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党内选举制度创新发展大致经历了制度恢复和改革方向确立阶段、制度框架创建阶段、党内选举基层实验活跃和制度突破阶段以及制度改革深化发展阶段等四个历史时期。党内选举制度在实践过程中陆续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了突出成就。党内选举制度的实践探索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党内选举必须以确立选举权威为原则;必须以保障选举权利为基石;必须以促进组织活力为依归;必须以循序渐进推进为策略。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其中关键的一环就在于不断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健全党内选举制度的一系列体制和机制,在完善候选人提名、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完善差额选举制度和完善党内选举程序等方面取得进展,以此来保障党内民主得以实现,使党内民主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3.
当前党内选举实践中在候选人提名、党代表成分、选举程序等三个方面存在着问题。其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对"党管干部"简单化理解、对党内民主理论缺乏系统梳理等理论方面的原因,又有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现象仍然存在的体制方面的原因。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有八个方面的着力点:制定《中国共产党选举工作条例》,正确认识党管干部和党委意图、竞争性选举、拉票现象等几个认识问题,完善与党内选举改革相配套的制度,提高党内选举的地位,完善党代表选举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全体委员会选举制度,加强对竞争性选举的监督,加强党内选举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也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党内选举的原则、功能、党内选举与党内监督的关系、党内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对策、基层党组织的公推直选等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归纳和梳理,以期推动这一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的基础和关键.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党内选举制度经历了初步探索、曲折发展、日益健全与完善三个阶段.进一步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要求我们:党管干部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坚持选举的公平竞争性原则,避免选举的形式化;逐步扩大选举的范围和层次;进一步规范差额选举制度,适当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和范围;建立与选举制度相配套的弹劾罢免制度.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工人阶级政党建设,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深入论述了党内选举。以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内选举思想。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为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把党内选举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使党内选举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内选举思想。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许多地区进行了乡镇党委选举制度改革。这些改革虽然形式各异,但是基本可分为四种模式,也各自有着自己的特点。在实践中乡镇党委选举制度改革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党内民主制度,是党内民主生活中大家必须遵守的原则、规则和规程。它主要由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纪律检查制度和党的选举制度构成。党内民主机制,是党内决策制度民主、党内监督制度民主和党内组织人事制度民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从党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和制度来看,选举原则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容之一,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必须要坚持党内选举。从党的历史来看,从建立伊始,中国共产党就一直践行党内选举制,迄今没有中断过。从现实来看,党内选举改革可以带动其他党内民主要素的发展,进而推动党内民主建设的整体性进步。党内选举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推进党内民主化进程是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一种温和性、务实性与渐进性的民主化战略选择。实施党内选举战略管理,扩大高层差额选举范围和比例,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完善党内选举程序,逐步扩大直接选举范围和层次,厉行弹劾罢免制度,是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要步骤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