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比郭沫若的创作与译作,可以发现二者在内容、创作形式与技巧方面都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这说明郭沫若吸收了外国作品的创作技巧风格,并用于自己的文学创作,翻译实践对他的创作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翻译文学对"五四"新文学影响深远,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外国诗歌的译介对中国新诗的形成上。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来看,处于"五四"翻译文学核心的汉译外国诗歌加速了中国传统诗歌创作模式的瓦解,并对中国文化传统范式的颠覆和新文化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胡适、梁实秋、郭沫若等人的新诗创作便与他们的外国诗歌翻译紧密相连。总之,译诗是中国新诗诞生的最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最早发现并在新诗创作中成功地运用了基于情绪消长起伏的内在律以代替旧体诗的固定的外在格律,这是他对新诗艺术的重大贡献。内在律一端联着情绪内容,一端联着语言形式,居于新诗各项艺术成就的核心,也是新诗区别于旧体诗的基本艺术特征。在新诗发展过程中,自由诗人如艾青、戴望舒等以创作和诗学探索丰富了内在律体系,现代格律诗的提倡者如闻一多、何其芳等也注意把新诗格律和情绪内在律联系起来。自由诗和现代格律诗既双水分流又彼此渗透,有逐渐融合之势。在新诗的诗体建设中,如果忽视、拒斥内在律,就可能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4.
在"五四"文学革命的推动下,胡适、郭沫若等人开拓了新诗创作的道路,并取得了重要的实绩;但是同样为"五四"新诗作出重要贡献的瞿秋白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瞿秋白"五四"时期创作的20多首新诗,属于"遵将令"的创新之作,不仅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而且初步探索出自由体新诗的形式特征,其地位和作用是应当重新加以认识和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形式、理论、语言、艺术等几方面论述了刘半农对新诗艺术的历史性贡献,充分肯定了刘半农新诗创作的艺术成就,并联系当前的新诗创作实际,探讨了刘半农的诗对新诗艺术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当之无愧是中国新诗的奠基者。论文试图从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的以感情为诗本体、以自由诗为诗体的诗歌,分析中国初期诗人及郭沫若浪漫主义诗歌对诗歌形式、本体的言说方式下的历史功绩和艺术过失。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经常讨论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文体以及创作的影响,却往往忽略了处于二者之间的译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两个层面论述了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文体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创作的中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新诗及创作的发展对译诗的促进作用,由此也突出了诗歌翻译与创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分析郭沫若的《女神》为主,兼评"五四"时期其他诗作,指出了早期新诗的一些艺术特点,如充满爱国主义的火热情感、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弥漫着全新色彩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以及在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并强调早期新诗开启了一代诗风,为现代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当代诗歌创作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初期白话新诗运动的兴起与新诗的倡导者、尝试者们的求真精神密切相关。"求真"精神就是在创作中融入诗人自身真实的人生体验,在诗歌中注入时代精神。求真精神是初期白话新诗运动的重要动力和艺术追求之一。理解了这一点,能较客观地分析白话新诗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独特性;把握白话新诗与中国古典诗词的联系以及正确地看待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五四译诗与中国新诗形式观念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诗形式观念的确立得益于译诗的启示:一是在观念上,译诗显示出来的新型诗歌的文体特征冲击甚至瓦解了中国固有的诗歌形式观;二是在形式上,译诗是早期新诗形式观念的实践者,是新诗的参照和模仿对象,促进了新诗形式的多元化;三是在创作上,译诗逐渐成为中国新诗传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带来了有别于传统诗歌的形式资源,诗人的译诗过程也为他们的创作积累了形式经验.  相似文献   

