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打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个月前的一次“突然造访”后,内蒙古包头东河区市民高俊平的生活就变得不一样了:不断有记者专门前来采访、拍照;邻居们总爱跟他打听“总理说了些啥”;就连他4岁的小孙子,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名人”,因为李克强造访之时,他在众多记者的镜头前,光着屁股从衣柜里爬进爬出。这段画面在《新闻联播》播出后,迅速成为网络上最热门的视频之一。  相似文献   

2.
语文闲谈     
中古汉语里第三人称代词出现“伊、渠、他”。现代普通话里只保留了“他”,至于“伊、渠”只在某些方言里使用。王力《汉语史稿》:“第三人称的性别区分,最初由少数人提倡,始于1917年;本来希望在口语中造成一种分别,后来失败了”。“五四”前后,文学作品中用“伊”,后来都改为“她”。这个“她”字是刘半农在1926年的创造。可是,这只是书面语的视觉区分,不是口语的听觉区分,在口语中“他”和“她”听起来仍旧没有分别。“文法”改了,“语法”未改。  相似文献   

3.
支菲娜 《金色年华》2013,(10):44-47
在宫崎骏的作品里,反复出现绳文人的“照叶树林文化”。1988年他在《龙猫》里,幻想由巨大照叶树所形成的树蟓.画面中透露着“森林崇拜”。龙猫的便当,就是常绿阔叶乔木橡树的果实。在嚷嚷716年后,宫崎骏这回真的要退休了。早在1997年完成《幽灵公主》后,宫崎骏就荫发退意。2013年9月6日,歇下来的宫崎骏神态轻松:”说了好几回了.但这回是动真格的。我累了。总之.我终于自由了,既有千点啥的自由.也有不干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提起梁晓声这位曾以锦绣文章予我们心灵震撼和升华的当代著名作家,人们常常想到的是他十几年前奉送给我们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著名小说;津津乐道的是他近几年真诚且“放胆”奉献给读者的《自白》、《梁晓声话题》、《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文集。大多数人只熟识文章华美的梁晓声,而极少有人真正认识“交际场合”中的梁晓声,更少有人对他的口才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刘心武在《棱角美与曲线美》一文里说:男性的美在于棱角美,例如面都应有棱角,若面团团的则难称美男;而面部上的鼻子尤应有棱有角,最好鼻梁线条明晰,鼻翼不要太圆,等等。没想到,用集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里弄出了一个主角男二号“大卫”,这小子把刘心武的意思破为三重了:形体上、性格上、口才上,作为男性,都该有棱角美。这形体上的棱角,没人去争,他原本是爱尔兰人,谁还敢同这个洋鬼子去比鼻子!说到性格上,那棱角也够明晰了:放着堂堂的驻华使馆新闻处“二秘”不干,却离任苦学中文,要当中国的“影视个体户”;演完州…  相似文献   

6.
给人生打比喻文/先走“天下有两种人。”我国当代学人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著名小说《围城》里写道:“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  相似文献   

7.
他在朋友圈里有个外号“二手太保”,之所以这样叫他,是因为他的许多东西都是二手的。比如房子,是二手楼房;比如车子,是二手面包车;电脑也是二手的;就连接在电脑上的低音炮、打印机,还有他的书架都是二手的。  相似文献   

8.
在当代中国人体模特里,他是当之无愧的“模特之王”:文化层次最高,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所学语种最多,精通英、德、日、中四国语言;年龄最大,今年83岁;做过临时电影演员;走进过央视《实话实说》、《夕阳红》节目……近日,记者采访这位“模特之王”。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作为明代小说的“四大奇书”之一,曾被作为一部“淫书”而深受人们诟病,而实际上它却是一部高度现实主义的作品。作者为我们呈示了小说诞生的那个时代的广阔社会画面,对很多社会弊病都有深刻的反映。其中一个方面,是中国古代极易滋生腐败的政治文化。深入剖析这一政治文化及其社会、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  相似文献   

