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和亲作为我国古代民族政策的组成部分,是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民族关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其中,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进藏和亲书写了流传千古的佳话,她们为增进唐蕃友好以及促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为各族人民所传颂。金城公主在文成公主之后70年再经唐蕃古道入藏联姻,在西藏生活了近30年。为纪念和赞颂其功绩,西藏人民将她的故事描绘在宫殿壁画和精美唐卡画作之上,如布达拉宫的清代金城公主观镜壁画,  相似文献   

2.
唐朝制定民族政策的历史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朝是经南北时期政治大动荡、民族大融合之后出现的强大统一的封建王朝,其统治的疆域超过秦汉,“天下宴然”,“四夷宾服”。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唐朝统治集团推行了一系列较为开明和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民族政策。唐朝开明民族政策的制定,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历史渊源,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一历史经验的启示唐初贞观年间,李世民君臣等人经常以前朝历史为鉴,讨论施政得失,有《贞观政要》40篇传世。其中《安边》一篇即着重讨论对周边民族的施政措施。祖国历史丰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很多,自秦朝建立以后如何对…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尊为天可汗唐玄宗征蛮失民心文/金石封建社会发展过程,民族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稷安危。而民族关系好坏的决定因素,取决于执掌权力的统治者奉行的是开明进步的团结政策,还是排挤、欺压的歧视政策。唐朝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强盛的封建大帝国。唐...  相似文献   

4.
唐朝是契丹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由于唐朝的强大和民族政策的相对宽容,契丹与中原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有很多契丹人成为唐王朝的属民。为了加强对契丹人的管理,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唐王朝对契丹人实行了设府置州、册封、赐姓以及和亲等一系列羁縻统治措施,进一步加速了契丹社会的发展,为契丹族的勃兴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汉初和亲政策作用简论李桂荣历史上,“和亲”即是中原汉族封建统治者与边疆少数民族统治者之间进行的一种政治联姻。这种具有政治性质的联姻最早是在西汉初年(汉高祖至汉武帝)汉朝统治者与匈奴单于间进行的。它在极其复杂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在许多问题上都存有争议...  相似文献   

6.
回鹘与唐的马绢贸易及其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唐以后,回鹘发展成为唐北部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在与唐朝的百年密切交往中,马绢贸易是双方经济、政治往来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贸易的长期维持涉及到回鹘与唐朝双方的根本利益.唐与回鹘进行绢马贸易是唐王朝执行羁縻政策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浅论唐浑关系与唐代的羁縻州府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论唐浑关系与唐代的羁縻州府制石德生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代王朝均面临着复杂的民族问题,无论哪一个民族作为统治民族,为了维护其统治,协调各民族关系,都制定有一系列的措施和各具时代特色的民族政策。从各朝代民族政策的发展来看,经历了一个认识...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满蒙联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清代历史上,满蒙联姻,即清朝的满族统治者集团与蒙古王公之间长期持续的通婚活动,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作为有清一代奉行不替的基本国策,这种联姻活动已经远远超出单纯的家族间通婚的含义,而成为清代民族统治政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虽然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历代统治者为着某种目的采取政治性通婚的例子并不乏见,但清代的满蒙联姻活动无论其政治用意,实行方法以及效果,都超过了前代。因此,为了研究清代民族统治政策,将满蒙联姻的产生、发展过程、基本特点及其作用作一探讨,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藏汉两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史载,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后,便致力于发展同邻邦的友好关系。他迎娶了尼泊尔公主,接着就派使臣到长安求婚,迎娶文成公主入藏。到了公元710年,应吐蕃赞普赤德祖丹的请求,唐王室又许配金成公主远嫁。吐蕃两代赞普同唐朝两位公主的联姻,加强了唐蕃之间在政治上的亲密关系,也开辟了唐蕃两地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互相交流的广阔前景。两位公主入藏时,带去了中原地区  相似文献   

