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的来源     
研究《周易》,自古称难。这部书从书名到内容,历来众说纷纭。《汉书·艺文志》“六艺略”载:“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又于“术数略”载:“周易三十八卷”。许多人认为《周易》的“周”是指周人,然而,郑康成早即以为:“《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也。”研究《易经》的著作,《系辞传》可称为早,其亦谈到《易》之为书也“难知”。求象者,易无达象;论德者,附会儒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的传说,是古人难于《易》的绝顶之论。“则所谓《易》者,果何如哉?!”古代研究者如此叹难。除了《周易》本身之难解和文献资料不足以外,主要是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周易》的价值并不在于其卦爻辞本身,而在于其背后隐含之质,即寓于其时其地的人的经验、思维、价值观和行为中的特定素质以及由此凝聚的特定人格。从经验上看,就《周易》描述观其经验之性质,可见三点:事件简单、概念模糊、意义神秘。从思维上看,《周易》印载着的古人的思维特征,其中最显著的一点是比附性;这种比附的结果,使思维没有走上逻辑化的道路,而循着经验感受法的道路前进。从价值观上看,价值对象多是“往”、“涉大川”和“见大人”等;而就价值自我而言,对人生最渴求的似乎就是“无咎”。从行为上看,通过《周易》卦辞看古人行为,有一个鲜明的双重现象,即对自身的苛求无情,可用“克”字来统;对身外对象(天象与人事)之顺从忍耐,可用“敬”字概括。因此,《周易》是标示古人之特质早期生成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3.
周易算卦不可信,古人早说过。辅佐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的姜子牙就是一个代表。“周武王伐纣,卜筮之逆,占曰:‘大凶’。太公推着蹈龟而曰:‘枯骨死草,何知吉凶?’”(王充《论衡》)瞧!说得何等坚决。科学昌明的今天,周易算卦又风行九州。易学大师纷纷出世──不知从何而来,登台传道,令人看不懂。有的说,《周易》是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有的说,《周易》是宇宙代数学,是科学皇冠上的明珠,是神奇的未来学,是最高层次的科学。有的宣扬,利用周易、六十四卦和阴阳五行学说,对自然、社会、人生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周易》是伪书,你的看法……。我是在1994年发现《周易》是伪书的,为了慎重起见,我不得不耐心地钻到古书堆里去查找自关证据。在掌握了充分的证据材料的基础上,我把研究的结论献给读者。为了理直气壮地说“《目易》是伪书”这五个字,我准备了远远超过五万字的证据材料。请问《周易》的作者是谁?据《史记》的记载,《周易》的经文(即卦辞、爻辞)是周文王所作,《周易》的《彖传》、《象传》、《系辞传》、《说卦传》、《文雪》是孔子所作。绝大多数的后人,相信《史记》的记载。那么《周易》的真正作者是谁?我认为:《周易》…  相似文献   

5.
侯敏 《学习与探索》2005,(6):168-170
《周易》卦爻辞短歌形式简单,艺术质朴,其中21首婚恋短歌涉及恋爱、求婚、迎娶、成婚、持家、纳妾几个方面,反映了古人的婚姻家庭观念,表述简洁自然,于粗糙中见真实,为考察《周易》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6.
《周易》的主旨为交易,乃古今易学家、哲学家的共识。本文意在立足前贤讨论这一问题的基础之上,力求有所深入与前进。 一、八卦、六十四卦之变易 孔颖达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周易正义·序》)孔氏之说明确地揭示了《周易》的核心思想。变易也称“变化”,大致相当现今哲学中说的“运动”“变化”两范畴。《周易》的卦形体现了变易思想,是天道、人道和地道交易的摹拟和复现。 先从卦爻的产生说起。《系辞上》有一节论述,值得我们在讨论这一问题时重视。即: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相似文献   

7.
马承源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于2003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于2004年4月上市。这是2004年出土文献研究领域的最重要的事件。此书公布了四种战国楚竹书,即《周易》、《中弓》(一般写作《仲弓》)、《亘先》(一般写作《恒先》)和《彭祖》。其中《周易》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一部《周易》,意义重大;《仲弓》记载了孔子与其弟子仲弓的对话;《恒先》是一篇有关道家宇宙论的文献;《彭祖》以耈老问道于彭祖的形式写成,主题为养生。四篇之中,最具有哲学意味而引起较广泛讨论的是《周易》和《恒先》。另外,上博简第一、二册以及…  相似文献   

8.
近4、5年来,学术界有许多令人费解的现象。例如1989年之后,许多人文学科凋零了,基础理论学科变得古无声息了,哲学则似乎不存在了。然而作为巾国哲学之源的《周易》却倍受青睐,刹时,研究《周易》成为时髦。渐渐地,《周易》研究红火起来,眼下已经热到令人不安的程度。据统计,研究《周易》的专著至今已出版3000多种。几乎全国各大、中、小城市都有一批卦师,在大街小巷为浮躁起来的人们预卜吉凶。《周易》热达到这种程度,许多人对它焚香顶礼,何故?有历史原因,也有时代原因,亦有世界文化原因。应当说,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9.
《周易》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部珍贵文献,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历代阐释《周易》的著作不下三千种,而黎子耀教授的《周易秘义》不落窠臼,自创新说,认为《周易》是一部披着宗教外衣而掩盖其革命内容的伟大著作——殷周奴隶起义史,在易学研究中别开生面。该书分类注经,以经、传俱用隐语,故名《周易秘义》。《序卦》、《杂卦》两篇注是全书的精华,揭示《周易》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开光明傅憎享“西门庆要亲自与他开光明,强着陈经济做孝子,与他抿了目。”(第63回)吉林文史版《金瓶梅词典》引姚灵犀《金瓶小札》,“以水滴入死者目中,为之冥目。”此说不确,“开光”与“抿目”是两码事。“开光”是以水(或酒)为死者“洗眼儿”,使之眼目光明...  相似文献   

