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前蜀与荆南疆界辩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926年以前,荆南政权和前蜀政权谁领有归(治今湖北秭归)、峡(治今湖北宜昌市)二州地区,历来说法相异.《新五代史·职方考》和《十国春秋·地理表》列归峡入前蜀版图.称荆南只领荆州;今人蒲孝荣所著《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杨伟立所著《前蜀后蜀史》以及陶懋炳所撰《五代史略》亦主此说.而《资治通鉴》卷264、265、274所书及胡三省之注则视归峡为荆南属郡.《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前蜀》、《南平》政区图也将归峡地区画在荆南界内.谁是谁非,不仅关系到两个政权的疆界划分,而且关系到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看法,有必要辨正.  相似文献   

2.
荆南,又称南平,是五代十国中最小的割据政权,公元963年以疆土归宋时,“尽籍其境内为州府三:江陵府,归、峡二州,县17,户14万3百”北有先后割据的梁、唐、晋、汉、周五代,南有据地14州、监,66县的马楚政权,东为兼跨19州3军108县的吴唐大国,西则先后出现了拥有二川、山南西道的前、后蜀。四雄虎锯于“无地无割据,无岁无战争”的动荡年代而这处于“四战之地”的荆南小国却能维持五代四十年之久,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五代史上,后唐王朝曾两度对蜀用兵。第一次用兵,仅用70日即灭亡了前蜀国;第二次用兵,费时半年,却是无功而返。作者认为:前蜀后主王衍的昏愦腐败,导致众叛亲离,军无斗志,以及后后军队贯彻了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和采取了攻战与招抚相结合的战术,这是后唐第一次对蜀用兵进军神速之原因;而董平璋、孟知祥联军的强大以及后唐军队战略上的错误、根饷转输的困难、个别将领的轻敌,则是后唐第二次对蜀用兵失败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清宜昌设府于世宗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清朝初期沿用明制,称夷陵州,隶属荆州府管辖。据《清一统志》记载:“雍正六年,改归州为直隶州,十三年三月以归州(今秭归)为散州,升夷陵州为宜昌府,属湖北布政司”。宜昌自此始由湖北省直辖。又据《清志》载:“雍正十三年,置东湖县为府治,鹤峰、长乐、所降归州及所属长阳、兴山、巴东来隶”。这是宜昌设府以来所管辖最广的地域。而现今所辖之当阳、远安时属安襄郧荆道的荆门直隶州,枝江、宜都属荆宜道的荆州府。鹤峰县,元代为四川行省夔州路容美峒军民总管府所在地。朱元璋吴王元年(公…  相似文献   

5.
五代时期的南平国(又称荆南)割据一隅,仅领荆、归、峡三州之地,其图狭小,为十国之最。然而高氏据此弹丸之地竟历四世五主,凡五十七年(公元九0七年—一九六三年)。在兵连祸结、岁无宁日的大动乱年代,地狭兵弱的南平何以能在强手林立的夹缝中生存,立国数十年?本人不揣浅陋,兹略陈鄙见。  相似文献   

6.
方外十友是初唐后期的一个文人群体,其得名时间大致在武后光宅元年(684年)至垂拱元年(685年),此后交游虽然还在继续,但已非全部.陈子昂辞官归蜀后,这一群体基本上不复存在.方外十友之所以能形成,一在于他们的思想情趣和人格追求比较一致,二在于他们彼此之间有深刻的理解,三在于他们的文艺才能和好尚相同和趋近.方外十友对盛唐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描写神仙生活,二是表现幽独情怀,三是抒发真挚友情.盛唐文学的内容和风格,与方外十友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杜光庭,字宾圣,浙江处州缙云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年约84岁。杜光庭在青年时代曾到长安应九经考试,科举落第后入天台山学道,随后返回长安,受到唐僖宗的重用。他曾三度入蜀,第一次入蜀时间约在唐僖宗乾符三年(876)至乾符五年(878)之间;第二次是中和元年(881)随僖宗一同逃亡入蜀,在蜀中滞留四年;第三次入蜀时间约在僖宗龙纪二年(886),从此再未离开蜀境。杜光庭入蜀后,受到王建父子的礼遇与恩宠。晚年隐居青城山白云溪,死后葬于青城山清都观附近。他是唐末五代著名道土和道教学者,喜读经、史,学问渊博,  相似文献   

8.
大晟府词人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申崇宁五年(1106)九月至大观元年(1107)任大晟府乐令,大观二年(1108)十月出知常州,任典乐则在大观二年十月前。晁端礼于政和三年(1113)六月下旬赴大晟府,以谪散官而任制撰文字职事,一月后叙复,命官为按协声律,未及上任即卒。万俟咏、田为、江汉于政和三年五月后任制撰文字,后各有升迁。江汉政和六年至政和七年间(1116----1117)离开大晟府任密州通判,万俟咏宣和元年(1119) 八月前离开大晟府任秦川茶马司干当公事。田为自政和四年(1114)正月后至宣和元年十一月均在大晟府任职,先后任燕乐所制撰、修制大乐局管勾官、典乐、乐令、典乐、大司乐。  相似文献   

