规避伪回归现象。通过回归分析得出:A市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与A市的产业结构、人口增长率、人均实际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因素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与A市县域经济负相关;宏观税负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0.480个百分点且在1%上具有显著性,证明减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综合研究调查中A市供给侧改革现状提出A市减税降费的完善措施,旨在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独生子女与父母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自芳 《人文杂志》2004,(5):113-119
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既以亲情和道德伦理为主导 ,又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经济关系体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同阶段的需求和供给的交换关系。在独生子女家庭 ,由于一对夫妻养育一个子女形成数量上的不对等 ,在中国特定的家族文化因素影响下 ,往往出现父母在养育子女期间对独生子女的过度供给 ;相反 ,在父母年老时 ,独生子女对父母的供养则出现供不应求 ,难以满足父母的要求。本文实证分析了以上两种情况所带来的客观后果。由于过度供给而造成独生子女的人格缺陷 ,由于供给不足而导致独生子女家庭的老年父母出现家庭供养的特定问题。本文相应地提出了父母在抚养独生子女时避免过度供给 ,将相对过剩的供给能力转变为自身积蓄以保证养老需要 ,以及加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对独生子女的家庭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经济与文化的深层关系施忠连文化是经济生长的土壤,又是供给它成长的养料,两者之间存在着各种非常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有表层和深层之分。但总的来看,文化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成正比关系,双方命运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要主要关系处理得当,就会得到文化与经...  相似文献   

19.
大力发展制造业是振兴东北经济的核心环节。东北制造业结构存在过分强调需求侧并注重投资,供给侧发展不足导致供需错位和供给侧结构不协调导致制造业效率低下等问题。基于供给侧对东北制造业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制造业16个样本行业对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为1864%,其中资本贡献率为7857%,劳动贡献率为-159%。表明东北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较低,资本推动力仍起着主要作用;同时劳动要素边际效率较低,对制造业发展的贡献不足。优化东北制造业振兴机制,应从供给侧角度构建其制度变革、科技创新、产品质量、产业改革以及劳动力供给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正确理解《资本论》中关于商品供给与需求关系的理论,对于认识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很有意义。下面分五个问题:即一、什么是供给与需求的同一性或“等同性”;二、为什么说供给与需求不存在同一性;三、为什么说市场上商品量与市场价值量之间存在统一性或必然联系;四、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建立供给与需求、生产与需要的直接联系;五、供求平衡与价值规律的关系,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