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2006年4月21-22日,由中国南亚学会和上海世界观察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协办的“南亚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南亚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代表到会。现将研讨会的重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国际关系及地区安全与会学者认为,近年来中印关系保持了良性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开发上海地区经济思想史上,马寅初是最早系统、深入研究金融业的人。他预见到了上海金融业的危机,并指明了它的前途。他认为,民族工商业的发达是开发上海本国金融业的基础,而发展本国银行势力是建设上海金融中心的关键。面对2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状况和国际间的竞争,他希望上海金融业面向世界,面向国内市场和产业开发,为建立本国健全的金融体系而努力,使上海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3.
中韩“学术伦理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31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和韩国经济.人文社会研究会人文政策研究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韩国的数十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就学术伦理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汝信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他认为,目前学术伦理问题已经引起了各国的关心和重视,因此,本次会议以此为题进行的讨论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武寅副院长致开幕辞。她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此次会议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4.
当下韩国学界的中国学研究过于强调学术性,因此时效性和务实性便成了问题。众多主题的分析焦点都放在过去的内容上,即使是现实性问题也都慢一拍;中国学研究领域偏重于语言文学,而忽视了更为广阔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国学研究需要加强对中国地方的研究,不要只关注中国的中央和中心城市,更要加强对地方的现实问题研究。这些问题不仅在韩国的知识界存在,在中国的知识界同样存在。中国学者在面向西方,包括面向近邻韩国时,也同样缺少对对方当下问题的了解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研究视野。因此,韩国学界的中国学研究不能简单地直接照搬西方的研究模式,而是要建立自己的研究范式,将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上升到学理层面,这样才能准确理解中国社会及其制度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上海和香港的经济合作,在我国对外开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上海在同香港合作的过程中要借鉴香港的经验,而要借鉴,就得比较。作者从产业结构入手,着重在经济功能上将上海与香港进行比较,寻找其问的比较优势,从中找出上海的差距。作者在借鉴香港成功经验的同时,还探索在改革与开放条件下,恢复上海作为中国和亚太地区重要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途径,並寻求上海与香港两大经济中心在“一国两制”下进一步进行跨体制、多层次经济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战)的爆发引起了中国知识界对中国自身的强烈思考,<东方杂志>对此有大量的报道,以<东方杂志>的报道为中心进行考察,可见在欧战的三个阶段,引起国人的思考各异.而国人此时的思考都不脱"爱国"二字,欧战引起的国人的思考都是针对中国问题,可将此思考视为国人的"爱国三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上海佛教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作了论述。作者认为,上海佛教发展的特点是:古代上海佛教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不占重要地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近代上海佛教除了寺院经济、佛教信仰和佛教仪札有所变化,弘传佛教的中心已由寺院转向新兴的佛教团体外,上海佛教不仅处于全国佛教的领导地位和发展中心,而且在整理古代文化、培养佛学人才和举办慈善事业等方面都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太平洋国际学会(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成立于1925年,是一个由关心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问题的知识界和商界人士组成的非政府的民间学术组织。总部最初设在檀香山,后来迁到纽约。最多的时候在美国、加拿大、日本、中国、菲律宾、苏联、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荷兰、印度、巴基斯坦、  相似文献   

9.
韦长伟 《创新》2011,5(3):23-26,126
自19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在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变动背景下,中国知识界经历了一系列思想大分化,形成了新左派和自由主义两大思潮。两大思潮于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论争更是近年来知识界内部一次少有的交锋,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于中国新左派和自由主义在思想渊源上的分歧和对立,导致两派对现实中国的一些重大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的认识存在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0.
张亮 《社会》2003,(4):12-14
齐美尔这个名字对中国知识界来说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30、40年代,吴文藻、费孝通等中国的社会学家就在自己的著述 中介绍过他的学说,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只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一些翻译作品,才引起我国知识界对这位与韦伯同时代的德国社会学家的更大关注。关于齐美尔其人其事,我们或多或少  相似文献   

11.
政治追求是贯穿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进程的一条鲜明线索.茅盾一生的文学批评活动恰好提供了中国现代"主流"批评生成演化的个人证词.在文学与政治、个人与集体、权力意志与个人思考之间,茅盾一直处在不断的同化与顺应过程中,他的批评成果不仅表现了一代知识分子不断选择、不断徘徊、不断矛盾的心路历程,也显现了"主流"批评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2.
于泳 《学术交流》2002,1(2):89-92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构成一个庞大的知识阶层,他们是最主要的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的载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在社会分配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中国只有普及和强化基础教育,完善和提高成人教育,发展和实施终身教育,才能培养一个庞大的知识阶层。  相似文献   

