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古希腊的悲剧是人物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人物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的话,我想,萧军《第三代》所展现的悲剧应该看做“全方位”的悲剧。也许,正是这种悲剧以异常丰富的内涵和山一样的沉重感打动了我的心;然而,似乎又不全是,因为在这浑厚而凝重的悲剧感撞击的间歇,分明还有另一种力跳荡着、流溢着,象清泉扣击小石,象春风摇动瘦柳,细细地、缓缓地浸润着我的心田,使  相似文献   

2.
魏凤莲 《齐鲁学刊》2013,(1):157-160
起源于狄奥尼索斯祭祀仪式的古希腊悲剧,在其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远离狄奥尼索斯崇拜:悲剧的主角是多种形态的酒神;悲剧的情节模仿了狄奥尼索斯的经历;悲剧的某些描写借用了狄奥尼索斯崇拜中的术语;悲剧的政治含义延续和发展了狄奥尼索斯崇拜的政治作用。古希腊悲剧的发展渗透着狄奥尼索斯崇拜的因素,始终是"献给狄奥尼索斯的演出"。  相似文献   

3.
《史记》内含着深厚的悲剧意蕴,它凸显了人的独立意志、存在价值和张扬主体的悲剧精神;表现了彻悟历史、人生和无法超越的悲剧意识;深刻地揭示了历史人物悲剧命运的文化根源,宣告了历史的困惑和文化的悲哀。深邃的悲剧意蕴是《史记》作为史学和文学巨著魅力永恒不可复写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以她独道的视觉及非凡的艺术表现力 ,抒写着人类生存的困顿与无奈 ;勾勒着充满活力而又直视人性的悲剧。她笔下的悲剧大多都洋溢着一种荒凉感 ,这正昭示了她悲剧的内涵 ,人类因无法摆脱自身的弱点 ,才挣扎不出自己既定的命运 ;由于人性本身的矛盾及人性与社会道德、秩序和理性法则之间的冲突 ,才导致人性的毁灭  相似文献   

5.
<雷雨>的创作意图是源于他对"命运"这一课题的探究.青年时代的曹禺始终被"到底是什么在制造着人间一幕幕悲剧"的思索折磨着.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雷雨>中人物的言行共同表明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忧思正是人类对自身利益的过度执着引发了自身的悲剧,而这悲剧必将像大雷雨一样彻底洗涤人间的罪恶.  相似文献   

6.
“迷惘的一代”文学体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和欧内司特·海明威小说中的悲剧意识,与叔本华的生命意志主义和尼采的权力意志主义之间存在着某种隐微关系。菲茨杰拉德小说中包蕴着深刻的叔本华哲学思想,而海明威小说则呈现出明显的尼采哲学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任冠之 《阴山学刊》2001,14(4):27-28
<汉宫秋>中所塑造的王昭君既不同于历代文学作品中含悲抱怨的昭君形象,又有别于我国早期古典悲剧中薄命红颜的女性形象,而是一个刚柔相济、深明大义、饱含着民族感情和爱国精神的具有悲剧审美价值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在近一个半世纪以前,两位伟大的历史巨人,尝试着从社会学角度对悲剧这种艺术形式进行一个全新视角的概括,从而创立了一种新的悲剧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几十年来,它一直被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工作者奉为圭臬;新时期以来,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成为文艺理论界争论的一大热点。研究者们见仁见智,从各个角度对马恩悲剧理论进行了探讨和阐发。  相似文献   

9.
西方悲剧美学的现代发展与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25-131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西方文化的转型期,在新的文化视野中,现代悲剧美学表现出对传统悲剧美学的颠覆与反叛。现代悲剧在以下方面呈现了对传统悲剧的发展与变异:悲剧人物由英雄人物转向日常普通人;悲剧冲突由从关注外在社会转向人类内心关照,由情节冲突转向精神冲突;悲剧旨归由道德教育和社会批判转向文化批判和人类的终极关怀;悲剧效果由审美教育走向反审美;悲剧精神由悲剧精神降格为悲剧感;悲剧实质由外在实体悲剧走向内在哲学悲剧,体现出现代悲剧现代主义色彩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
《悲剧观念与中国文学》(张恒学、余三定著)于2009年5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全书由五章组成:第一章,悲剧与悲剧观念;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悲剧观念;第三章,“社会主义悲剧”观念的产生与发展;第四章,“新时期”文学的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第五章,《白鹿原》:中国当代小说成熟的悲剧文本。  相似文献   

