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5月21日,首届中国文学人类学青年论坛暨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重庆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重庆永川(以下简称"永川会议")举行。会议期间的书展上,有三套远道而来的丛书引人注目:按出版时间来说,第一套是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主编的《文化人类学笔记丛书》(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2.
面对世界性的文化转型,不同的文化借由各美其美转换到了文化自觉的自我意识上。文化的一和多的问题意识成为人类学研究的新关注。这就需要有一种面向各自文化自觉存在的和而不同的价值共存。由此,一种迈向文化转型的人类学成为当下及未来的新发展趋势,成为多样性和共同性同时存在的大背景,并要求我们从各种变化中看到文化交流中的和而不同价值的智慧性存在。人类学需要在差异性共存中寻找自身在未来世界发展中的新定位,在文化交往、交流和交融中看到一种实践性意义上的文化共同性意识的养成。中国人类学需要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现其自身可能拥有的那种构建不同文化和谐相处的文化智慧的存在,并借此智慧性的价值而真正贡献于全人类在未来的共同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1998年 7月 2 6日— 8月 1日 ,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 1 4届世界大会在美国的威廉斯堡玛丽大学召开 ,来自世界 5 0多个国家的约 1 5 0 0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 ,中国也派出了 1 8位代表。大会的主题是 :“2 1世纪 :人类学的世纪”。这一命题反映了人类学家对于 2 1世纪是人类学大有用武之地的世纪的希冀与信念。自 2 0世纪下半叶以来 ,人类学经过广大非西方世界独立运动的冲击以及由此出现的不断反思和批判 ,出现了几次较大的转折 ,获得了更多的生长点 ,并且在顺应市场化、信息化的同时 ,提高了思辨性 ,加深了对文化本质的认识。一些传统…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日本人类学的早期发展,特别是对日本的殖民主义人类学做了考察。在此基础上,围绕战后日本人类学的反思和转型,介绍和讨论了日本现代人类学的海外调查与异文化研究、对异文化与自文化研究的反思、移民与越境的人类学以及现代日本人类学的中国研究等,并对全球化背景下日本人类学的学术转型、问题意识和学科建设等问题做了梳理。现代日本人类学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与欧美人类学的海外社会研究形成呼应,并对周边国家人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6年4月19日,国家民委在北京召开了“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备工作会议”。2008年人类学民族学世界大会筹委会副主席、国家民委专职委员、原中央民族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荣仕星教授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广西民族学院学报》执行主编、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生导师徐杰舜教授的采访,本刊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生态人类学理论、方法和在中国的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月25日至27日,生态人类学理论、方法和在中国的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张家界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和吉首大学联合主办,由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承办。与会的2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7.
张小敏 《民族研究》2007,(3):105-106
"文化多样性与当代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影视人类学分会场暨第五届影视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23-26日在广州召开.会议由中国民族学会影视人类学分会与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主办,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承办.  相似文献   

8.
罗兰教授结合自己的学科背景,以及在非洲和中国所做的田野工作,探讨了如何通过一个特定的实物来探索物的形成、物的历史、物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对物质人类学和物质文化,考古学与人类学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层次探讨。其对如何通过发运用物质文化,以及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结合来发展历史人类学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同时,罗兰教授也对东亚的人类学,尤其是中国人类学的未来赋予了极高的期望,他认为未来人类学的聚焦点将从欧美移到世界其他地方,欧美人类学不再会被认为是人类学的绝对真理,所以通过欧美之外的一种人类学的新思想,新思维方式有助于未来人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今年 7月 2 4日至 2 8日 ,在北京奥林匹克饭店召开了“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 2 0 0 0年中期会议”。这次会议由中国都市人类学会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云南大学人类学系、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新疆师范大学文化人类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中国市长协会同为会议的组委会成员单位。会议得到了国家民委的全力支持。这次会议以“都市民族文化 :维护和相互影响”为主题 ,是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  相似文献   

