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世界和平、违反人道主义、践踏基本人权的战争罪犯是全人类的公敌。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依法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合法、公正的审判,确立了策划、发动侵略战争及参与战争的犯罪者必须承担个人战争责任的国际法原则。日本部分人从狭隘的民族史观出发,企图为战犯翻案。这股否认历史的暗潮对日本政局的走向以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日本要想得到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信任,作出更大的国际贡献,就必须正确认识侵略历史,对战争罪行和战争遗留问题彻底清算。  相似文献   

2.
在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20周年之际,有必要回顾一下中日关系史上最惨淡的一页。一、中日战争的性质 1、从历史事实出发,必须首先承认中日战争的这一前提,即:这场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和帝国主义日本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进行的决死的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蓄谋已久。早在1916年,他们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企图就已具雏形。他们还把一部世界历史说成是最初是“地中海时代”,即拉丁民族企  相似文献   

3.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 ,国力渐趋强盛。为达到征服世界的目的 ,日本于 1 93 1年 9月 1 8日发动了征服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战争灾难 ,使中国的财政金融业遭到了惨重的损失。日本右翼势力宣称 ,“从历史角度来考虑 ,我们怎么也无法把那段日本历史看成侵略的历史”。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现代财政金融业从起步到抗战时期的挫折 ,正是日本对华战争为侵略战争的又一历史明证。  相似文献   

4.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然而,以右翼势力为代表的日本极端民族主义分子却不断地发表否认侵略战争的言论,并影响着日本民众的"战争责任观"。因此,在反思日本的侵略战争时,不能忽视"民族主义"这一开启日本战争机器的关键因素。与民族主义的政治、经济侧面相比,文化侧面具有更为强韧的生命力,"文化民族主义"在战争时期发挥了它者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只有弄清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过程才能探寻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已经结束50多年了,战争的罪魁祸首也早已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中国政府和人民十分珍惜和重视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对待历史问题,一贯主张认真总结历史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可是,只要对战后日本有关侵华战争的言行作一粗略考察就会发现,50多年来,日本政府一直没有对那段历史进行过认真的清算和总结;右翼势力从未停止过为侵略战争翻案的活动,他们蓄意歪曲历史事实,否认战争暴行,美化战争罪犯,推卸战争责任,军国主义言行一直在日本朝野“反省”那场战争中形成一股较强的逆流。这种情况不得不引起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极大关注与警惕。  相似文献   

6.
1592年(文禄元年),日本军国主义祖师爷丰臣秀吉(1536~1598)发动了一场大规模侵略朝鲜的战争,妄图一举吞并朝鲜,并以之为跳板征服中国,称霸亚洲。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打至1598年(庆长3年),以侵略者彻底失败而告终。在日本近现代史上军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中,日本人民都曾以不同的规模和形式进行过反战斗争。那么,在四百年前这场侵略战争期间,处于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的日本人民是否也有过反战行动呢?对此,文献记录甚少,史学界,包括日本史学界没有专论,但从初步搜集到的虽然是片断的一些材料看,也可以得出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东京审判没有追究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是造成战后日本社会对历史认识缺失的主要原因。裕仁天皇绝非别有用心的人所描绘的那样,只是一位“无权且无辜的立宪君主”,而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最高决策者和积极参与者,是日本军队的统帅和精神领袖。二战后,正是美国的蓄意开脱和裕仁及日本当局的百般抵赖,使得裕仁逃脱了正义的审判。这一后果是,日本否认侵略战争的历史,一再翻案,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导致东亚局势的动荡不安。  相似文献   

