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鹃是《红楼梦》中极其真诚、聪慧的丫鬟,凝聚着大观园中女子特有的美德,这一文学形象所具有的人情美与人性美值得深入探讨。首先从人情美与紫黛情感升华的融合方面来看,紫鹃的无私奉献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她对于友情、亲情、爱情的真切守护;其次,从人性美与宝黛爱情终结贯通的视角来看,紫鹃在大观园坚强生活,为宝黛爱情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了精神的升华,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最后,从人情美与人性美的高度统一方面综合概括,由紫鹃对生命的尊重关怀,体味其对生命本身的感悟与体验。  相似文献   

2.
论紫鹃——《红楼梦》人物论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鹃是《红楼梦》中一个成功的侍女艺术典型。她是黛玉的莫逆知己,聪敏伶透,善解人意,又有义胆侠骨,刚强正直。她不但无微不至地关照黛玉的衣食起居,而且关怀着黛玉的精神生活;在黛玉的婚事上,她敢于直言进谏,又能够矢志不二,勇于向封建家长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抗争,闪现出朦胧的民主主义思想火花。紫鹃的形象已经超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般“义仆”形象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大观园中的丫环袭人、晴雯、紫鹃这三个人物中,袭人有一般意义上忠心耿耿的一面,但在忠心之中又包含自私、冷酷和虚伪的因素。晴雯则热情、泼辣、爽直,最后只有在抗争中死去。紫鹃天真无邪、光明磊落、侠骨柔肠,在宝黛爱情的发展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这三个女奴形象反映了大观园中众多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4.
刘召明 《南都学坛》2005,25(2):37-40
紫鹃的性格中散发着不同于袭人、平儿等人的人性魅力;而其悲剧命运则与林黛玉具有巧妙自然的同一性。从作品的整体构思来看,曹雪芹在对这一人物形象的设计与塑造中寄寓了深刻的思想用意。  相似文献   

5.
矛盾的平儿     
一部《红楼梦》写出了四百多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出身下层、受人奴役的丫环们更是性格迥异、命运多变。其中描写得最出色的,还是那时刻处在矛盾中的平儿。平儿是王熙凤的心腹通房大丫头。性格之“辣”的凤姐与性格之“平”的平儿是怎样相互依存的呢?李纨说凤姐是“水晶心肝玻璃人”,平儿作为这样一个精明强干的主子的心腹,如果像小红那样聪明外露,她的结局不是被凤姐暗中除掉就是与其结党营私;如果像紫鹃那样纯洁顺从,那么她也就无法存活了。所以,平儿必须效忠于凤姐。平儿是个头脑敏捷的好助理,但她毕竟是个丫环,也能体会到做下人的艰辛,因…  相似文献   

6.
本篇是对<红楼梦>中人物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平儿、晴雯、紫鹃、袭人、尤二姐、尤三姐等的歌咏,同时加以详解,以显明诗意.  相似文献   

7.
王正娟 《社区》2005,(4):26-27
1998年5月,宁波市白鹤街道在紫鹃社区创办了宁波市第一所“四点钟学校”。当时,紫鹃居委会发现,很多学生放学后无人管理,家长不放心,学校也不放心。为了让孩子们在四点钟放学以后也能有地方学习、活动,居委会决定创建一个“四点钟学校”。办个学校可没有想像的那么容易。居委会要腾出专用的房子,配备专门居干负责日常管理,在学校与家庭管理的盲点时段,督促并帮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并无偿为社区居民家庭提供教育服务。家长们起初还有些不放心,但后来,居委会周到的服务使他们都乐意把孩子送过来。2002年夏天,“四点钟学校”供不应求,通过多方…  相似文献   

