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收入有了白色、黑色和灰色之说。●可能你也有一份“灰色收入”,是否知道源头何在? ●“灰色收入”,不仅仅是经济学家的困惑!  相似文献   

2.
正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渐渐流行起一股写经的潮流。写经,早已不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才热衷的事,很多无信仰的甚至连经书中的文字都认不全的年轻人,开始加入到抄经书的队伍中。在淘宝网上,用于初学者抄经的各种经书入门套装销量火爆;在一些年轻人混迹的论坛上,如何抄经、何时抄经、抄什么经、用什么笔……  相似文献   

3.
音乐人才的培养:选材与成才吴秀云人人向往成才,个个渴望成功。这是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众多人越来越相信音乐可以启迪人的心灵,开发人的才智。几年来学习钢琴、电子琴、手风琴、大小提琴以及声乐、器乐的青少年越来越...  相似文献   

4.
新知     
正究竟要吃多少隔夜菜才致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亚硝酸盐开始和"致癌"、"超标"等词汇捆绑出现。"隔夜菜吃了会致癌"这一说法也已深入人心,对于很多求真务实的人来说,也确实做过实验来验证它。比如曾经有个非常火的关于隔夜菜中"亚硝酸盐超标"的实验报导。来自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将炒青菜、韭菜炒蛋、  相似文献   

5.
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实际社会工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博友问我,从哪里可以找到社工?如何获得社工机构和社工师的帮助?这使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大四毕业的时候,有位专业老师问我们,学习了四年的社会工作,有谁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举手的人寥寥无几。老师半开玩笑地说道,大家很厉害,能够知道什么是社会工作,我倒还不知  相似文献   

6.
十年与三年     
"妈妈,我想对你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一首《烛光里的妈妈》让我思绪万千。我仔细端详我的妈妈,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满  相似文献   

7.
我在期待。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了那甜美的梦。它象一片五彩的霞,飘浮在我心灵最最隐秘的一隅。也象《一个大姑娘的独白》的作者汤丽琴一样,在等待着爱的呼唤么?也许这是姑娘们所共有的心情吧?二十出头说起男朋友,我会脸红,还会手足无措哩!我表面上嘻嘻哈哈,无忧无虑。紧张的学习生活并没有改变我们活泼的天性,走出教室,我们打球、跳舞,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而宿  相似文献   

8.
海马爸爸     
爸爸的育儿袋里盛满了深深的爱。 家里只有两个单身汉,我和儿子。每天早上,我先把儿子送到学校,再去公司上班。他总是站在校门口,冲我高高地挥起小手,“海马爸爸,再见!”不知从哪天起,儿子给我起了个外号“海马爸爸”。小家伙才9岁,却人小鬼大,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相似文献   

9.
一百多年前,地球上出现了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红十字,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危,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便维系在这红色十字架上。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红十字遭受病菌的侵蚀,圣洁的光环暗淡了,人们无可奈何地看着白衣天使蒙上了尘埃。被亵渎的红色十字架1988年底,某报接到了一封南疆法卡山前线的来信,一位常年坚守在猫耳洞的青年军官悲愤地写道:“由于医护人员玩忽职守,我的爱妻连同发育正常、完全成熟的胎内男婴悲惨地死去了。我悲哀,在前线,我躲过了敌人的枪炮;在后方,妻儿面对着天  相似文献   

10.
忘记了什么时候开始敢明目张胆地训斥她,她不求饶,不恼怒,只是脸色酱紫,喘着粗气,眼神惶惶地搭讪着,间或搓几下手,那手不知放哪里好。  相似文献   

11.
正不知什么时候、什么缘由,人们开始喜欢怀旧。老电影、老歌曲、老照片、老同学还有母校,都能引起我们对往昔的一番回味。有人说,开始怀旧,说明你老了。我们之所以会怀旧,到底是因为什么呢?20年前,我离开家乡来到沈阳,进入辽宁大学读书。那时候考上大学绝对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彼时的兴奋与热望依然记忆犹新。步入大学校门,就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意味着成长、责任和担当。而从辽大这座校园走出去的  相似文献   

