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变文》的词汇对于构建科学而系统的汉语词汇史有着重要意义。择取《敦煌变文》中表“持握”义的九个动词加以探讨,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动词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两个结论:一、“持”逐渐被“拿”替换;二、“扶”的使用频率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的翻译实践中,常常被汉语中的动词“搞”弄得手足无措。“搞”是汉语中一个新起的、意义丰富的词。在古汉语中没有这个动词,在近代汉语中,除极少数西南方言区作家的作品外,也极少见。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范围却日趋扩大,出现的频率不断提高。现在,这个动词不但口语中常用,报纸、杂志、书籍上也屡见不鲜了,它取代了很多常用动词。为此,分析研究汉语中动词“搞”在维语中的译法,对于掌握它的规律和提高我们民族语文翻译的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敦煌变文>的词汇很有特点,对于构建科学而系统的汉语词汇史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本文择取<敦煌变文>中表"举擎"义的五个动词加以探讨,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动词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两个结论.  相似文献   

4.
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是汉语词汇史构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意象词语的研究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唐诗是汉语古典诗歌的巅峰,以唐诗意象词语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白居易的诗歌以其创作成就高、作品数量多且保存完整,成为唐诗意象词语研究中极具代表性的典型;选取白居易诗歌中与“烟”有关的意象,对这些词语进行语言分析;试图从语言研究的角度挖掘或阐释这些意象词语背后的“隐含意义”,揭示其间融入的人文因素和文化积淀,从而为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新思路作出尝试。  相似文献   

5.
《敦煌变文》的词汇很有特点,对于构建科学而系统的汉语词汇史有着重要意义.为此择取其中表"抚擦"义的十个动词,运用穷尽式统计和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动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三个结论.  相似文献   

6.
时态是现代汉语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语法学界比较共同的看法是,现代汉语动词的时态是通过附着在动词后边的“着”和“了”来实现的.它们的作用和特征是“在于表示变化的过程,即所谓时态,语法意义重于词汇意义,而且附着性很强”.汉语是形态变化不发达的语言,由于近代汉语时态助词“着”和“了”的产生,使汉语语法的  相似文献   

7.
“被”在现代汉语中是个廉类词。当“被”作“被子”的意思讲时,它是名词,如“单被”、“棉被”、被子”;当“被”作“蒙受”的时候讲时,它是动词,如“被难”;当“被”不表示什么词汇意义而出现在句子中时,它是虚词。“被”作名词和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突出。“被”作名词解时,多不单用,而  相似文献   

8.
客观事物的属性、状态是多种多样的,动作行为是具体的,具有不同的特征.人们在使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组词造句时往往只取某一特征,这就是语境意义.在词语的使用过程中,词语最重要的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意义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一以贯之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的“本义”.“打”的基本义项中都含有“击打、撞击”之义,这正是“打”的本义.“打”的构词功能很强,其复合词组合程度很高,可以说是一个“万能”动词,这也正是“打”被广泛使用的内在原因之一.探讨常用词的发展演变,将有助于发现和总结汉语词汇发展规律,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还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五四”以来,“同志”的意义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从现代汉语史的角度考察了其词义的发展过程,并从古今和中外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究。意在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来丰富汉语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有些语素,如“了”、“着”、“过”、“们”等,不具备词汇意义而只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在说明它们的语法性质的时候,可以同印欧语中既有的一些语法范畴作比较。当然,这种比较不能流于仅仅用印欧语既有的语法范畴来说解汉语中这些语素的语法性质,因为汉语这些语素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同印欧语既有的语法范畴所表示的意义是并不一定相同。譬如“了”、“着”、“过”缀加在动词后面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用印欧语动词的“时”、“体”、“式”、“态”等范畴都套不上。曾经把“了”、“着”、“过”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让”字存在共时平面的多种意义,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现有文献主要认为在现代汉语中“让”字有动词和介词两种用法。这种传统语法研究视角使得学界对“让”字在语言实际使用中的功能考察缺乏一定的解释力。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加的夫语法模式为理论指导,系统探析“让”的意义及句法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汉语“让”字有动词、介词和“让”成分三种功能。作为动词,“让”说明小句的谓体,并体现过程意义;其中表致使义的“让”也应为动词而非介词。作为介词,“让”的功能是引出过程的施动者;在句法上,“让”与其后的名词词组组成介词词组一起说明小句的补语而非状语。作为“让”成分,“让”字为一种语气结构标记,没有经验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整”不仅词义丰富,有22个义项,语法功能较强,在组构方言基本句型方面有很大功劳,而且还有一定的修辞作用。它囊括了诸多动作动词,“足可居于所有汉语方言动词之冠”。从探讨汉语方言整个系统的角度出发,研究讨论“整”一类的动词,其意义不可低估;从推普的角度出发,方言区的人找准对应规律,将方言中的“整”改为相应的普通话的同义动词,这样才能加速推普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爬”“挠”“刨”“挖”等汉语动词的历时语义演变路径,以及现代汉语方言中有关的同词化多义现象,表现出{挖掘}(DIG)、{搔挠}(SCRATCH)、{攀爬}(CLIMB)三个概念之间较强的关联性。汉语历时语料呈现的语义演变方向为SCRATCH→DIG或SCRATCH→CLIMB,具有单向性。这种语义关联模式符合一定的语言共性,可以得到词汇类型学跨语言考察的支持,同时,可以根据汉语实际为词汇类型学增补SCRATCH→CLIMB型语义关联。  相似文献   