11.
《探求》2015,(2)
创建生态文明,不仅需要关照自然的意识,而且需要注意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这种要求,已在《周易》中有所蕴含。从整体主义看,《周易》通过卦爻变化来构造不同卦象,以期达到对于世界万物及其变化的整体构造,不仅承认世界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万事万物的价值和生存权利,而且自觉地把顺天的仁爱之性发扬光大,因此成就了一种广阔的生态伦理拓展;从多元主义看,《周易》是以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体悟来参透万物之状,强调的是如何思考作为主体的"人"的位置,以及如何理解"人"与其所处的"世界"的关系;从政治伦理看,《周易》通过对天地万物内在价值的肯定,示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主张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通过家庭、社会进一步将伦理原则扩展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无论是整体主义、多元主义视角还是政治伦理视角理解《周易》,贯穿其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线索是"生生之为易"。这一思想线索使从生态伦理向生态价值理论转换过成为可能,当然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读黎子耀先生之《周易秘义》,觉得许多问题难以索解,须加讨论,才能明了。这里就先把我的一点意见写出。黎先生说:“《诗经》为阴阳五行之诗,”他是这样解释的:“关”字表示阴性,象征弓;“键”字表示阳性,象征矢,即箭。接着黎先生将这“关键”一辞的属性阐发。《诗经》的第一篇是《关睢》。《关睢》的第一章开头是“关关睢鸠”四字。这四字一般解释是:睢鸠是一种鸟,关关是它的鸣声。睢鸠在关关地叫,在黄河中的沙洲上。这两句《毛传》云:“兴也。”引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以配君子。我看:这样的解释与理解“关关”,是合理与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慎刑契合国际轻刑化趋势,符合我国司法改革方向。追溯我国传统法文化源头,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慎刑思想。《周易》蕴涵着丰富的慎刑思想,如明慎用刑、赦过宥罪、不留狱、议狱缓死等理念,以及对童蒙之人用说桎梏的赦宥教化,都体现了朴素的慎刑思想。《周易》的慎刑思想集中表现在:犯罪惩治方面,提出要通过行中罚,实现刑罚清的宗旨;在犯罪矫正方面,提出要通过规训教化,达到改过迁善的目的;在犯罪预防方面,提出要通过明罚敕法,收到禁民为非、知止不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天道观形成于晚年谢宝笙1要了解孔子的天道观,就要解决孔子与《周易》的关系。孔子与《周易》的关系,集中在《易传》中的“子曰”。问题是这些“子曰”是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或只是另一些经师之言?或假托孔子之言?多篇《易传》中的“子曰”是否都是假托之言,...  相似文献   

15.
《周易》中的“贞”字,最初学者依据《易传》和《尔雅》把其释为“正”或“定”。近代以来,随着对殷墟甲骨的考证研究,有学者认为《周易》和殷墟卜辞一样,都是卜筮的产物,并根据《说文》把“贞”训为“卜问”。但通过对殷墟卜辞命辞语气的考察发现,“贞”训为“卜问”解释不通,而释为“正”或“定”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与《周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与《周易》张崇琛近年来,学术界对诸葛亮思想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有一个问题却一直被忽视,那就是诸葛亮与《周易》的关系.1994年10月6日在山东沂南举行的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讨论会上,展示了陈立夫先生为大会的题词:“明易先知”。然陈先生虽指出诸葛亮...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22,(1):148-152
"道"与"德"是《周易》的两大核心范畴。长期以来,学界以"易道"为核心,侧重对《周易》之"道"的研究,而对"德"的研究阙如。在《周易》所展现的伦理秩序中,"德"完成了由"目视于途"向"德性"之义的转向,展现了中国传统思想理性化的过程。"德"不仅将时间因素摄入其中,表明执守德性的重要性,而且表现出政治伦理特质,从"君子之善"和"制度之善"的角度说明"修德敬业"地践行德性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章太炎的易学思想如同他本人其它的学术思想一样,是复杂而又丰富的。在诠释《周易》方面,章氏虽用传统的训诂法,重实证,求真知,但又不泥成见,推陈出新,以史学的眼光来分析、判断,反对以象数、清谈和谶纬说易。同时,蹊径独辟,把佛教唯识学与《周易》联系起来相互比勘,新意迭出,令人耳目一新。本文通过对章氏易学的深入剖折,力图展示其易学思想的概貌,并相应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汪高鑫 《学习与探索》2012,(8):142-146,4
《周易》丰富的思维术,对传统史学的历史思维有着重要影响。《周易》的天、地、人相联系的整体思维,启发了传统史学的"究天人之际";"《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思维,启发了传统史学的"通古今之变";"一致百虑"思维,启发了传统史学的"成一家之言";"作《易》者其有忧患乎"的忧患意识,启发了传统史学的历史借鉴思想。  相似文献   

20.
毛卫 《生存》2020,(1):0117-0118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老师和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人,所以,课堂教学没有既定的程序、轨迹,有的是个性化的行为,有的是随机产生的思维的撞击,有的是始料不及的“特色”表现。要想深入地推进新课改,使课堂也像生活一样充满七彩首先要下功夫进行有效性自主学习的研究,创设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