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郁达夫南洋时期积极倡导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加强了马华文学现实主义创作思潮的地位,提高了马华文学的创作质量。郁达夫的文艺实践活动,为马华文坛培养了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留下珍贵文学遗产,促进了当地文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他的小说创作的盛衰,也几乎是与我国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衰同步的,因而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演变,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一般认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以一九二七年发表的《过去》为界,经历了一个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演变的过程,或者认为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以《过去》为标志,在表现灵与肉的冲突中实现了由表现肉欲冲动到表现情欲净化的转变。这两种看法似乎都在肯定郁达夫小说创作的演变,却都与郁达夫小说创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历来以现实主义文艺标准衡量冰心的作品。本文则用浪漫主义艺术标准,从歌颂自然的题材与主题、艺术表现的主观色彩、自然率真的美学风格三个方面,论证了冰心前期创作的浪漫主义倾向,并且比较了冰心与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现代作家的创作风格,指出:冰心前期的创作风格属于“东方古典式的自我型浪漫主义”类型。  相似文献   

4.
茅盾现实主义理论,是同公式化概念化创作倾向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茅盾的批评,起于“五四”时期,经过二、三十年代,抗战时期,以及解放后,计六十余年,他根据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文艺创作出现的公式化概念化的不同特点,进行了深刻、持久的批评斗争。表现出茅盾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过人胆略和博大精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文艺创作的新潮,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要深化,创作方法要更新,文艺流派要重建,这是历史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文艺的要求。 一部文学史,不外乎是人类审美地认识和反映(改叫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一步引向内心生活和心灵世界,拓宽了现实主义创作的视角,深化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内涵。它所创造的象征、表现、意识流等一系列创作方法不仅成了它的旗帜,也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文艺流派提供了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 通过这一粗略的巡视,我们可以看出: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纵贯古今,它不仅孕育了各个时代不同形态的现实主义,而且从积极的意义上讲,也催生了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和现代派。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深化集中地表现在文艺的审美视角不断地向内转,这一轨迹就是由描写社会生活到描写人的命运,再到描写人的内心生活。现实主义文艺是最能够体现现实主义精神的文艺,现实主义形态大致经历了由表演到表白再到表现三个阶段。在没有完备形态的现实主义文艺中,人们只是在演示故事,借故事中的人和事来表演社会生活;在经由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中,现实主义文艺具有了完备的形态,作家不仅刻划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命运,而且也在表明人物对他所处的时代环境的态度,在表白作家对生活的评价;在当代的现实主义形态中,作家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的心灵,甚至是直接表现作家的心灵,以此来间接地折射时代和社会。在现实主义形态的发展中,人的地位、主体的地位越来越被突出出来了。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当人的自我意识处于低级阶段的时候,人、自然、社会之间形成了原始的、质朴的和谐状态,原始的现实主义精神创造了集巫术、生产、娱乐于一身的原始文艺,当人的自我意识渐次发展、人意识到自己和自然、特别是和社会的矛盾的时候,就产生了主张人的解放、个性解放的现实主义文艺,而当人的自我意识达到了较高级的形态,对于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矛盾有了较高层次的认识的时候,就产生了以追求人类解放而达到自我解放为核心,以实现人、自然、社会在否定之否定的意义上和谐统一为目标的新形态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想、创作实践的演进,就是这样地和人的觉醒、人类的进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就是这样地和人的本质的不断展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人与现实、人与现实主义精神的内在联系,不仅是历史上传统的现实主义文艺形态产生的动因,也为我们探求现实主义的当代形态、建立现实主义的新流派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文艺心理学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个体生命体验的转换状态。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郁达夫,其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之感并非无病呻吟,而是通过"自叙传"方式将个人对于生活的深刻体验重现于其小说世界中。拟以郁达夫小说创作的生涯为时间轴,分三个阶段来分析其小说创作中体现出来的孤独、自卑、漂泊等人生体验,以此揭示郁达夫小说与人生体验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在与以政治为本位的现实主义理论派别论争中 ,胡风建立起了自己的现实主义理论体系 ,对文艺的政治性、真实性、题材与作家主体的作用和艺术技巧等问题都给予了精当而有价值的论述 ,显示出独特的理论光辉  相似文献   

8.