8.
日本通产相桥本龙太郎把日本在亚洲发动的侵略战争,“科学”地分解成“侵华战争”、“殖民朝鲜”与“交战欧美”三个范畴,一是分化亚洲的战争受害国家,二是整体地否定侵略战争罪责,即使还未再打出“大东亚共荣圈”这一金字招牌,也已达到把这场“战争”一般化、中立化的目的了。 桥本龙太郎身为110万会员的“日本遗族会”会长,反对把“大东亚圣战”定义为“侵略战争”,反对国会通过所谓“战争反省”决议,也许是他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一场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侵略战争.奴化教育是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实行的殖民教育,是具有军国主义色彩的殖民侵略.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政治统治、军事镇压和经济侵略而采取的侵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可日本社会却不断涌现出否认侵略战争的言论,究其根源在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问题没能得到彻底追究。探究战争责任是直接关系到战争性质和评价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战后研究的最大课题。本文根据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雅斯贝尔斯(K.Jaspers)的罪责分类说,来阐述日本普通民众应为侵略战争所担负的道德罪责,并进一步分析战后日本人漠视道德罪责的"道德盲视"现象。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大战,是中、苏、美、英等同盟国及世界人民的战胜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者的战争。法西斯侵略战争,最早是由日本帝国主义者首先发动的。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向中国沈阳等地的驻军发动了全面进攻,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吞并东北、侵占中国、称霸世界的侵略战争,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在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是中国的黑龙江军队,1931年11月4日,中国军队在齐齐哈尔南部的嫩江哈尔葛江桥奋起抗击进犯的日本侵略军,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仗,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一、中国黑龙江军队江桥抗战始末 江桥抗战,1931年11月4日爆发,11月19日结束,战场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南部嫩江哈尔葛至昂昂溪一带,是由中国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将军率领黑龙江军队所进行的一次震惊中外的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大规模战役。 1931年蓄谋已久的日本关东军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向沈阳、长春等地发动全面进攻。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建川博物馆收藏有三千余封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与日本国内亲友往来的家书。本文对其中部分家书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字里行间透露出了当时的一些历史真相:(1)侵华日军发动的军事侵略战争及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2)侵华日军的军队编制;(3)日本国内的战争总动员。    相似文献   

13.
时值二战结束50周年,人们再谈战争历史问题。本来日本在亚太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是,过去几十年中,日本国内总有那么些人一再为发动战争的罪行辩护,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拓植大学田中正明修正学派。今天围绕日本国会制定“不战决议”,又有为数不少的人顽固地认为,“日本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安全而发动战争的”,“虽然曾经与英美交战,但是并没有打算侵略亚洲。”“把那场战争说成是侵略战争是错误的,当时日本真心是想解放殖民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不战决议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人们看清了战后50年来,日本国…  相似文献   

14.
战争赔偿是侵略国对被侵略国的一种补偿,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有关战争责任的法律和政治问题,日本因发动侵略战争对受害国作出赔偿是天经地义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饱受侵略战争蹂躏的中国和中国人民却没有得到日本应有和及时的战争赔偿.随着国际国内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中国放弃了对日战争赔偿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朝鲜战争经过第一、第二、第三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把美军从鸭绿江边,赶到了他们发动侵略战争的三八线附近,美军不甘心他们的失败,又发动了反攻。位于朝鲜半岛中部的一个叫五音山的地方,就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从《花之城》看日本"征用作家"的战争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作品在记录历史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井伏鳟二在<花之城>中虚构了日军占领下的新加坡市民的和平生活,讴歌了日本的对外战争.其原因除了战争时期政府的高压统治以外,日本作家自身的因素也不可忽视.战争中,大多数日本知识分子都没有从意识形态上去认识、判断、怀疑过战争,进而导致了他们对日本政府对外政策的轻信和盲从.然而,历史的真相却不能因文学的虚构而被掩盖,文学家在"传承历史"问题上的责任重大,研究文学家、文学作品,不仅可以了解日本文学家与战争的关系,还可以为研究战争提供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7.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军国主义侵略扩张野心是根本原因,而日本近代染料工业的发展,为其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与知识分子黎仁凯洋务运动是晚清咸同之交一批先觉知识分子倡导发动的早期近代化运动。这批知识分子大多是曾追求科举功名的士子或由科举仕进的官僚士大夫,也有社会绅士。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接触了西学,洞达时务,深具忧患意识,力主通过学习西方谋求富国强兵。他...  相似文献   

19.
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两次中日战争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相隔半个世纪的两次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通过对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目的、方针、方式、手段等的比较,分析其侵略性、冒险性、掠夺性、野蛮性等共同特点。从影响战争胜负的战争领导、民众动员、战略战术、国际环境等因素,说明为什么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而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相似文献   

20.
1894——1895年期间,日本对中国和朝鲜发动了一场规模空前的侵略战争(因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故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战争)。在战争前后,老牌殖民主义者英国非常活跃,它时而支持日本,时而限制日本,时而宣告中立,纵横捭阖,无所不用其极。故这一时期英国和日本的关系异常复杂,国内外学者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对甲午战争期间的英日关系加以探讨,以期有助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