13.
杨清媚 《社会》2015,35(4):103
本文比较了吴文藻、费孝通和李安宅对知识社会学的引介与消化,以及在此指导下的经验研究,基于此尝试论证三人分别开拓了三种知识社会学的经验研究路径。吴氏以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为主要依据,主张知识与知识人受限于社会本体论,走向实践改造社会的国家主义。费氏一直到1950年代之前似乎在曼海姆与韦伯之间摇摆;到晚年则尝试从新儒家出发,提出社会科学应借鉴诠释学,关注“心”的问题,从而重新接近张东荪的知识社会学。李氏原先引介曼海姆最积极,后来转向吸收张东荪的思想而走向韦伯,认为应该更全面地考察整个知识系统在社会中沉淀的不同层面。通过上述比较,文章尝试指出,社区研究可能需要与知识社会学结合,才能将我们对国家与社会的理解推至更深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德里达提出的一个观点即中国文明是"在一切逻各斯中心主义之外发展起来的伟大的文明",以及由此引起的种种观点作了细致的分析与批评,认为德里达的观点不能成为支持汉字优越论的论据,相反中国文明也处于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支配之下:既有德里达揭示的那种以声音为中心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有一概排斥言语与文字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也有以文字为中心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5.
A continuous change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society occurs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socialism to communism. At present, a progressive convergence and merging of classes and social groups is occurring along many lines in the USSR. The major change in this respect is the convergence and merging of the working class and the collective-farm peasantry, and an overcoming of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side. We are also witnessing a convergence and merger of both these classes with the intelligentsia and progress in the direction of eliminating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ental and physical labor.  相似文献   

16.
The economic reforms that have been pursued in Russi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paradoxical as it may be, have not yet unequivocally and clearly revealed the class (the segment of the population) that will objectively serve as their motive force. The most active social group initiating transformations in the sphere of the economy and pushing them forward in the initial stages was the intelligentsia (and primarily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reative" professions). However, it was demanding and striving for, first and foremost, political freedoms, with a poor idea of the essence, result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changes that were declared associated with the transition to the market economy "as in the civilized countries." And while the intelligentsia still occupies an exceedingly active position with regard to political freedoms and "human rights," its notions in relation to market transformations have evolved substantially. Today it demands a market economy for others, while putting forward for themselves slogans such as "Culture (science, the press ...) cannot live by the laws of the market," "The state is obligated to support (to finance) culture, science, education, the mass media ... " and the like.1  相似文献   

17.
The significance of skin color among people of color and its relative absence in social work literature is arguably attributed to Eurocentrism. Eurocentrism defines human reality via Eurocentric norms, ideas, values and perspectives. Evidence of Eurocentrism in social work is contained in its literature priorities, skin color litigation, brown racism and skin bleaching. Demonstration of the aforementioned social pathologies involving skin color pertaining to people of color is a critical, existential phenomenon. If social work is to remain viable and be sustained in the future, it must conform to the dictates of changes in the population. That will require a commensurate adjustment and a willingness of its intelligentsia to accommodate skin color and other alternative views relative to education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刘勇  祁今燕 《唐都学刊》2005,21(5):73-75
我国传统的自然观与人格化是统一的.是以"德"与"和"为中心的,因此在人地关系方面更加趋向人格化伦理.古代传统"地力常新"的土地改造思想,对当代生态保护、控制其环境蜕化上有很大借鉴意义.结合西方景观理论中"千层饼模式"的地图叠加技术,在大范围的景观与环境规划中,为寻求适应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方面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试论北京辅仁大学的国学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京辅仁大学作为一所私立天主教大学,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办学宗旨。校长陈垣通过多种方式网罗了一大批国学名师,为学校的国学教育奠定了重要的师资基础。辅仁大学为了强化国学教育采取了一些富有特色的举措,学校因此成为当时中国国学教育的重镇,这些措施在今天的大学教育中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季建霞  金雪飞 《创新》2010,4(3):21-24
信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之一。研究信任、探索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信任结构,构建一种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信任模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传统社会的信任模式既不是完全普遍主义,也不是完全特殊主义,而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以血缘、亲缘为中心,以实用理性为内核,以差序、差等为结构,具有边界弹性和"两极性"的关系主义信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