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般来说,中国小说史上的志怪类小说兴起于魏晋时代。对此,学者们的意见比较一致,因为事实基本如此。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历代著录的有关书目。魏晋时代除了有《笑林》、《艺经》、《博物志》、《群英论》、《语林》、《杂语》、《郭子》、《说林》等从名字看不出有神怪色彩但又被收录于“小说家类”的作品外,还有相当一批从名字就一目了然的志怪书,如《列异传》、《玄中记》、《搜神记》、《曹毗志怪》、《殖氏志怪记》、《神异记》、《搜神后记》、《甄异传》、《孔氏志怪》、《祖台之志怪》、《灵鬼  相似文献   

2.
鲁应龙的《闲窗括异志》是宋末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书中对以当湖为中心的嘉兴府地区进行了集中书写.围绕着当地的民间传说与怪异故事,鲁应龙记述了式微科举世家鲁氏的家族记忆、当湖文化空间中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宋末嘉兴、海盐、华亭诸县的地方民间信仰.《闲窗括异志》嘉兴书写这一个案,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志怪小说对于地方家族、文化、信仰的独特书写方式.与同时期的方志相比,志怪小说的地方书写多是一种具象的呈现和个人化的叙述.这种具象呈现和个人化叙述更有助于我们重构当时真实的信仰、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3.
1 一般认为,神话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人类童年时期思维和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古代,最初见诸书面记载的,是先秦两汉时期的诸多典籍.《易经》、《尚书》曾提到过一些神话片断。《诗经》中的《玄鸟》涉及到简狄吞燕卵而生契,而《生民》最早且完整地叙述了周民族始祖神后稷的涎生及其开创农耕的业绩。保存神话资料最丰富的是《山海经》、《淮南子》、《列子》等书。这些典籍距离上古神话的产生已相当遥远,但从其简短而质朴的记述中,我们仍能窥见到上古神话的最初形貌。志怪小说大量产生于魏晋六朝时期。鲁迅说:“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曹丕的  相似文献   

4.
韩扑 《今日辽宁》2014,(5):90-91
清朝有三大文言志怪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袁枚的《子不语》(又名《新齐谐》).  相似文献   

5.
一、珍惜志怪小说这份文学遗产作为古小说的一种类别,志怪小说似乎一直受到歧视或批判,唐代刘知几在《史通·杂述篇》中说“求其怪物,有广异闻,若祖台《志怪》、干宝《搜神》、刘义庆《幽明》、刘敬叔《异苑》,此之谓杂记者也”。列举了他所认为这一类作品之中影响较广的一些代表作。接着他进一步就题材内容有所分类,肯定了“若论神仙之道,则服食炼气,可以益寿延年;语魑魅之途,则福善祸淫,可以惩恶劝善”。继而,他说“及谬者为之,则苟谈怪异,务述妖邪,求诸弘益,其义无取”。实际上,他除了对服食求仙以及因果报应这两类作品给予高  相似文献   

6.
《搜神记》是一部用笔记体裁编写的志怪小说集,也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原本已经佚失,后人从《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辑录增益成今本。作者干宝,东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字令升,河南新蔡人。干宝少年勤学,博览群书,好阴阳术数。晋元帝时曾任著作郎,累官到散骑常侍。主要著作有《周易注》、《周官  相似文献   

7.
《聊斋志异》对小说美学的把握黄德烈中国古代的小说,从文体上分,有文言和白话两种。文言小说曾经历过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和唐传奇小说两个繁荣阶段。宋、元、明时期,白话小说渐兴,但不很成熟。清初蒲松龄再以文言形式创作了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当时可谓异军...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与政治文化系统充分结合的文学活动,六朝志怪书写无法逃离权力话语的影响与规约.一方面,部分志怪小说在创作之初即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另一方面,受制于历史语境与撰者身份背景,一些志怪小说不自觉地贯彻官方意志.以上两者共同使志怪小说呈现出当时政权所欲表现的政治安排与次序,即政治秩序.挖掘六朝志怪文本中隐匿的政治操控因素,旨在观察权力在其中的运作方式与言说策略,为理解六朝志怪文学的写作性质与内容样态增添一个新的思考维度.  相似文献   

9.
张振国 《阅江学刊》2012,4(4):118-121
晚清咸丰年间,江南尤其是江苏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文言小说创作成就总体下降。昆山孙兆溎的《花笺录》、苏州宋芬的《虫鸣漫录》、武进冯晟的《谈屑》、上海黄本铨的《小家语》是现存的四部咸丰间江苏文人创作志怪传奇小说集,代表了这一时期江苏文言小说创作的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曹金钟  吴光正 《学术交流》2007,(10):183-185
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中国古代神话凌乱不成系统,是神话的历史化导致了神话的衰亡。《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一书和近些年的本土神话个案研究表明,这一套用西方理论得出的结论,并不符合中国的历史事实。《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对稷祀形成演变的梳理,不仅表明神灵的神圣叙事总是伴随着神圣的宗教祭典,而且表明中国古代一直存在着一个有别于道教佛教的强大的政治宗教体系和鲜活的民间信仰系统。《后稷传说与后稷文化》对后稷的传说形态、文化形态及其学术层面的演变、发展过程等,第一次做了比较全面、完整的梳理辨析,也是第一次对稷祀文化做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考察,是对后稷起源传说研究的学术大总结,为我们提供了学术史上的详细资料,为上古神话传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