11.
王光明认为,传统不仅是变化的,丰富复杂的,也是有待通过创造性的实践来发现的。传统不仅是对过去的意识,也是对现在的意识。应当从现代性出发去汲取传统,不是将传统视为标准,而是将其视为创造过程中不断对话的资源。应以之衡量新诗。荣光启界定新诗“自己的传统”,就是新诗在多重困境中自觉寻求新的形式秩序,建设汉语诗歌的现代诗形,认为该传统对当下的诗歌写作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赖或煌根据时下混杂相生、相互歧异的诗歌传统,提出应将现代汉诗的传统问题,放在其寄身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评判。现代汉诗是在现代性过程中展开的,它不可能和古典汉诗在同一平面对接。伍明春在对“五四”后新诗理论中有关形式观念的分析清理中,考察了古代诗歌传统对新诗形式潜在的影响,从一个侧面描述了新诗被遮蔽的传统。殷鉴认为,在新诗的传统问题上存在三点误区,要走出误区的办法必须超越传统,而诗人及其创造性的艺术作品是超越传统的关键。龚奎林是从“五四”新诗的主体和创作角度看待新诗与传统的联系的,从而提出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问题。黄雪敏认为,新诗在确定现代汉语为诗家语,抛弃传统的格律和形式之日起,就开始了自身传统的探求与发展,并在不断地反传统的同时也不断地去“发现传统”,将流传下来的富于生命力的因素整合到现代汉诗中。刘金冬强调了新诗与传统的联系,指出新诗本身就是传统的产物,新诗的发展已构成了自己的传统,即新诗的诗形与诗质就是中国新诗自己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作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他早期的诗歌倡导与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现代性品格。在诗歌理论上他提出了与"自由诗派"鼎足而立的现代诗歌格律理论,在创作上他为诗坛提供了一批形式与内容整合统一、可资范例的新诗。与此同时,他的诗论与创作也都留下了新诗诞生期的过渡痕迹。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诗词与中国新诗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创作成就,他的诗词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是方向性的、全局性的影响。在新诗和旧诗多元共生的战略格局中,毛泽东的诗词在内容和形式、生活和艺术、诗歌和读者诸方面,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毛泽东诗词不仅属于过去和现在,也属于将来,它将激励我们去创造无愧于中华诗国传统的民族新诗歌。  相似文献   

14.
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诗歌主题、意象以及形式、技巧与风格等方面对穆旦前后期创作进行比较,从而揭示穆旦诗歌翻译对其后期创作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说明外国诗歌翻译是影响中国新诗发展变化的巨大内驱力.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新诗理论内容丰富,见解深刻,是我国新诗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的新诗创作对我国新诗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助威和推动作用;他的新诗独具风格,自成一家,基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新诗形式的一个来源是古代诗形式,特别是词和曲的形式,后两者启示新诗人用白话写出诗行长短不等的诗歌形式,这就是最初的新诗形式.新诗形式的另一个来源是外国诗形式,尤其是汉译外国诗形式,后者本身就是一种最早的新诗形式.  相似文献   

17.
五月里我在学校展示了新诗创作课:“创新——诗歌的生命和源泉。”课上所展示的学生新诗作品得到听课教师的称赞。我在整个新诗指导、创作和交流的教学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学生所蕴藏的那种令人欣喜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反思了整个教学过程.对本次新诗创作课作了几点思考。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广大同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论“九叶”派诗歌的现代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叶”派主张在尊重新诗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更多地吸收西方现代派诗歌营养,重建新诗现代化格局。他们提出了新诗“戏剧化”的创作原则,表现出不同凡响的诗美智性化追求,并在诗歌语言和诗体形式方面作了大胆探索,其丰硕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新诗艺术的发展,并具有丰富的启示性。他们融合中西文化,坚持现实主义精神,运用现代主义表现技巧的诗歌创作,在中国诗歌史上写下了鲜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外国诗歌的译介时中国新诗的产生起到了助推器和催化剂的作用.鲜为人知的中国近代第一批外交使臣"张德彝"们所做的前期诗歌译介工作,对后世中国新诗的萌发提供了可贵的探索借鉴经验.借助英诗汉译,早期诗歌的译者们对相应诗式诗形的寻求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汉语诗歌传统中可用的资源;其译诗本身也成为一种准创作,在不少方面成为新诗创作的萌芽和先声.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诗研究者,我最感兴趣的是林庚先生立足于现代新诗创作,把古典文学纳入新诗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来对待的独特思路。他多次强调自己的兴趣始终是新诗创作,研究古典文学的目的是为新诗创作服务,而不是为了过去而研究过去。林庚先生之所以把中国视为诗的国度,以诗歌为中心来写中国文学史,在研究中强调总结中国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强调重视艺术上的创造性,而不太重视社会历史背景等外部因素,都与他这种在研究唐诗的时候想着新诗的问题意识和文学史眼光有着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