现实主义问题历来都是文艺家所重视的问题。抗战时期,从总体上看,文艺理论研究显得较为贫弱,但现实主义问题的探讨与文艺大众化、民族形式的论争相交织,仍在持续进行。这同对抗战文艺实践道路的探索是紧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9.
政治上和艺术上的契合,使郭沫若与郁达夫都表现出浓重的浪漫主义倾向.但二者又各自展现出不同的特色.郭沫若的创作方向由现实主义转向浪漫主义,形成一种奔放飘逸、积极向上的积极浪漫主义.其作品表现出一种崇高美、阳刚美.而郁达夫的作品表现出来的是低格调的消极浪漫主义,在很大程度上他创造出来的是一种病态美、忧郁美.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在后期逐步转向现实主义是非常自觉的。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仅仅地把写作的东西令人厌倦地重复和旧调重弹,仅限于运用单一的艺术方法处理同一性质的素材,那必然会导致创作冲动的衰退。郁达夫创作的后期是浪漫主义创作思想发生危机的时期,他越来越敏锐地感到浪漫主义的内部矛盾难以解决,消极反叛的个人主义立场局限性很大并且很脆弱。在他看来,那种夹杂着感伤颓废情调和世纪末气息的浪漫主义已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沉沦>的创作源泉是:(1)日本浪漫主义作家佐藤春夫对郁达夫早期文学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2)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对郁达夫的<沉沦>在文学创作方法上产生了影响;(3)郁达夫的人生经历与留日生活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4)郁达夫在精神与物质上的失衡使他产生了创作上的冲动.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文学史上 ,郁达夫是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反帝、反封建的倾向与感伤情调相交织的思想内容 ,对被压迫、被损害弱者的境遇所发出的不平呼声 ,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的“自叙传”表现形式 ,使郁达夫的小说赢得了众多的读者 ,并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西方的唯美主义文学传播到了中国文坛,影响了滕固、郁达夫、邵洵美等一大批作家。唯美主义文学对滕固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莎乐美"式的怪诞的残酷美;推崇享乐主义,特别是感官享乐;疯狂、病态的主人公形象。滕固有选择地接受和借鉴了唯美主义文学的艺术观和创作技巧,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和超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家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有着日本文学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作为接受者的郁达夫在接受日本文学影响的同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与独异性。文章认为正是这种独异性使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有特色并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作家 ,他的小说创作风格基本倾问是浪漫主义 ,但不可避免地存在自然主义 ,这自然主义因素 ,既体现了郁达夫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作品的格调 ,本文在更深的层次上 ,进一步探讨郁达夫小说积极与消极方面的具体表现 ,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历来都是文艺评论家讨论的首要话题,现代作家兼文艺理论家郁达夫从生命创造的艺术冲动、文学的内倾向、文艺美学自律性、社会功能等角度,对文艺的本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艺术就是人生,人生就是艺术”的观点,包含着文学现代性的因素,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坛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一生遭遇坎坷 ,充满悲剧色彩。本文从他的文学创作、生活及为国捐躯几件事上指出他的悲剧性 ,认为他一生的悲剧也是悲壮的美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有关传记文学的理论与实践并未受到深入的、充分的认识。在传记文学的理论提倡方面,郁达夫具有文学自觉,主张把传记文学与史学彻底区别开来。在他传写作方面,他对传主的选择包含了某种身份的认同,除与传主进行直接的交流或单独的抒发外,作品一般也体现了作者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意向。在自传写作方面,他注意选取关键性事件,侧重表现"内心的变革过程",有意回避宏大的历史叙述而注重重要生活画面的描绘,对叙事视角和叙事话语的运用也体现了进行叙事实验的艺术自觉。总之,郁达夫强调传记文学的文学性,并且身体力行,大胆尝试,这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史上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