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清照和艾米莉.狄金森分别是中西方很有才气的女诗人,她们的爱情经历各不相同,但对于爱情却有着同样的追求和向往,本文通过她们在诗歌中的意象的对比来展现中西方女性的不同爱情观。  相似文献   

2.
晚唐女诗人鱼玄机的诗是我国文学史上女性意识书写的,19世纪美国作家迪金森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女性意识真正觉醒的标志,开创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期.但是两者分属于东方和西方,由于在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对于女性意识的书写表达方式也有差异,表现为中西女性意识的诗学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人们感觉到并融入了情感和理智的个别事物及其形状与特征。在当代的女性诗歌作品中,"意象"的种类以及使用方法有很多种,也体现出了意义的暗示性、组合的自由性、表达的特定性等几个特点。通过对女诗人具体诗作中意象的分析可感受到意象的使用丰富了女性诗歌的内涵,也使得女性诗歌的表达更趋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在东西方文明发展历史过程中,诗歌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学体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东西方在文化发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反映在诗歌创作上.本文对古希腊女诗人萨福与我国<诗经>中的爱情诗歌在语言表达方式、诗歌意象营造以及所宣扬的爱情观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比较,呈示出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康熙年间,是明清女性诗歌从"闺外"转向"闺内"的重要节点。这一时期的女诗人自觉在创作中实践着温柔敦厚的礼教要求与清新雅正的诗学宗尚,改变了晚明以来才女追求文人化、男性化的风尚,并以女性作者特有的深细视角与温婉情感书写家庭生活,在古代诗歌畛域内开辟了富于性别特色的文学空间。  相似文献   

6.
自白女诗人是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和八十年代中国的两个重要诗人群落。女性特有的命运、文化的压抑使她们的主体世界和诗歌世界充满了对爱、女性身分和死亡的焦虑。由于文化境遇和性格气质相迥异,中美两国自白女诗人从焦虑走向了各自不同的命运归宿  相似文献   