10.
唐蕃古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朝都城长安,经过今甘肃、青海,联结吐蕃都城拉萨的驿道,世称唐蕃古道。由于唐蕃联姻通好,汉藏两大民族建立甥舅戚谊,在这条古道上留下种种优美动人的历史传说,以后双方使节往来,络绎不绝,故而又被称作黄金桥之路。  相似文献   

11.
唐王朝与边疆各民族之间除了以"互市"为主的贸易往来外,在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一系列过程中,或通过武力威慑,或通过政治联姻,或通过遣使册封、赏赐,与边疆民族之间所达成的在政治上表示友好和隶属关系的"贡赐"贸易,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经济贸易形式。  相似文献   

12.
唐朝经略边疆推行了一种宿卫制度。在民族交往中,唐蕃双方都利用此制度来对对方施加影响,其中唐所得利益最大。宿卫制度虽能收一时之效,但它强调华夷之别必将导致民族离心,并非长治久安之策。  相似文献   

13.
赵炳林 《民族学刊》2021,12(8):93-103, 130
唐朝时期的岭南是俚僚等百越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唐朝在消灭伪梁、伪楚两大割据政权和地方叛乱势力后,恢复了对岭南民族地区的有效统治。唐朝在岭南推行了诸如均田制、租庸调制、屯耕、修浚交通水利设施、整饬外贸秩序等措施,促进了岭南的整体开发和快速发展。唐代岭南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岭北中原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即便在岭南地区,各区域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4.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的民族政策是比较成功的。康熙皇帝是清王朝民族政策的奠基人。清王朝在内外蒙实行支持黄教、满蒙联姻、分而治之的政策;在西藏实行支持喇嘛教,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等政策;在新疆设置伯克城主,派遣伊犁将军、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等政策;在南方民族地区设置土司,实行“改土归流”等政策;很好地解决了中央王朝与民族地区的关系,建立了一个长达近300年之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5.
西汉初期,匈奴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王朝在与匈奴打交道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早期的"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的"征讨政策"、汉武帝后期的"绥抚政策"虽终武帝之世,匈奴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但为以后最终解决匈奴问题打下了基础.也对促进民族交往和融合、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多有与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婚姻关系的,其中以唐王朝最为突出。唐王朝在贞观时期,曾一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家富强,独步世界。当时的唐太宗不仅是大唐帝国的皇帝,而且是东方世界的号令者,周围一些少数民族的君长尊他为“天可汗”或“大皇帝”。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多采取和亲政策,并对于“诸  相似文献   

17.
贞观年间关于安置突厥问题的大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突厥被灭后,一大批突厥人归附唐朝。唐太宗和大臣们分别在贞观四年、十三年和十八年就如何安置突厥问题展开过三次大讨论,由于大臣们在观察民族问题及民族关系的角度、对唐与突厥关系发展趋势预测、对改造突厥结果评估以及个人经历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各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在第一次争鸣高潮中,安置地点和管理方式成了三派争论的焦点。在第二次大讨论中,争论的焦点是突厥能否对唐朝造成危害这一核心问题。第三次大讨论,主要是内地派、河套派及河北派等三派与唐太宗之间的思想交锋。许多大臣在三次讨论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8.
王韵 《青海民族研究》2005,16(4):144-148
在唐代从西北、东北和西南等地有大量的民族内迁,这些民族的内迁有其各自的原因和特点。本文分析和论述了唐代东北和西南民族内迁的情况、原因及其特点,这些民族的内迁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唐政府和东北、西南地区民族的关系以及唐代在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9.
《宁夏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刊登李燕晨《试论回族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一文,现就文章的主要内容加以介绍。 回族是中国封建社会里形成的一个民族,其文化随着民族的产生形成而产生形成。回族文化在产生过程中,必然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从唐朝开始,回族进入民族形成进程。当时回族文化处于萌芽状态,最初以伊斯兰文化出现于我国。唐朝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唐代使者接待礼仪主要包括唐朝对边疆民族使者的接待礼仪、边疆民族对唐朝使者的接待礼仪两个方面。这套礼仪制度是唐朝为了适应其与边疆民族的不同关系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规范唐朝和边疆民族的关系,它是唐朝边疆民族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