14.
西周金文是最早的成系统的汉民族语书面语之一,它保持着当时的语言原貌,是探索上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的最真实、最宝贵的语料。汉语虚词的广泛应用,是促使语法变化的重要条件。通过对商周出土文献中“来”、“于”、“即”、“以”、“及”、“眔”的意义与功能的梳理,确认西周金文动词语法化过程导源于连动结构,证明上古汉语动词虚化始于商周之际。  相似文献   

15.
以汉日同形词“再三”为研究对象,基于语料库实例,从共现动词、语法功能、复句前后关系3个角度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与“再三”共现的动词语义大多和表言语、思考、交际的动作行为有关,在非自主动词的共现上日语比汉语明显,该差异可从两种语言的认知模式上找到原因;在表转折关系复句中,日语[再三]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汉语“再三”;汉语进入“V+再三”格式中的动词在音节和语义上有选择限制;日语[再三]的否定和肯定形式表相同义,但生成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择从动力性的强弱角度来观察动词,并且尝试从这个角度来解释汉语历史上的动词的演变趋势和原因。文章根据这个思路观察了唐代佛经中与“说”有关的27个动词的情况,从而对这些动词的分布、源流情况、演变趋势和原因有了一些比较清晰的认识。文章最后认为,这种思路对于研究古代汉语词汇系统及其演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动词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色,VVX式动词重叠是汉语方言动词重叠式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VV”和“X”相互配合使“VVX”动词重叠式可以独立运用,与其他动词重叠式相比,“X”对“VVX”式的语法意义起到了细化的作用。我们以“X”的性质为线索,来考察不同性质的“VVX”动词重叠式的分布与特点。  相似文献   

18.
“ぃゐ”是日语补助动词中最常用的一个。“ぃゐ”前接“て”构成的“てぃゐ”的使用方法极其复杂,根据前接动词的不同可以表达不同含义,从而给日汉互译带来不少麻烦。具体说来,不同语境下,“てぃゐ”既可译成“着”,又可以译成“经常、已经”等。本文主要从汉语“着”与日语“てぃゐ”所表达的含义及语法功能的角度着手。通过大量例句,考察两者互译成立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汉语"搞"字是一个万能动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作者从"搞名堂"说起,阐述了"搞"字的六种基本含义,并就其不同的翻译方法提出了相应的分类.作者对普遍使用"搞"字的现象也做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汉语副词“亲自”对动词的选择限制和语用功能。在词汇层面,“亲自”要求它后边的动词是非贬义的,是表示可代劳的个人社会行为的自主动词。本质上,“亲自”是一个直接行事途径标记和反预期信息标记。在具体语境中,它还能体现出其他附加的语用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