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是我国商品经济空前发展,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皇室贵族和封建官僚们逐渐抛弃了“重农抑商”的老传统,争相参与商业活动,到明中后期形成了“无官不贾”的局面。明代皇商官商的出现,是明代经济史的一个重要问题。明代皇商官商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它们有何特点?它们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本文就此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孙中山的农业近代化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一思想的根本目标是振兴农业,造福于民;其中,变革封建生产关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实现农业近代化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加强生产管理,改造农业技术是实现农业近代化的重要手段,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农业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使封建小农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对外开放是加快农业近代化进程的战略对策。孙中山的农业近代化思想对今天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云泽生明月彤管溢春芳──评张薇《明代的监控体制》吴量恺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其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日益成熟,可以说是集封建政治、经济、文化之大成的关键时期。明嘉靖、万历年间正是明朝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之时,封建自然经济趋向分解,商品经济日益发...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直线的,而是几度大起大落,在繁荣和兴盛的高峰中突然衰败下来,又从衰败中逐渐发展和繁荣起来,在达到新的高峰时又衰败下来。封建商品经济的这种曲折的发展道路,正是中国封建结构发展进程中的某些不稳定性造成的,是动荡的小农经济通过封建结构在商品经济中的反映。一、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三次兴衰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了三次大的兴衰。第一次兴盛是从战国开始,到汉武帝时发展到高峰,经过汉武帝的打击之后开始衰退,到魏晋南北朝时达到低潮;第二次兴盛是从隋  相似文献   

5.
宦官是中国三千年封建专制社会的特殊产物,尤其是明代,宦官擅权乱政,势焰熏天,历来是明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南京作为明王朝的兴国所在和江南政治中心,是仅次于北京的又一宦官聚集之地。我们就明代宦官和南京的关系加以了解,对于全面、系统地认识明代宦官制度,以及南京地方史的研究,均具有一定的意义。一、明代南京宦官的设置早在明王朝正式建立(1368年)之前,朱元璋自称吴王(1364年)之后,就已开始在当时的应天府城使用宦官并设立宦官机构了。如王世贞《群山堂别集俄八六就收录有龙凤十二年(1366年)十一月,朱元璋派内使李顺…  相似文献   

6.
<正> 明代,广东农业商品性生产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跨入了迅猛发展的阶段.本文探讨明代广东农业商品性生产的迅猛发展,在于揭示它给明代广东社会带来的明显变化,明了商品经济在当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论东林党人反对内阁专权的历史意义郑文君明朝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一方面,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地主与农民两大阶级的矛盾极为尖锐;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内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使封...  相似文献   

8.
李培  习亚哲 《学术论坛》2006,1(5):71-75
像任何复杂的现象一样,城市的兴起根植于过去的历史,而所有城市的兴起也并不是出于同一根源,如果我们要鉴别某个城市就必须追溯其发展历史。相比较西欧封建型城市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缘何陷入了低水平城市化的陷阱之中呢?文章从城市人口特征与地域分布、农业和商品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城市内部规则演变等角度入手对西欧封建型城市与中国封建型城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两者的类别特征。  相似文献   

9.
明清两代云南商业发展概述吴兴南明清两代,是云南封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明代,随着移民实边,农业垦殖事业不断发展以及矿冶业的兴盛,加速了云南山区经济的开发,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在各级政权和军事统治中心所在地,在水陆交通要冲形成了众多大小不一,功...  相似文献   

10.
<正> 自傅衣凌、西嶋定生、藤井宏等诸位教授率先研究以来,明代江南社会经济史之研究已经阐明了十六世纪商品经济开展之情形.当时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单纯商品生产,已在小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中见到.从江南与外省之间,农产品、手工业产品交换之盛行,市镇林立繁荣,可以确认明末江南三角洲全区都已经商业化了.本文拟以此为前提,试图探讨这时期的前一阶段江南地主商业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维护封建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而与其紧密依附的民族资产阶级也顽固地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统治,使商品经济无法得到快速发展,宪政也难以产生。我国50年代的土地改革,彻底扫除了这一障碍,为宪政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于清代经济这个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的园地,学术界进行了长期、大量的耕耘,推动研究向纵深发展。吴量消先生所著《清代经济史研究》一书,是这一园地的又一力作。该书于1992年4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二十六万余字,包括:前言、第一章:清代社会的生产能力、第二章:农村封建租佃的变化、第三章:商品经济与城市的发展、第四意;清代雇佣关系的发展及其特征、第五章:新的农业经营方式、第六章:农业雇工的工价、第七章:国内市场的发展趋向、第八章:封建经济结构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束缚、附录、尾语琐言。在历史发展的长…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范畴看,农业近代化即农业资本主义化。农业近代化以封建立地所有制的变革为序幕.不仅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也是生产力的变革,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农业走向市场,使农业摆脱传统农业的制约,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各国实现农业近代化的道路不同,中国近代农业具有自身的特征,可以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农业近代化。中国自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期一资本主义萌芽经历了约二百年的缓慢发展,“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  相似文献   

14.
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然而在新旧体制的交替过程中一股暗流悄然兴起,商品经济带来的利益的直接性和实惠性,使某些人借用手中的权力,将封建专制的手段与商品经济的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农业金融发展阶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秋根 《人文杂志》2007,(2):131-140
中国古代农业金融史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自战国、秦汉到唐代中叶为第一阶段;自唐代中叶经宋、元到明代中叶为第二阶段;自明代中叶至鸦片战争前为第三阶段。封建国家、地主阶级、商人阶级分别在这三个阶段起主体作用。而中国古代农业金融史的研究,是当前农业金融建设、发展农业经济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江南官田,由来已久。到了明代,更加庞大,成为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近几年来,关于明代江南官田的性质问题,进一步引起中外史学界的注意,陆续发表了一些讨论文章,气氛比较热烈,问题有所深入。但是,总的看来,在认识上仍然有着很大的分歧。这里,我们拟就明代江南官田的性质、作用和私有化问题,陈述管见。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总要反映时代的风貌,一部长篇小说会透视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古典名著的《金瓶梅》必然要直接或间接的表现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乃至人们的伦理道德、心理气质等,全面地描绘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社会生活。 明中叶有没有商品经济?这是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们早已回答了的问题。明嘉靖、万历年间,在唐宋以来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随着科技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李根蟠 《河北学刊》2003,23(2):155-161
本文针对中外学术界对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估计过高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与战国秦汉、唐宋时期的农业生产和流通的诸方面进行比较后认为,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广度上,但由于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制约因素,农业劳动生产率呈现停滞或下降。文章还试图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停滞的条件下比前代有超越性发展的“悸论”作出解释,认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并没有真正割断其自然经济的脐带,脱离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发展轨道,因而也没有能够导致“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张海英 《社会科学》2003,(10):94-103
明清时期江南与全国其他区域的经济交流是非常密切的 ,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就全国范围的经济发展而言 ,无论是闽粤地区丝棉纺织业、果木、烟草等经济作物种植业的发展和出口贸易的崛起 ,还是两湖等地最大商品粮基地的形成 ,江西过境贸易的繁荣 ,以及华北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东北地区的开发等等 ,无不与江南经济密切相关。江南在同各区域的经济交流中 ,互相开拓市场 ,共同促进了各地的商品经济活跃 ,体现了江南区域市场与全国市场密切的互动关系及江南经济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颜钧集》与明代中后叶的平民儒学陈寒鸣明代中后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加以王阳明心学思潮的激荡,儒学呈露出由庙堂重返民间,由经院之学而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的迹象,以至产生了同官方儒学、经典儒学迥然有别的平民儒学。其突出标志就是王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