9.
前蜀建立后,王建的假子作为创业勋臣,出将入相,盘据要津,在前蜀军事、政治舞台上继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东出伐岐,连克秦、阶、成、凤四州;西败南诏,安定了前蜀的西南边境;但在后唐伐蜀之战中诸假子不战而降,导致了前蜀速亡。身为权要,他们不可避免地陷入政治漩涡中:王宗佶争立、元膺之乱及王衍继立等重大政治事件中假子都参与其中对前蜀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假子们贪赃枉法,擅作威福,也加剧了前蜀政治的腐败。  相似文献   

10.
陆游在四川     
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中年后曾到四川作官,度过了一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乾道五年(1169),他四十五岁,受任通判夔州(今四川奉节),因久病不堪远行,次年方离开家乡山阴,“离吴入楚上巴峡”,(《古藤杖歌》)溯江入蜀。至淳熙五年(1178),他五十四岁,始奉诏离蜀东归。其间除半年多时间在陕南作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外,绝大部分时间都于蜀中度过。前后八年的“蜀栈秦关”生活,留给诗人的记忆是永不磨灭的。  相似文献   

11.
五代十国时期的前后蜀诗坛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与南唐诗坛双峰并峙,交相辉映。前后蜀诗坛的成因有以下几点:当时前后蜀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国力较为强盛,为其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巴蜀地区自古便崇尚文德,前后蜀统治者对文化礼教也十分重视,不仅广纳贤才,兴办学校,而且沿袭唐制,恢复科举取士,这对前后蜀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大量的入蜀诗人、少量的蜀中诗人和一些皇室成员共同努力,造就了前后蜀诗坛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2.
五代十国政权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代十国分裂时期,代表中原政权的后唐以及"十国"中的前蜀、后蜀、楚、南汉等政权与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先后发生过、有时还较密切的关系.对唐宋之际这一"过渡时期"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值得重视.本文疏理这一较少为学界关注的史实,从中亦可以看到宋王朝南方边疆民族政策之先导.  相似文献   

13.
两蜀翰林学士科举出身者比例较低,这和中原政权有所不同;但其被擢拔为翰林学士的比例很高,这又和中原政权有一致之处。两蜀学士中,前蜀不乏唐朝衣冠后裔,后蜀则更侧重委任幕职僚佐。两蜀翰林学士除了履行翰林学士初创时的草诏敕和备顾问的内职外,还频频地兼任重要的实职,成为加强皇权的一种得力工具,同时也卷入中枢斗争中不能自拔。有的学士所用非人,加剧了政治腐败,加速了两蜀政权的衰亡。  相似文献   

14.
唐代中晚期,政局糜烂,内外交困。唐朝政府在不断对外采取和亲政策的同时,更频频地将公主下嫁到各个藩镇,以求取国家内部的表面和平。这种政治婚姻,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和亲。但和亲本身是否有效,更多地决定于政权双方的实力对比,所以,唐朝政府对各藩镇的“和亲”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乃动乱与割据之世,该时期内南北政权围绕蜀道展开了激烈的争夺。通过对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蜀道争夺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三国时期与五代时期的蜀道争夺战极为频繁,在中国历史上较为罕见;三国时期各条蜀道的使用频率较为平均,五代时期则严重倾向于选取故道和金牛道;三国时期蜀道争夺战多取用其中一条,而五代时期则数条同时进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秦汉时期颇为重视蜀道建设,以至于三国时期蜀道的畅通性仍保持良好,而隋唐五代时期故道长期作为官方驿道,便于行军打仗;与三国时期相比,故道在五代时期的军事地理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三国时期曹魏以长安为伐蜀基地,与五代王朝多以凤翔为伐蜀基地不同。  相似文献   

16.
唐宋派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清两代文献中,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属于同一流派,然而,对这一流派的称谓,却没有明确的表述。夏崇璞在1922年明确提出“唐宋派”的概念,这一概念至郭绍虞在初版于1947年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中才得以定型。唐宋派形成于1533年,成熟于1536年。  相似文献   

17.
太公初封于齐,国小地狭,后世渐行开拓,至战国时期湣王灭宋后,齐国疆域遂臻于极盛.在此齐国版图最大时期的地域范围内,自夏以来的不同历史阶段,皆曾有诸多古国存在.这些古国的居民皆为东夷土著,而有国者族属不同、姓氏各异,炎帝后裔之姜姓及东夷姜姓、赢姓居多,后有周族姬姓,间有舜后妫姓及黄帝之后任姓等先圣后裔.这些古国最终都成为齐国的一部分,而各古国之文化因素则随之逐渐汇集融合,终成日后特色鲜明之齐文化.  相似文献   

18.
魏蜀吴三国为了实施中间地带战略,对处于中间地带上的少数民族采用军事、政治手段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中间地带上的少数民族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依违于各政权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三国争夺中间地带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西蜀词与南唐词都具有晚唐五代词风共同的时代特征,即绮艳婉丽。但因二者所处的地域不同,从而形成了西蜀词与南唐词的地域风格差异。西蜀词的地域风格浓艳绵密,崇尚的是温庭筠的词风,南唐词的地域风格清丽疏淡,崇尚的是韦庄的词风。南唐词风对北宋前期的词坛创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0.
邵雍的《皇极经世书》一向被认为是"推步之书",它对中国历史的一些精到见解因此而被淹没。但是,仔细梳理分析《皇极经世书》对中国历史的记述可以发现,它把中国有纪年可考的历史定位在公元前2327年唐尧甲辰,推断夏朝之建在公元前2166年,这不仅比"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夏朝之建(前2070)提前了近百年,而且其推断都有权威翔实的文献依据,表现出尊重史实和文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