10.
赵亚兴 《老年世界》2008,(12):24-24
那天.老友何工从报上剪下一篇小文章送我.是光绪年问学者阎敬铭所作的《不气歌》。他说:“这首歌写得太好了.咱老了,真得做到‘他人气我我不气’.也真是‘气出病来无人替’。”可是,没过几天,一件事却将他气得捶胸顿足。儿子花了五千多元钱给他买了台液晶屏幕的大彩电。这个品牌的彩电。在商店里.画面是那样的清晰.可买回家没看几天.画面竟不时出现闪烁的斑点。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都知道,早睡早起不仅身体好,还能养颜,但是到底多早睡多早起,才是“美容觉”昵?在《黄帝内经》里可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2.
王南方 《老年人》2008,(10):24-25
在演艺圈里,人们喜欢把高明称作“高大人”,这是因为:一方面他在影视片中演的官儿多;另一方面是他为人谦逊、和蔼,受人尊敬。这位年过花甲的演员,虽然50岁时才闯入观众的视线,但因为在《孔繁森》、《秦始皇》、《闯关东》、《至高荣誉》和《和平年代》等多部影视剧中的出色表演,受到了观众的好评,赢得了华表奖、金鸡奖等多项大奖,并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3.
屋里飘荡着母亲的油烟香和父亲的泥腥气,付学朋就这样大口大口地,呼吸着这世间的气息。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呼吸机:一头锁住了父母的双手,一头拴住了儿子的生命。“噗、呃、噗、呃……”这是儿子付学朋不同于常人的呼吸声。在一间昏暗的木屋里,这个30岁的男人躺在床上。由于高位截瘫,他肩膀以下的身体无法动弹,连自主呼吸都无法完成。  相似文献   

14.
微微 《金色年华》2008,(7):13-14
“You are fired!”这是一句美国电视观众再熟悉不过的话,美国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在他创办的知名竞赛节目《学徒》中,经常对参赛者做出这样无情的“判决”。《学徒》是一个大型商业选秀节目,专为特朗普海选总裁候选人而作,不知有多少人被他那冷冰冰的一句话淘汰出局。然而在真实世界里,  相似文献   

15.
石卫东 《当代老年》2007,(11):48-48
梁启超在他的《少年中国说》中有这样一句“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人的心态问题。其实,人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有“心”,只要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就会永远年轻。  相似文献   

16.
文化宫     
《老年人》2002,(4)
古时“四”字表吉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里,“四”字是吉祥、完美、周全的意思,因此用“四”来命名者很多,例如:“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战国有“四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古代有四“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元曲有四大名门: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古典小说有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谢自静)何谓“三宝殿”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三宝”是指佛教中的佛、法、僧…  相似文献   

17.
对桂河的了解是那部“二战”题材的荣膺奥斯卡七项大奖的经典影片——《桂河大桥》,当知道马上有机会走进电影中的画面里,心中掩饰不住的激动。  相似文献   

18.
论语 数字     
论语“孙悟空是山东人,《西游记》中悟空的老家,东胜神州的傲来国花果山的原型就是咱们的泰山。”,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杜贵晨教授针对“花果山为江苏云台山”的说法又提出了“泰山说”。他通过对《西游记》和《泰山志》的反复对比,发现《西游记》里面描写的天宫、人间、地狱,都能在泰山之上找到;而且《西游记》里水帘洞洞口那座铁板桥,只有泰山上的水帘洞才有。“科技到底该干什么?高科技到底该干什么?如果我是科技部长,该玩的就玩,就像陈景润,他就是玩!陈景润如果是处在今天的中国,他绝对是要去讨饭的,因为他不会去搞产业化,他的英语也不好,他说话都不流利,中文都讲不好,按现在“标准”,他是个文盲,还谈什么教授!”  相似文献   

19.
赵海燕 《老年人》2013,(12):38-38
“我的床前就贴着两张花纸……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这是鲁迅在《狗·猫·鼠》一文中记录的一段童年趣事。花纸“老鼠成亲”,便是有名的滩头年画《老鼠娶亲》。画面上,一群喜气洋洋吹吹打打的老鼠分上下两行排列,有骑高马戴红帽的老鼠新郎和头带花冠、身系大红花坐于喜轿的老鼠新娘,送礼、乐司、轿夫等一应齐全;右上角蹲着一只也许是“长官”的肥猫,正慵懒而又高傲地准备坐收娶亲队伍进贡的鸡和鱼。这件风趣的作品,全称《楚南滩镇新刻老鼠娶亲全本》,被鲁迅作为第一号收藏珍品收入他的年画目录,后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20.
享受平淡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的这首《饮酒》诗,道出了无论在如何喧闹的环境下,自己都要有保持宁静心态的能力,使心灵避离尘俗获得自然幽静。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社工对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