7.
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的诗歌具有二重性,既有男性化倾向又不失女性特质。二者看似矛盾,实际反映了女诗人应对男性中心文化的特殊心态与诗人作为女性的性别特质。这两方面体现了诗人作为独特个体的复杂性和真实性。二者结合,形成了薛涛诗雄逸而又不失妍秀细腻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和川端康成都是20世纪国际文坛上的著名作家,特殊而又相近的生活和情感经历,使他们不约而同地在创作中表现出对女性和女性美的关注。对于女性他们有着复杂、矛盾的情感:既有偏爱和推崇,又有偏见与轻视。通过对两位大家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解读二者的女性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两位文学大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女诗人、批评家、学者、出版界、媒体共同建构了一种新型的“女性诗歌”批评话语。该话语包含着对性别写作本身种种不同的立场、视角、态度,也涉及到对社会性别和诸多相关历史文化问题的争论。借鉴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的理论,结合互文性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成果,可以从写作的焦虑、性别意识、自我表达三个方面切入,剖析当代“女性诗歌”丰富、复杂的性别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女性诗歌”繁荣的原因追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当代女性诗歌的繁荣,与女诗人强烈的表现自我的意识骨肉相连,同时80年代相对开放的外部环境,使得年轻女性诗人更有可能轻松地折返女性自身,而西方的性别理论、“弗洛伊德”学说又为女性诗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汉代的女性诗歌是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女诗人身份的不同,可以将她们的诗作分三类,即宫廷诗、民间诗和异域诗。通过对汉代女性诗歌的研究,既可以了解汉代众生百态特别是女性的真实生活,又可从中把握文人五言诗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2.
伊丽莎白.白朗宁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浪漫主义女诗人,席慕容是20世纪台湾女诗人。她们均擅长于吟咏爱情,创作的爱情诗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和热爱。本文试从背景、思想、艺术等方面对这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女诗人的诗歌创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就精神气质和写作意识而言,在以舒婷为代表的朦胧诗时期的女性诗歌写作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一种清澈的光明意识,并以此和同一时期的男性诗歌相区别。针对舒婷的光明意识,新一代女性诗人翟永明针锋相对地提出黑夜意识加以颠覆。新的一代女诗人在意识上和写作的技艺上都有别于前一阶段的诗人。在上一代女诗人已经取得的成就基础上,她们以更为开放的姿态和广阔的意识从中外诗歌中合成养分,不断在写作实践中锤炼和提高自己的诗艺,把女性诗歌推进到了扎实而富有成果的新阶段。池凌云诗歌中的黑暗意识与1980一代女性诗歌中的黑暗意识有某种渊源,而又经诗人以新的自我意识、生命智慧和诗歌技艺加以改造,从而和存在构成了一种新的对应关系,也为女性诗歌写作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唐代女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有道德礼法、经史、诗歌、女红,这些教育内容对她们的诗歌创作都有一定影响。道德礼法教育使女性的诗作频繁出现"三从""节义""移天"等道德礼法内容;经史教育使女性在诗歌创作中大量化用经史语典,或借用经史语典言事抒情,或化用经史语典巧妙措意;唐代女性诗歌教育在内容上主要是学习男性诗人诗作,在方法上主要为诵习抄写,这样的教育特点使她们的诗歌多有借鉴和模仿男性诗人诗作的特征。同时,唐代女诗人又以其特有的女性视角,为唐诗创作提供了新的关照事物的角度,使诗歌表现出独特的女性书写特质;女红教育使唐代女性诗歌中出现了较多诗歌与女红物事并现的女红化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安妮.布拉兹特里特是美国第一位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反映了北美殖民地早期移民尤其是妇女的生活和感情。安妮从小就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她以诗歌这一经典文学体裁为媒介书写自我、表达情感,并对诗歌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实验。安妮的诗真切、细腻而有节制,主题涉及宗教、家庭和社会等层面,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早期女性移民与当时的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伊丽莎白&#183;白朗宁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浪漫主义女诗人,席慕容是20世纪台湾女诗人。她们均擅长于吟咏爱情,创作的爱情诗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和热爱。本文试从背景、思想、艺术等方面对这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女诗人的诗歌创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现代汉诗中的女性诗歌繁荣的时代 ,民族女诗人成为其中重要的力量。由于生存环境及所受的汉化教育不同 ,这一时期的民族女诗人的汉语诗歌写作出现了不同的抒情倾向 ,诗中的民族性的含量各有差异 ,初步形成了纯粹的民族的、将本民族与普遍的人性结合的、只是抒情方式及书写方式具有民族气质的、与汉族诗人无异没有民族特质的四种抒情倾向。这些抒情倾向可以给 2 1世纪的民族诗歌带来启示 ,特别有助于处理本土与外来文化及诗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英汉女性诗歌有着共同的主题取向和相似的创作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多位英、汉女诗人的作品,从语言学、文学和诗律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对比,能揭示出英汉女性诗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一共同的主题取向追求平等,珍惜生命,热爱大自然;能总结其创作方法上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9.
凯瑟琳·杰米是活跃在当今诗坛的一位苏格兰女诗人,她获奖众多。杰米的诗歌主题涵盖广泛,从女性身份、苏格兰民族文化身份到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生态问题。广泛的主题细腻的观察力,独特的视角这些都使杰米在当代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和柳如是生活在不同时代 ,早年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也大不相同 ,在初入人世的人生体验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一个是生活充满着幸福和美满 ,一个却是幼年即历经生活磨难。但她们后期的生活有一个相似的时代背景 ,即国破家亡 ,民族矛盾尖锐 ,她们的笔下展现出女性作家的爱国主义情怀 ,这说明在古代的女性作家并不是只会写男女情愁和缠绵悱恻的爱情。可以说 ,李清照和柳如是是她们所处时代呼唤而出的女诗人 ,是离乱的时代造就了李清照和柳如是这两位享誉中国文学史界的杰出女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