12.
十年与三年     
韩来 《社会工作》2009,(17):63-63
“妈妈,我想对你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一首《烛光里的妈妈》让我思绪万千。我仔细端详我的妈妈,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满头白发,丰满红润的脸布满皱纹,妈妈苍老许多,父亲也不像以前充满活力,心中小禁一阵酸痛。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人活一张脸。在自然界,人与禽兽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在获取食物等物质的时候,禽兽可以不择手段,人却要守住道德的底线,这就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不过在物欲横流的商品时代,不知什么时候,道德的底线被践踏了,甚至在面对生我养我的父母亲面前,一些人戴上了面具,甘于混同于动物,做出了连禽兽都不会做  相似文献   

14.
这些年……     
正养草记我在平房居住的时候,受母亲爱花的影响,曾在平整洁净的青砖院落中,依墙辟了一畦花圃,准备抽空或遇到好的花籽,买来种上。不知是我的疏懒所致,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天气渐渐转暖,花籽却一直没有买来。眼看那块空闲的地上,不知不觉长出了淡绿的小草,如同步入青春期的男孩子唇上现出稚气的胡髭一样,显  相似文献   

15.
1.一个传统的价值评价框架见义勇为与临阵脱逃、大公无私与见利忘义、卑鄙与崇高、宽厚与偏狭、勤劳与懒惰、自信与自卑、开朗与阴沉等等,是行为或人格的两极。在道德评价中,人们通常用一个更为概括的字眼来表达这些意义:有德或者缺德。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模模糊糊地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非好即坏,不是有德就是缺德。不是善就是恶,不是崇高就是卑鄙,不是大公无私就是自私自利,这是人们在道德评价上习以为常的两分法。在理论上,两分法的后果是将道德理想与现实的道德规范混为一谈。在评价技术上,产生出非此即彼、非善即恶(或者非恶即善)的判断方式。比如跳迪斯科,早几年人们认为它与理想相去甚远,于是侧目而视,斥之为不正当,“好  相似文献   

16.
以前慢跑只需要穿上短裤、T恤衫和跑鞋。但这样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慢跑有高科技仪器测量你的心率、跑步距离,甚至你与太阳的相对位置。从什么时候起慢跑变得这么复杂了?  相似文献   

17.
刘林  沈黎  詹开卷 《社会工作》2011,(17):41-43
不知从何时起,在媒体上常看到这样一个社工口号:“有困难找社工”。溯源已不知是何时何地传播开来,但这口号背后的意图。在于试图建立民众对社工的信任。  相似文献   

18.
韩国汽车之所以能从业界的笑话变为神话,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其背后苦心营造的系统工程。 美国NBC有一档脱口秀,主持人雷诺在1990年的节目中讲到现代汽车,他说我经过两年的研究,终于懂得了韩国人造出的现代汽车跟美国有什么不一样,美国人造的汽车要开才会动,韩国人造的汽车要推才会动,而且还是下坡的时候。全体哄堂大笑。韩国人就这个水平,你能造什么汽车呢?  相似文献   

19.
今日流行DIY     
薛红 《社会》2001,(9):19-21
DIY是英文“自己动手做” (Doityour self)的缩写形式 ,也不知从何时起 ,DIY这一“泊来品”在国内逐渐成了一个与流行时尚紧密联系的概念 ,并且迅速地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20.
正到底什么时候,国产剧中的女性形象才能从一个麻烦,变成一个正常的,和男人差不多的,对家庭和社会都有那么点贡献的人?在国产影视剧里,看过无数女性角色泼水的场面,每次看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琢磨:为什么这个女人不能给点时间、给点耐心,把事情好好解释一下。明明不至于造成的误会,或者没必要起的冲突,怎么就忽然气急了暴跳如雷?多年前我妈爱看琼瑶电视剧,里面的女人,一到关键时刻,必定会大哭大闹、涕泪交加,连喊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