8.
应该说人话     
“哇靠,原来是酱紫滴!”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不是在说颜 色,而是在说:“哎呀,原来是这样子 的!”这是网络语言。类似的话还有很 多,比如“摔锅”的意思是“帅哥”,“419” 的意思是“一夜情(睡一宿)”,“东东”是 “东西”,“表”是“不要”,“FRJJ”是“芙 蓉姐姐”……诸如此类,要是罗列出来。 可能是一本新词典了。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于“理性”有着不同的释说,这是理性的相对性一面。但哲学本质上是“理性”的,这又是它的绝对性一面,或称为“绝对的理性”。作为人类理性最高层面上的哲学的“理性”,是“宇宙的理性”、“纯粹的理性”、“反思的理性”,在这意义上说,亦是“绝对的理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证了《管子》和《商君书》中经济控制论的思想。有五大特点:一是“国富而治”论,这是其目标特征;二是“事本禁末”论,这是其政策特征;三是“利出一孔”论,这是其组织特征;四是“劫刑驱赏”论,这是其机制特征;五是“视时立仪”论,这是其思维特征。本文古为今用,对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比较、借鉴、反思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汉语中的“之类”句式 ,早在春秋、战国之际就已形成 ,是人们用来强调同类事物或同属性事物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之类”是由指示代词“之” +名词而构成的一种固定形式。唐以后 ,随着“者”字改用“这”字 ,“这”就有了指示代词的用法。于是 ,在现代汉语中 ,“之类”就分化出“这类”、“这一类”和“一类”等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2.
刘勰的“文原于道”与“文源于经”的观念是“龙学”研究中颇为“复杂”的一个问题。但从伽达默尔的效果历史原则透视这一观念,则可见这一“复杂”观念,其实是刘勰对先秦以来的儒家之“经”及“圣人之道”作出的“现在”的“不同理解”,是刘勰以自身当下的玄学视域置入过去的经学视域的结果:“经”的本源地位的确立是过去对现在的“效果”,而刘勰确立“经”的终极依据为形上之“道”,这又是现在对过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中,萨特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对“痛苦”、“听任”和“绝望”这三个词进行了解释。《人都是要死的》以文学的形式体现了这三个词的存在主义含义。运用“痛苦”、“听任”和“绝望”这三个词语,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解读雷蒙·福斯卡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胡文焕《格致丛书》所载《新刻助语辞》有如下六行文字(见书影)。在这六行文字之中,“岂”字、“乃”字和“焉”字分别提行并低一格。通观全书,凡提行低一格的文字有两种情况:一是属于词条字头,一是属于解释性的文字。“岂”字是词条,这是没有问题的。“乃”字一行属于解释性的文字,这也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焉”字这一行:“焉也”和“曾”是不是词条?  相似文献   

15.
“你知道大连湾炮台在哪儿么”?“不知道。” “你知道这一带有古炮台吗”?“不知道,这里没有吧!”。 “你好,你是武警?你知道这附近有炮台么”?“是消防,这儿没炮台。”  相似文献   

16.
一先从“秀才识字认半边”谈起。我们使用的方块字有百分之八九十是半边义符和半边声符的“形声字”。“裹”“蜾”“菓”等都包含声符“果”,于是我们可以判断这几个字都读“果”,这样给我们识字带来方便。但是“裸”或“倮”中也包含声符“果”,却不读“果”,而要读“瘰”(luǒ)。如果有人把“赤裸裸”读成“赤果果”,这就闹出笑话来。因此“秀才识字认半边”成了“读别字”的同义语。不过要知道,这只能怪“汉字”,不能完全怪“秀才”。“工”与“空”“红”,在读音上声母虽有差异,但发音部位全一样,都是舌根音,只是发音方法小有变异,所以读为k′-、x-①。这类语音变化现象比较容易解说。可是“果”是k-声母,而“裸”是l-声母这是怎么变来的,便成了古音学中研究的问  相似文献   

17.
“以病人为中心”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病人为中心”是医院管理道德和医患关系道德的核心话语,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在医患关系道德建设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一是要“以病人为中心”,这是医患关系道德“以人为本”的核心,二是要“以医务人员为主体”,这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关键,而且要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共同指导医患关系道德建设。“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土家族对本民族的称谓有两种,一是本民族语的“毕兹”,一是汉语的“土家”。“土家”是相对于“客家”而言的,“客家”意谓“外来人”。主要用指汉人。“土家”意谓“本地人”。作为概念,“客家”与“土家”是相对应的,只有在汉人较多量地进入了土家族地区之后,才会形成“土家”这一汉语称谓。所以只要把何时汉人较多量地进入土家族地区这一点弄清楚了,“土家”这一汉语称谓起自何时也就随同而解。当然,本民族语的“毕兹”是不是就等于汉语的“土家”这个问题,同样也就不辩自明。  相似文献   

19.
宋江一生横遭封建统治阶级当权派的迫害,而他却逆来顺受,委屈求全,韬光养晦,死而无怨,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这看来好象是个“谜”,其实一切野心家、阴谋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癖好,叫做“克己复礼”。“小不忍,则乱大谋”,宋江把“小害”强忍,其目的是为了实行“替天行道”这个“大谋”。“逆来顺受”是宋江的“克己”,而“替天行道”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汉语方言中,体标记“在”由“在这(那)里”脱变而来,这在丹江方言中也得到了印证。丹江方言句尾体标记“在”是动词结构后“在里”的缩略,不是来源于表存在的动词“在”。动词短语后虚化的“在这(那)里”表示状态的持续,和动词前虚化的“在(这)那里”有相同的来源,都是相应位置的介宾结构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