10.
本土人类学需要面对个体自觉的文化转型而有所重新建构.这种建构的基础在于米娜对本土文化的问题意识的提出以及在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上的人类学文化处境的直观把握.可以从本文所提出的“三观六维”的角度重新思考中国本土人类学的解释架构,以此为基础而可能有人类学视野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11.
何处是田野?——人类学田野工作的若干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野工作对于人类学来说已经超出了研究方法甚至方法论的意义。许多人类学家认为田野工作是人类学区别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的唯一特征。本文将人类学田野工作放在西方整个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过程来考察,提出对人文世界的关注、强调文化差异性等,是田野工作的选择标准和取向。  相似文献   

12.
历史人类学简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历史人类学即人类学的“历史化”,是从文化的角度考察历史。历史人类学强调文化的历史向度,强调历史的多元特征、历史的文化解释和记忆对于历史制作的重要性。历史人类学的意义在于指出一些主流的历史决定论自身的历史缺陷。从历史人类学出发对具体个案进行重新解读,使他们有可能赋予历史过程本身一定的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8年7月12日,"企业人类学:实证与应用研究"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民族研究>编辑部和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学术筹备办公室联合主办.近20位会议代表分别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生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盛世同乐公司,中国航油集团,知识产权出版社等10多个单位.会议由<民族研究>编辑部主任刘世哲编审主持.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生态人类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要地探讨了文化人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生态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虽然它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的环境决定论 ,但是作为一门学科 ,其产生和发展则与美国文化人类学息息相关。生态人类学从环境决定论到侧重文化的民族生态学的转变 ,实质是一部活生生的美国人类学史  相似文献   

15.
以人及其社会-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理论重视对语言研究方法的采借,文章探讨了人类学研究中的语言属性与文化概念表述,人类学的文化整体观和人类学视域下的语言、文化比较,对人类学文化建构的时间性问题进行了阐释,认为在人类学背景下语言、社会与文化建构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有机整体,从语言角度出发能对社会-文化形貌进行较好的把握,助益跨学科交流角度对人类学研究进行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通古斯人类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古斯人类学是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通古斯诸民族及其文化的一门科学。它是通古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分支。通古斯人类学的历史包括五个主要阶段,其内容涉及文化人类学的一切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医学人类学的社会文化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学人类学是采用人类学的理论、视角与方法对健康、疾病与治疗的相关认知与行为的研究,它还包括将人类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健康、疾病与卫生保健相关的应用性工作。医学人类学的理论视角大体有两端,一端侧重人类的生物性,形成了医学人类学的生物文化视角;另一端关注社会文化层面,形成了医学人类学的社会文化视角。社会文化视角下的研究构成了医学人类学的主体。本文对社会文化视角的几种理论取向做了历时性梳理,并简要评述了国内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人类学回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首先对中国人类学的学科定位进行了探讨,认为它应与社会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民俗学等同属一级学科。文章进而回顾了20世纪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人类学的地位与作用尚需进一步取得共识;在我国还缺乏一个专业的研究所未领导全国人类学研究;人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还不足;人类学专业译著、著作出版不多,更没有科普读物,也影响了人类学发展;要多建人类学博物馆,以推动中国人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社会及其社会文化变迁乃是现代人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重心之一.整体上来讲,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可区分为经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汉人家庭家族制度、农民的心态、信仰与认同、回访等五大研究视角,形成了关于农民社会变化变迁的平衡论、新平衡论、盛衰循环论等几种理论解释.但由于长时期以来对农民文化的"落后"定位,导致对农民文化的无情肢解,相应,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类学家也应站好自己的立场,以有效关注农民社会.  相似文献   

20.
审美人类学是美学中的人类学旨趣同中外人类学历史上审美习俗研究资料与理论积累相互交汇的逻辑结果,注重理论思辨的美学研究与强调田野调查的人类学研究的相互补充和相互阐发,激发出一些意蕴深厚的新的学科生长点.社会现实当中的文化建设、旅游开发和文化语境包含着许多可供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广阔学术空间.审美人类学的深化发展对于美学和人类学的学科建设,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