11.
悲剧艺术研究是一个混乱无序的领域。其突出表现,即是“泛悲剧论”与悲剧的“二元论”。悲剧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它是人类自由意志与规律和命运的搏击拼争,表现主体对现实苦难的困惑与问询,任何逃避的意向都与悲剧无缘,汉语中的“悲”更与其搭不上界。中国古代的戏剧中罕有悲剧,但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中,却存在着恒久不息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2.
<正> 本文无意于对中西悲剧作价值判断,事实上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因为中西文化各自有其特性和优缺点。本文意在比较中显示出我国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的特征,分析哪些因素可以哺育滋长我们的民族感情,哪些沉淀已成为包袱,阻滞着我们前进的步伐。 若问:为何从悲剧入手?答曰:因为悲剧比其他文学样式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更容易激发人们的情绪,调动人们的审美经验,产生严肃而崇高的审美感受。因而,悲剧最集中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 一 中西悲剧的产生为何相差近两千年? 西方的悲剧,远在公元前五世纪就繁荣了,那时,雅典每年举行戏剧竞赛,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无悲剧及悲剧的本质属性问题简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关于中国有无悲剧的争论,症结所在是对悲剧本质属性的认识问题。从西方对“悲剧”概念的诸多解释中可以确定,亚里士多德所谓“悲剧”,其本质属性应当是:关于“好人”的“‘痛苦’的、‘不幸’的故事”。据此本文认定:中国存在着在本质上与西方一样的悲剧作品。  相似文献   

14.
老舍小说呈现着浓郁的悲剧意蕴。展示人物精神苦楚、揭示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人性异化和构建悲剧艺术世界是其典型表征。  相似文献   

15.
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和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王木春一、莎翁悲剧对亚氏悲剧理论的超越在当今文艺理论界和美学教科书中,关于悲剧,流行着这样的概念:悲剧所歌颂的主人公是正面人物,主人公在与邪恶势力的斗争中,由于力量悬殊,不能制服丑恶,遭到致命的打击,不是失败...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思想决不仅是那种囿于艺术学或美学意义上的悲剧理论,而是一种以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中的悲剧事件为其关注对象的文化悲剧理论。这种文化悲剧理论认为,异化是社会历史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历史构成了悲剧的主要内容;革命则是悲剧的真正主题。而这三个方面也恰恰构成了他们文化悲剧思想的核心内容。他们的文化悲剧思想具有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5,(6):95-99
仅仅从社会学的角度认定西奥多·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是一部批判美国社会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小说,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从文本逻辑的角度来理解《美国的悲剧》的主旨:文学语言述说着"信仰的失落";文学形象塑造了"迷惘的一代";信仰失落昭示着"人类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一、死亡情结与悲剧作品“哀莫大于心死”,表现死亡恐惧、焦虑,描写死亡事件、现象的悲剧文学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虽说不是每部悲剧作品都表现了人物的完亡和死亡情绪,也不是描写了死亡的作品都是悲剧,但几乎绝大多数的悲剧都关系着死亡。可以说死亡情结是悲剧文学的灵魂、悲剧正是死亡情结所显现出的张力。有生命方有死亡,无论是以何种方式死亡,死亡总归是生命的大悲剧。“向死而在”,死亡就成了生命的完整,又是对生命本质的一个说明。物理的死也好,精神的死也罢,死总归是最大的哀,最深的哀。不能想象如果剔除了死亡情结还…  相似文献   

19.
张恒学 《云梦学刊》2001,22(4):75-78
长篇小说<白鹿原>是悲剧艺术在小说领域走向成熟的标志.<白鹿原>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悲剧人物.白嘉轩和鹿子霖是两个悲剧内涵截然不同的人物.白嘉轩的悲剧主要表现为文化的悲剧,鹿子霖的悲剧主要表现为政治的和人性的悲剧.他们的悲剧又都是时代的、社会的,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小说正是通过表现人物的悲剧性历史命运来表现"生活的演变过程"和"历史的演变过程"的.  相似文献   

20.
曲彬 《理论界》2010,(11):148-149
本文分析了康拉德的小说《吉姆爷》中主人公吉姆悲剧的产生原因,指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推动着主人公命运的发展,最终导致悲剧的产生。吉姆在努力战胜自我,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经历的心灵痛苦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有着普遍的意义,使得读者与之共鸣;而吉姆心灵的道德力量使他最终实现了理想,他的心灵折射的道德光芒给予读者无穷的力量。这就是吉姆悲剧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